Literature
Home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师瑞华按摩治疗失眠经验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摘要: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的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深度不够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症。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2种:一是原发性失眠,即无任何器质病变而失眠者。二是继发性失眠,即因某组织器官病变或疼痛而引起的失眠。本院知名老中医师瑞华先生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

点击显示 收起

   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的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深度不够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症。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2种:一是原发性失眠,即无任何器质病变而失眠者;二是继发性失眠,即因某组织器官病变或疼痛而引起的失眠。本院知名老中医师瑞华先生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针对失眠患者的按摩手法,施术后疗效显著。现仅就原发性失眠的师氏手法介绍如下。
1  治疗原则
    师氏按摩手法在治疗上主要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虚者宜补其不足,治以益气养血、滋补肝肾;实者宜泻其有余,治以消导和中、清火化痰。师老常用的补泻手法有:轻为补,重为泻:顺经为补,逆经为泻。
2治疗方案
2.1基本手法
    (1)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患者一侧,双掌从上而下按揉肩背部至腰骶部,3~5遍。(2)在背部从下而上做捏脊法,2~3遍。(3)拇指沿华佗夹脊穴从上而下做理法,2~3遍。(4)拨揉足太阳膀胱经一、二侧线;点揉风池及失眠点(风池外1寸)、身柱、筋缩、命门等穴,各30 s。(5)单掌从上而下推督脉(可清热泻火),3~5遍。(6)患者仰卧位,医者立于患者一侧,双掌由内向外分推两胁部(可疏肝理气),3~5遍。(7)双手叠掌揉腹部,顺时针、逆时针各5遍。(8)用拇指点按期门、章门、京门、中脘、天枢、关元等穴,各30 s。(9)双手拇指和中指同时点按天池、屋翳、乳根、膻中,同时做震颤法1 min,随后换另一侧做震颤法1 min。(0)拿揉下肢,3~5遍;用拇指点按阳陵泉、 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蠡沟、太冲、行间等穴,各30 s。11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头前,用双拇指交替由下向上推抹印堂,再用双拇指刮眉弓,点按睛明、丝竹空、太阳穴,各30 s。(12)用双拇指交替按压头上四条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督脉)走行,2~3遍,重点施术于压痛点。13)用双拇指重叠点揉百会,其余多指按揉头部两侧30 s。14)用双手多指沿脑后诸经做按压法,3~5遍,点按压痛点。15)双 手十指张开,用十指指腹在头部做轻拿法,5~8遍(可益气安神)。16)拿揉肩井(可防止头晕),点按曲池(可调一身之气)、内关、神门等穴,各30 s。
2.2辨证加减
2.2.1  阴虚火旺型  证见心烦少寐,惊悸多梦,心悸健忘,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以拇指重手法点按心俞、神堂、内关、神门,轻手法点揉肾俞、志室、然谷、太溪、复溜、阴谷,各30 s;重手法逆经推小臂内侧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路线,轻手法顺经推小腿内侧足少阴肾经路线各3~5遍(可泻心火、补肾水)。
2.2.2心脾两虚型  临床表现为失眠多梦,易醒难眠,心悸健忘,头晕怔忡,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女子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苔薄,脉细无力。以拇指轻手法点揉心俞、神堂、脾俞、意舍、大包、血海、内关、神门,各30 s;掌擦脾俞、胃俞,以透热为度;轻手法顺经推小臂内侧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及小腿内侧足太阴脾经路线各3~5遍。
