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求医问药网络门诊名医出镜

刘冠军--神针医杰 勤修博施

来源:www.th55.cn
摘要:【医家简介】刘冠军(1930-),吉林辉南人,曾任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全国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会委员、全国中医教材编委、东北针灸经络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中医学会理事长。刘冠军教授还曾当选吉林省科协常委、长春市人大代表等,被多次评为省、市科技先进工作者、市劳动模......

点击显示 收起

【医家简介】刘冠军(1930- ),吉林辉南人,曾任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全国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会委员、全国中医教材编委、东北针灸经络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中医学会理事长。刘冠军教授还曾当选吉林省科协常委、长春市人大代表等,被多次评为省、市科技先进工作者、市劳动模范、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并被授予终身教授荣誉。
    刘冠军教授弱冠承舅父田润周先生亲授,后就学于辽源《伤寒论》专家洪哲明先生.专攻《内经》、《难经》、《伤寒论》、《针灸甲乙经》诸经。由于他勤奋刻苦,治学严谨,每夜青灯黄卷,六年寒暑不辍,故尽得两家之奥秘。学成执业里郡,活人甚众。
    刘冠军教授献身中医事业50余年,学验俱丰,擅长针灸,兼精内科,尤对脉诊、经络、流注的研究成绩卓著,曾先后讲授《金匮要略》、《中医诊断学》、《温病学》、《各家学说》、《方剂学》以及《针灸学》等学科。在治学上主张“博览通读要有韧劲,划地求知要有专劲”。刘冠军教授临床诊疗时多博采众长,私淑仲景.法效东垣,尤主张“继药物之妙,取针灸之巧.综百家之长,走创新之路”,对脑、神志、脾胃病的治疗有独到见解, 收效显著。刘冠军教授研制的“麝香抗栓丸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荣获省科技进步奖。另一项由刘冠军教授研制   的人体经络智能模型曾被选送到日本筑波国 际博览会上展出,并荣获我国卫生部 、国家科   委重大科技成果奖。            
    刘冠军教授诊病时,重视脉诊,他认为若 诊断不明,很难收效,故而刘教授主张“辨脉  证,探求本源”及“别异同,揣摩病情”.在长期 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他所著的《脉诊》是近代一部较全面的脉学专著,为学习、运 用、研究脉法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冠军教授治学,重视针灸辨证,尤喜流,注医学,认为人体五脏之气,要应天时,才能顺 其自然,健康无病。然而流注医学内容广泛, 运算繁琐,不易掌握,刘教授有见如此,便根据 文献。结合实践,著成《子午流注易通》一书,全 面论述了子午流注针法,为研究时间医学提供 了宝贵资料,使流注理论系统化,内容组合规 范化,表达形式简明化.为推广流注医学之应用开辞了新途径。                       

