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求医问药网络门诊名医出镜

精研岐黄心不老——记著名应用药剂学专家梁秉文教授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他不是教书育人的园丁,但在应用药剂学特别是经皮给药领域,人们都尊敬地称他为“梁老师”。他已年过七旬,但仍奋战在药学前沿,活力与激情常常让人们忘记他的年纪……他,就是著名的应用药剂学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梁秉文教授。▲黄杨研究的奠......

点击显示 收起


  
  他不是教书育人的园丁,但在应用药剂学特别是经皮给药领域,人们都尊敬地称他为“梁老师”;他并非出身于专业的科研机构,但却从基层做起,承担过多个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拥有数个新药证书、发明专利;他已年过七旬,但仍奋战在药学前沿,活力与激情常常让人们忘记他的年纪……他,就是著名的应用药剂学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梁秉文教授。
  ▲黄杨研究的奠基人
  环维黄杨星D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一个治疗冠心病的单体药物,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黄杨宁,意思是来源于黄杨,诞生于南京。这个名字的创意来自于梁秉文,他是黄杨宁的发明人之一。也正是梁秉文等人进行的这项开创性的工作,拉开了人们对黄杨这种植物研究的序幕。
  1969年,驻芜湖空军某部卫生队军医温朝旭,在驻地附近无意中发现一位郭姓大娘一个治疗心脏病的秘方,该方由黄杨、青木香、紫丹参、细辛、射干、川芎5味中药组成。随后,卫生队将该方研制成片剂,用于冠心病、风心病的治疗,疗效显著。
  该卫生队对传统中药的发掘,引起了上级领导机关——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卫生处的高度重视。而当时,从河北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被特招入伍的梁秉文,在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卫生处药材科任职。在他的积极推动下,1974年2月,南空后勤卫生处就此召开专门会议,梁秉文首次提出,对该秘方作拆方研究。实验中发现,君药黄杨是该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以梁秉文为负责人的研究小组对黄杨进行了系统的植化、药效、毒理、制剂研究。
  与现在相比,当时的实验室条件较差,没有排风、降温等设备,在38~40℃的高温下,稍不注意,重结晶过程中的甲醇就会挥发,对眼睛刺激强烈;在生产提取工艺中应用的冰醋酸,接触到皮肤可引起手指脱皮、起泡,甚至麻木……然而,为了能早日把黄杨生物碱中的单体有效成分分离出来,梁秉文对此全然不顾。他夜以继日,甚至把自己的床铺搬到药厂实验室里,有时一天只睡2~3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从黄杨木中分离出了几种结晶单体!
  为了尽快得到结构鉴定的质谱数据资料,在火车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梁秉文千方百计买到一张站票,整整站了数十个小时,从上海赶到广西南宁植物研究所——当时全国仅有的一台质谱仪就在这里。这种执着的精神,使从事质谱测试工作的同志备受感动,加班对样品进行了测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一年的努力,梁秉文从黄杨木中分离出4个单体有效成分,1976年,确认生物碱Ⅰ号为其有效成分;其后,梁秉文等人对黄杨宁片进行了研究开发,完善了制剂生产工艺,提高了质量标准,并进行了临床试验,现已批准上市。该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国家发明三等奖。为对黄杨木研究进行阶段性总结,梁秉文还撰写并出版了专著进行介绍,对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他,是众人公认的黄杨研究的奠基人!
  ▲经皮给药研究的先行者
  “一个人一生中体验过一次科学创新的快乐,就会终生难忘”,可这样的快乐梁秉文并不满足于只体味一次。1983年被任命为空军南京医院药剂科主任后,他克服当时药剂科在科研上一片空白,人才、设备、资金均不足的困难,展开了东莨菪碱经皮给药的研究。该研究成果1985年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填补了我国在经皮给药方面的空白,并且开创了我国医院药剂科进行科研的先河。
  在航校和部队的飞行训练作战中,患空晕病是困扰飞行人员的一个难题。东莨菪碱作为抗晕动病药物由来已久,但由于毒性较大、副作用多,在临床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1985年,梁秉文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参加全军药房主任学习班期间,接触了一些关于经皮给药制剂的最新文献。通过分析比较后,他认为经皮给药可较好地解决东莨菪碱口服给药出现的上述问题。当时,我国没有任何一家研究机构研究成功东莨菪碱贴片。
  以药品采购与供应为主要职责的医院药剂科有能力完成这样一个课题吗?在人们的怀疑声中,梁秉文从零开始,开始了东莨菪碱贴片的开发。在没资金、没设备、没技术、没经验的情况下,梁秉文走访了几十位军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同时选派人员专门在各大图书馆及科研情报研究所进行文献调研,以获得广泛的支持。
  研究结果令人兴奋。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规格为1.25毫克的东莨菪碱贴片在3天的时间内,能以恒定的速率透过皮肤,长时间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同时不会因为血药浓度太高而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抗晕试飞时,几百名受试者登上飞机进行飞行试验,证明东莨菪碱贴片在防止晕动病发作方面有非常好的疗效。当时,南京军区的首长都亲临现场,对该项目给予极大的支持和充分的肯定。
  经皮给药研究多年,梁秉文先后获得东莨菪碱贴片、可乐定贴片、尼群地平贴片3个新药证书及生产批件,同时,东莨菪碱贴片获得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永不言休的老药人
  “我是漂在北京的科技老‘北漂’”,70岁的梁秉文这样幽默风趣。虽然有足够的成绩可以回味,有太多的理由应该休息,然而2000年从军队退休后,本应颐养天年的梁秉文却又开始了他在药学领域的新一轮征程。
  退休后,梁秉文再次将目光转向了他药学研究起始的地方——南京小营药厂。2000年~2001年,梁秉文出任黄杨宁的主要生产厂家南京小营药厂顾问。为改变黄杨宁这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体新药产销量都非常小的境况,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他又对黄杨宁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在这期间,他先后研究了黄杨宁的纯度、质量控制标准、药代动力学问题等,并申报了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黄杨宁注射剂”项目,获得国家资助100万元。他研制的“复方杨黄宁滴丸”新药,已被批准进行临床试验,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2001年以后,南京小营制药厂进行改制,研发工作无法继续,年过花甲的梁秉文远赴北京,继续从事他热爱的药学研究工作。在这期间,成绩颇丰。2001年~2004年,他研制的“复方苦参结肠定位胶囊”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获批进入Ⅱ期临床验证;研制的黄杨宁渗透泵片,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并被列入北京科委支持的科研专项;2004年~2005年7月,以他为主撰写的一项国家“863”计划课题申报书,获得批准,国家资助100万元。2005年,在“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他参加研究的中药经皮给药制剂,获天津市科委重大科技项目,资助75万元。2006年,他参与中药经皮给药国家重大支持项目一项,获资金资助38万元……
  时至今日,梁秉文的奋斗仍在继续。今年正值古稀的他坚定地说:“只要还有力气,我就要继续在药学创新的道路上走下去。” 
   中国医药报记者 徐亚静
作者: 2007-9-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