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求医问药网络门诊名医出镜

融古今理论 创学术新意——追忆一代宗师刘仕昌教授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广州中医药大学刘仕昌终身教授长于治疗温病,尤对高热、昏谵、厥脱等危重症及疑难症颇具匠心。从临床运用来看,虽然卫气营血辨证说理清楚,层次分明,但结合脏腑不够密切,且缺少温病后期许多证治内容。刘老带领我们温病教研室全体老师,结合临床及教学经验,进行反复讨论,最后确立了以卫气营血辨证为基本纲领,并将三焦......

点击显示 收起

    广州中医药大学刘仕昌终身教授长于治疗温病,尤对高热、昏谵、厥脱等危重症及疑难症颇具匠心。刘老不幸于2007年最后一天辞世,我辈特撰此文以兹纪念。

  尊医圣宝典  通今古之变

  刘老生于中医世家,对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吴鞠通极为尊崇。但认为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并非完美无缺。从临床运用来看,虽然卫气营血辨证说理清楚,层次分明,但结合脏腑不够密切,且缺少温病后期许多证治内容。三焦辨证则显得说理不够清楚,阶段性不明确。如上焦病,有病初的肺卫证,又有气分的肺热壅盛证,甚至热入心包证,如用上焦病治疗原则“治上焦如羽”,用轻清宣透的方法,则只能用于邪在肺卫者,而不适用肺热壅盛,更不可用于热入心包了。刘老带领我们温病教研室全体老师,结合临床及教学经验,进行反复讨论,最后确立了以卫气营血辨证为基本纲领,并将三焦辨证密切结合脏腑的优点补充进去,将下焦病(温病后期证治)补充进血分证中,认为下焦病实质是阴精受损,因精血同源,故可将其归于血分证的虚热证,从而使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更加完善、实用了。

  刘老认为温病的发病既有新感又有伏邪,决不在观点上随波逐流。近十余年来,随着对乙肝健康携带者、艾滋病感染者的研究,中医愈来愈感到伏气温病理论有一定的正确性,不应当作糟粕抛弃。在刘老的力促下,近年的规划教材《温病学》中,重新增添伏气内容,此后陆续写过有关伏气论文,受到同行专家的认同。

  继承中创新  温病辨咽喉

  刘老几十年对温病的研究和丰富的临证经验,得到了业界认可,他的独特创见更是引人瞩目。在长期的临证中,独创温病辨咽喉一法,认为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温邪侵犯人体,多从口鼻而入,咽喉首当其冲。另外,咽喉是全身经络直接经过,或间接关联的重要部位,与五脏六腑之气相通,且可被直接观察到。故辨咽喉可辨邪之深浅、邪之性质、津气之存亡及指导治疗。此外,刘老亦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方法,用于温病的诊断。如科研课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诊断疾病,开拓更多更适用温病诊断的手段。

  用轻清灵巧  施清化并举

  1.遣方用药,轻清灵巧 

  用药轻清,是刘老治疗温病的一大特点。刘老常常说:善医者,在于用药恰到好处。辨证不准,心中无数者用药势必杂乱无章;辨证准确则能对证下药,往往事半功倍。刘老自拟验方茵芩苡仁汤,药味不超10种,多平淡轻清之品,对温病热证多能使湿热胶结之邪逐渐透解分消。临床灵活加减运用,经多年验证,效果良好。

  处方灵活巧妙则为刘老治疗温病的另一特点。灵活表现在临证必因人、因时、因地而治,四时温病各有特点,用药也应有所不同。如冬春风热病邪致病较多,温病初起多取银翘散、桑菊饮等疏风泄热之剂,暑天则多用新加香薷饮加减,香薷、青蒿、扁豆花、荷叶、苡仁等为常用解暑之品;秋冬气候干燥,则常用俞根初加减葳蕤汤滋阴解表。另外,刘老根据岭南气候特点及人们生活习惯,认为岭南温病多夹湿邪。湿温不仅长夏可见,而全年均有发生。治疗时湿邪不清则热势难解,必须注意分消湿热。 

  2.寒温合用,清化并举

  岭南地处亚热带,气温偏高,对于外感热病的治疗,医者常视辛温之品为禁药。但刘老认为,这类药物所具有的宣通作用若与辛凉寒凉药物配伍为用,寒温合用、清化并举,则可针对岭南外感热病阳热怫郁的基本病理变化,取效快捷。

  “郁,怫郁也,结滞壅塞,而气不通畅,所谓热甚则腠理闭密而热郁结也。”(《原病式·火类》)在外感热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热与郁往往互为因果。郁因热而生,热因郁而增其壅。外感热病在浅深不同的卫、气、营、血四个阶段,都有阳热郁结这一病理特点。岭南气温较高,同时湿热较重,外感热病初起除了热郁卫分外,还多湿阻卫分。湿与热合,气蕴不透,外不能畅达腠理玄府而郁滞肌腠皮肤,使卫气阻而不宣;内不能通行上下,升降之机乖违,可见发热、微恶寒、肌肉关节疼痛、四肢倦怠等卫表证和胸闷、脘痞等气分证。刘仕昌教授在诊余常告诫我们:尽管南北寒温差异甚大,但“阳热怫郁”是外感热病共同的病理变化。对此等病证不可偏执辛凉寒凉一法,应注意审证求因,因势利导,顺势透邪,务求邪气外达为要,如稍佐辛平微温之品以畅达玄府,辛开气机之味以疏达枢机,每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倡岭南温病  行证治研究

  多年来,刘仕昌教授在临床与教学工作中,带领研究组对华南沿海地区及岭南地区历年气候变化特点、地理环境特点、人体体质等做了广泛调查。认为岭南地区温病的发生、病理变化等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因气候炎热,四季淫雨,湿热尤甚,加上人体阴虚内热者多,脾胃湿困者多,故岭南温病具有明显的热象偏盛、易伤气津和兼湿困的特点,患者往往表现为虚实夹杂,湿热胶结的矛盾状态,治疗应以清热解毒、顾护气津、化湿运脾等,做到祛邪不伤正、扶正而不恋邪、化湿而不助热、清热而不伤脾。从而使岭南中医药独具特色。”

作者: 彭胜权 林培政 王新华等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