脉藏阴阳有禅机
刘冠军教授临证,重视四诊,尤重脉诊。他指出,脉诊的意义,就是以常人无病的平脉,来分析患者的病脉,根据病脉来推断、探讨病在何经何脏,属寒属热,在表在里,为虚为实,以及预测疾病的进退等。 
    刘冠军教授认为诊脉的时间,以清晨为佳。因为脉的搏动与气血的动静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受饮食、动作、情感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清晨病人的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安定,脉象最为标准,且容易反映气血、脏腑的病脉。当医生切脉时,无论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其手臂与心脏必须置于同一水平,前臂放平,手掌向上。在指法的运用方面,刘冠军教授强调医者应正坐于患者的侧面,用左手诊病人右手,用右手诊病人左手,先中指按在桡骨茎突内侧,以定关位,然后用食指按于关前,以取寸部,再用无名指按于关后,以察尺部。医者下指后,根据病人前臂的长短,进行排指,以分侯寸、关、尺三部。凡病人前臂长,则三部亦阔,医者的三指亦应随之而略疏。凡病人前臂短,则三部亦窄,医者的三指亦应随之而略密。刘教授认为诊脉时,医者必须将中指略弯曲,使三指的指尖平齐,节节相对。切诊时,既不宜平按,又不宜垂直下按,应用指腹诊察三部脉象。切脉时医者宜用指腹侯脉,意在取其感觉锐敏。布指后,医者必须运用三指的灵活活动和指腹的感觉,进行寻、按以探测脉位的浮沉以及脉搏的迟数等,通过指下的感觉去了解脏腑病变和气血虚实。刘教授认为以“息”计数,确有一定价值。一呼一吸,叫做一息。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8次左右,每呼吸1次,脉动4次,故每分钟脉动72次左右。需注意的是,以息计数,必须诊满脉动50次以上,一般以3~5分钟为宜。
虽然脉学内容繁杂,有单脉、有复脉,形态有些又相似,然而,刘冠军教授认为,不管脉形如何干变万化,其中必有它的规律性。 因此,在学习脉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掌握两纲脉,明辨六要脉,否则就会导致说之于口,而难应于指,以致印象模糊,隔雾观景,结果是囫囵不清,无所适从。刘教授指出,凡是能区别阴阳的脉象,就是两纲脉,如浮、数、滑、大是阳盛之脉;反之,沉、迟、涩、小是阴衰之脉。凡是能概括表、里、寒、热、虚、实之脉,就是六要脉。只有首先分清两纲脉、六要脉,即浮、沉、迟、数、大、小、滑、涩等八大脉象的形态、诊法以及主病,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指下分明。这样就能抓住脉学的本质,然后再推而广之,反复比类,以探求合并脉象的形态、诊法、主病等。医者唯有’懂得抓关键,识要领,循序渐进,日久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刘冠军教授非常推崇前贤提出的“欲知病脉,必先知常脉”的学习方法,主张初学者应首先在自己或健康人身上反复诊查六脉的轻重、强弱、形态,然后再据常以比较,辨别病脉与常脉有哪些不同,这样经过反复体验,深入钻研,就会积累丰富的经验,恰当应用于临床。
探本求源重脾胃
    刘冠军教授临证主张继药物之妙,取针灸之巧,把针、药、灸融为一体,强调辨脉证探本求源,别异同详审病情,尤其注重脾胃学说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刘冠军教授根据《内经》“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的理论,运用临床,收到显效。   
    刘冠军教授曾治疗一耳聋症患者,该患系建筑工人,因过度疲劳,睡卧湿地,致使胃纳不佳,便溏腹鸣,渐觉耳闷失听(左)。经五官科检查:双耳鼓膜无异常,诊断为神经性耳聋,投给维生素类药物治疗2周,耳聋不减,遂来针治。查其形体瘦弱,精神疲倦,情绪忧郁,纳少便溏,面色淡黄,舌质灰、苔薄白,脉沉缓,无力。治以补中益气,升提清阳,取穴:脾俞、足三里、听会、翳风。每日针1次,兼日用苍术灸耳(左)。共灸4次,针16次,耳聋消除且食量增加,纳谷香甜。3月后追访,未见复发。《脾胃论》指出“睥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胃气一虚,耳目口鼻,是为之病”。此例即为胃虚不能使脾承受营养,则脾失输布精微,九窍失充而发生耳鸣、耳聋。因此,刘冠军教授认为九窍虽然分由五脏所主,但须得胃气滋养,脾气升清,才能通利聪明。故该患者的治疗应从理睥健胃人手,针足三里、脾俞以调健脾胃,补中益气,升提清阳,兼刺听会、翳风通畅耳部之经气,尤妙在采用具有健脾燥湿且含有大量挥发油、维生素A和维生素B的苍术直接灸耳,改善内耳血循,加强耳部的营养。
本着“脾胃之气既伤,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以生”的理论,刘冠军教授在治疗其他疾病时同样收效显著。患者周某于1个月前感冒后出现咳嗽,痰稠难咯,咽喉痛,服牛黄解毒丸、红霉素、化痰片等治疗半月余,咽喉痛虽愈,但咳嗽咯痰未止,痰多稀白呈泡沫样,x线示:两肺纹理增强,诊为“支气管炎”,继服抗生素对症治疗。近1周来出现气喘,稍加活动则咳喘加重,当咯出白色痰沫后,气喘稍缓,服复方茶碱、舒喘灵无好转。查其体胖,眼睑微浮,神疲气短,舌淡,苔薄白,脉濡弱。治灸脾俞、足三里,补太渊,泻肺俞、定喘、列缺、丰隆,每日1次。连续灸治半月,痰少咳减,喘止纳增;又灸脾俞、肺俞、足三里半个月,咳嗽咯痰亦除。半年后访,病未再发。刘冠军教授认为《素问•咳论》虽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之论,但关键在于“聚于胃,关于肺”。这里所说的“聚”指睥土失运,痰湿内聚;“关”指痰湿壅阻,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则致咳喘。刘冠军教授指出,脾虚作咳的症状特点是咳声重浊,痰稀脘闷,肢软乏力,面目浮肿,甚则纳少便溏,脉来濡滑或细弱无力,正是脾阳不振,运化失司,水湿留聚的病理反映,如李东垣所说:“肺金受邪,由脾胃虚不能生肺,乃肺金受病也,故咳嗽、气短、气上,皮毛不能御寒,精神少而渴,情惨惨而不乐,皆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是体有余而用不足也。”治当散聚开关,培土生金为主。故选列缺、肺俞开关,丰隆、太白散聚,灸脾俞、三里温脾益气。
