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求医问药网络门诊名医出镜

大道从简-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医科教授戴裕光

来源:健康报网
摘要:“国医名师”这是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医科教授戴裕光不久前于全军中医药大比武中摘得的桂冠。这也是当前军队中医药领域的最高荣誉。此外,他还有系列头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库专家、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医药师承制博士研究生导师……凡集大成者,必有非常之道。戴裕光常说,中......

点击显示 收起

   “国医名师”这是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医科教授戴裕光不久前于全军中医药大比武中摘得的桂冠。这也是当前军队中医药领域的最高荣誉。

  此外,他还有系列头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库专家、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医药师承制博士研究生导师……

  凡集大成者,必有非常之道。然而,走近戴裕光教授,你会发现其成功之路是如此平实,一如他对自身的要求:扎扎实实学习,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看病。

  一本《汤头歌诀》 他背了大半辈子

  “虽已年过古稀,可要是背起‘汤头’来,年轻人也背不过他。” 戴裕光的学生、同事对此都津津乐道。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恶寒。”1956年,戴裕光上大学的第一堂课,老师为他们讲授‘汤头’,他至今记忆犹新。从那时起,他开始背‘汤头’,一背就是50多年。

  戴裕光常说,中医的药方犹如砖头和预制板,没有它就盖不起中医药体系这座高楼。他认为,背“汤头”是中医的基本功,也是成为一名地道中医的必由之路。因此,他每天早晨起床后,除了跑步锻炼身体,就是温习“汤头”,数十年如一日。在研读传统中医名典和理论时,他总是对照药方背诵相应的“汤头”,背不下来时,他就把“汤头”抄写在药方旁边,增强记忆。在为病人诊病开药方时,他也常常是口不离“汤头”。几十年下来,他像老和尚念经一样,反复诵读,反复记忆。 

  一本小册子  他爱不释手

  最近,戴裕光教授正在研读一本名为《不孕不育诊断与治疗》的小册子。他管这种非知名医家所著的书叫“小册子”,是相对于传统中医药名典名著而言的。

  戴裕光认为,学习要精、博结合。其中需要精读的著作有两类:一类是中医之本的经典之作,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难经》、《金匮要略》等;一类是后世推崇的重要著作,如《脾胃论》、《温病条辨》、《温热经纬》、《小儿药证直诀》、《医林改错》等。要求精读之理论或著作,不仅要通读全文,明其大意,对其中重要篇章要反复阅读,达到熟能成诵的程度。

  在戴裕光办公室的书橱里,笔者随手抽出一本名为《景岳全书》的中医药名典。翻开书我们看到,书里到处是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笔迹或黑或蓝,或深或浅。据其学生西南医院中医科主任方勇飞介绍,对于一些传统的经典之作和著名的中医理论,戴裕光教授都要反复研读,其中的许多精辟论述和重要段落,他都能背诵下来。在书橱的显要位置,摆放有许多购置于数十年前的中医药书籍,有的当时购价仅几角钱。从那些密密麻麻、或蓝或红、或深或浅的批注,可想而知他翻阅了多少遍!

  戴裕光说,对各家学说,合读则全,分读则偏,要去粗取精,扬长避短。如医案是古今名医大家诊治病例的真实记录,拜读医案,犹如跟之学诊。因此,戴裕光对诸如《名知类案》、《临证指南医案》等数十种各家医案,视如诊宝,获之必读。而“小册子”,多为医家独特的诊病心得,用药经验,必有可借鉴之处。作为医生,就要抱着“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思想,去搜集和学习这些“小册子”,费时不多,收获不少,终可达积蛙步至千里、汇涓流成江河之功效。

  学习-实践-再学习

  戴裕光常说,医学在不断发展,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学习创新理论、技术和众多医家的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为此,戴裕光教授的生活极有规律,他始终坚持每天至少读三小时的书,即便是现今因患糖尿病视力下降,看书很辛苦,也仍保持每天读书两小时以上。生活中,戴裕光教授很少看电视,除每天的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偶尔看看歌舞类节目。他说,歌舞类节目不伤脑筋,不分心。他在把所学到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同时,又十分注重把临床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带进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学习,系统学,以达触类旁通之效用。

  从事中医药工作近半个世纪以来,正是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戴裕光对肝胆、脾胃、妇科、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诊治,均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并先后研制出了宣降汤、升降汤、茜根三物汤等十余个独特经方。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三项,发表论文60余篇。 
 

作者: 佚名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