2.2.3痰热内扰型  临床表现为失眠多梦,烦躁不安,头重如裹,头晕目眩,胸闷腹胀,口苦痰多,大便溏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濡数。以拇指轻手法按揉脾俞、意舍、胃俞、胃仓、肾俞、志室、大包穴,各30 s;擦命门、涌泉,以透热为度;重手法点按肺俞、魄户、中府、云门、上巨虚、足三里、下巨虚、丰隆(祛痰要穴)、三阴交、阴陵泉(利湿消肿),各30 s,轻手法顺经推小腿内侧足太阴脾经及足少阴。肾经路线各3~5遍(可健脾利湿、温补肾阳、泻肺火)。
2.2.4肝郁化火型  临床表现为失眠多梦,急躁易怒,面红目赤,眩晕耳鸣,头目胀痛,两肋胀满,腰膝酸软,头重脚轻,口咽干燥,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弦或弦细数。以拇指轻手法按揉肾俞、志室、然谷、太溪、复溜、阴谷,重手法点按肝俞、魂门、太冲、行间、章门、期门,各30 s;轻手法顺经推小腿内侧足少阴肾经路线及重手法逆经推小腿内侧足厥阴肝经路线各3~5遍(可滋补肾阴、疏肝泻火)。
    以上手法均每日1次,lO次为1个疗程。
2.3注意事项
    在应用手法治疗的同时,应嘱咐患者注意精神方面的调整,保持心情愉快,消除紧张情绪;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加强体育锻炼:睡前避免服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起居有节,避免情绪激动。
3典型病例
    案例1:患者,女,36岁,外企职员,2012年5月26日初诊。患者半年前因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睡眠不佳,外院诊断为神经官能症,并予以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略有好转,但停药后随即复发。刻诊:睡眠不佳,失眠多梦,醒时烦躁不安,时有头重如裹,头晕目眩,胸闷腹胀,口苦痰多,大便溏泄,体型肥胖;枕骨下缘、肺俞、心俞、肝俞、脾俞、三阴交及左侧上腹部压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失眠(痰热内扰型);西医诊断:神经官能症。按上述手法治疗,每日1次。
    2012年6月19日二诊:患者经lO次按摩后,睡眠已明显好转,醒后精神较好,偶有头晕头痛,胸闷腹胀、口苦痰多、大便溏泄等已基本消失。继做2个疗程,以巩固疗效,并嘱患者平时应注意加强锻炼,保持心情舒畅。
    2012年8月4日三诊:患者睡眠已完全改善,精神状态良好,已能正常工作。嘱其加强锻炼,注意饮食,保持心情舒畅。
    案例2:患者,女,52岁,机关干部,2012年6月21日初诊。2个月前,患者因和同事发生口角导致失眠,服用安眠类药物,但效果不佳。刻诊:失眠多梦,时醒时睡,潮热汗出,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头晕目眩,口苦咽干,两胁胀满,大便秘结,腰膝酸软,枕骨下缘、厥阴俞、膏肓、心俞、神堂、肝俞、魂门压痛,舌红,苔黄,脉弦数。中医诊断:失眠(肝阳化火型);西医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按照上述手法治疗,每日1次。
    2012年7月12日二诊:患者睡眠已明显改善,潮热汗出、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头晕目眩、口苦咽干、两胁胀满、腰膝酸软、大便干燥等有所改善。继做2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2012年8月30日三诊:患者睡眠已完全改善,潮热汗出、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头晕目眩、口苦咽干、两胁胀满、腰膝酸软、大便干燥等明显改善。嘱其注意加强锻炼,保持心情舒畅,避负.情绪激动。
    按:案例1患者是由脾虚引起脾的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加之肺热炽盛,肾阳不足,进而痰热内扰,导致失眠。故治以健脾利湿、温补肾阳、泻肺火为主。手法上以拇指轻手法按揉脾俞、意舍、胃俞、胃仓、大包,轻手法顺经推小腿内侧足太阴脾经路线,可起到健脾和胃作用;而以拇指轻手法按揉肾俞、志室,擦命门、涌泉,及轻手法顺经推小腿内侧足少阴肾经路线,则可起到温补肾阳的作用。这里的轻手法、擦法和顺经推均属于补法:而以拇指重手法点按肺俞、魄户、中府、云门可起到泻肺火的作用,重手法点按上巨虚、足三里、下巨虚、丰隆(祛痰要穴)、三阴交、阴陵泉(利湿消肿),可起到清热利湿的作用,这些皆属于泻法。
    案例2患者是因和同事发生口角后导致失眠,再加上症状和脉象,很明显是肝阳上亢引起的失眠。治法上应以补肾水、泻肝火及安神为主。在手法运用上,以拇指轻手法按揉肾俞、志室、然谷、太溪、复溜、阴谷,轻手法顺经推小腿内侧足少阴肾经路线,均属补法,可滋补肾阴;而拇指重手法点按肝俞、魂门、太冲、行间、章门、期门,重手法逆经推小腿内侧足厥阴肝经路线,则属泻法,可疏肝泻火;再者,由内向外分推两胁部(即期门~章门),亦属逆经推法,也有疏肝理气的作用。最后用双手十指指腹在头部做轻拿法,可起到安神降气的作用。
作者: 成严 2014-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