子午流注针法彰 
子午流注属时间医学之范畴,是在“人与自然”的理论指导下,逐渐演变而创立起来的具有特殊意义的一种针灸取穴方法。刘冠军教授认为,人在自然界中,是一个适应周围环境的完整有机体,外界气候的温热寒冷和朝夕光热的强弱对人体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有着不同影响,故疾病的发生常常形成“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不同表现。因此,针灸治疗必须观察日月星辰、四时八节之时序,并根据气候的不同,施以相应的针灸疗法。
    刘冠军教授在数十年临床、教学实践中,每感前贤所著流注针法文献,或简略不明,或深奥浩繁,且文辞古奥,运算繁杂,使学者茫无头绪。为继承祖国医学遗产,推广流注针法,刘冠军教授经多年潜心研究,反复实践,依据古今文献,结合临床、教学经验,撰成《子午流注易通》一书。该书是刘冠军教授继承、总结前人的理论,并在推演原理和运算方法上有所发展及创新的流注专著。书中他提出按日取穴法和两种推演日干支的新方法,并第一次阐明了年、月、日干支的推演原理,为推广、普及子午流注学说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刘冠军教授撰写《子午流注易通》之前,临床运用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开穴”的规律,一般均采用明代徐凤《针灸大全》中的“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由于该法每日仅有一、二个时辰所开的经穴是当日应开的腧穴,余皆为下一天所开的腧穴,若要开甲日的腧穴,必须到癸日去寻找,这样对开穴来说,仍有一定困难。为了迅速找出一天所开的腧穴,刘冠军教授将徐氏歌诀改编为“逐日按时开穴歌”,只要先推出是什么日、时,然后按照此歌诀,即可迅速找出一天所开的腧穴。为了计算的方便及适应现代计时方法,刘教授又将计时方法由农历改为公历,这一研究结果已被针灸界所瞩目。鉴于刘冠军教授对推广流注针法的贡献,吉林省计算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已将上述取穴新法,编制成“刘冠军子午流注取穴新法电子计算机程序”(简称“刘氏新法程序”),使流注理论系统化,内容组合规范化,表达形式简明化,为推广流注医学开辟了新途径。
 刘教授强调,子午流注针法在临床运用方面虽然本着人与天地相参,与四时相序,顺天应时选穴施治,但是绝不能离开症状,不分病情,应在逐日按时开穴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症状,依据四诊所见,进行八纲辨证分析,结合腧穴主治功能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流注针法的效能。刘冠军教授多年临床运用子午流注针法的经验简介如下:
    1.按时开穴,配穴治疗
  按时开穴,配穴治疗,就是在气血流注,按时开穴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酌情选配其它与病情相适宜的腧穴进行治疗。其选穴原则为先取流注开穴,再配局部、循经,以及经验证明有效的腧穴进行治疗。例如齿痛病人,逢戊日庚申来诊,即可先开二间,再配颊车治疗。又如耳部  疾病,逢丁日丙午时来诊,即可先开中渚,再配翳风,其效迅速。
    2.合日互用,增加开穴
“合日互用”,又称“夫妻互用”。由于日随干支周转,5日为1周,10日为再周,1日有12时辰,10日共120时辰,而流注针法仅用60个腧穴,每天仅有6个时辰有穴可开,其余时辰则无穴可开。为扩大流注针法的范围,遇有急病,可按天干逢五相合的原则,即甲与己相合,乙与庚相合,丙与辛相合,丁与壬相合,戊与癸相合的化生规律,就可以在甲.目的阴时开取己日的腧穴,反之,己日的阳时,亦可开取甲臼的腧穴。此即为合日互用,从而扩大了流注取穴的范围。
    3.根据病情。定时治疗
    刘冠军教授认为病有虚实缓急,而腧穴又有各自的治疗范围,若遇慢性疾病,按时开穴的腧穴又与病情不相适应,此时为提高疗效,在不影响病情的原则下,可采用“定时治疗”的方法,选择流注腧穴与病情相适应的时间进行治疗。例如,慢性胃病,即可约定在辛目戊子时针治,以提高疗效。除了急性病不能等待腧穴开阖的时刻外,一般慢性疾病,都可根据病情,候腧穴正开的时刻进行治疗,效果更好。
    4.表里互用,原络配合
    脏腑有表里之分,在生理上表里两经通过各自的络脉相连,脉气互通,通过经别加强了表里两经脏腑的联系,在疾病过程中,又可以互相影响,相互转变。根据此理,针灸取穴,亦可表里配合。例如,脾与胃相表里,若脾失健运,则胃气不和。在治疗时可取脾经的太白穴,配胃经的足三里穴。又如肺经有病,在开合水穴尺泽的同时,可配大肠经的荥水穴二间。
    至于原络配合,是指在开原穴的同时,配以互为表里的络穴进行治疗。如乙日戊寅时取胆经原穴丘墟,配旰经的络穴蠡沟;又如丁日庚子时取小肠经原穴腕骨,配心经络通里,以提高疗效。
    5.依据病情,虚补实泻
    刘冠军教授认为,流注针法虽然是根据气血盛衰的周期性逐目按时开穴针刺,以调和气血,纠正阴阳的盛衰,使之平衡。然而,为提高疗效,给予适当的手法,依据病情酌情进行补虚泻实,实为重要。由于流注针法注重气血盛衰开阖,所以在手法上,除采用捻转、提插外,配合采用迎随补泻则最为适宜。因为这种补泻法是建立在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基础上,若运用得当,则更有助干调整气血的盛衰,提高疗效。
   (根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刘冠军》整理)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