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求医问药网络门诊名医出镜

驰誉京城 孟河名医(下)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摘要:三月十一,此时慈禧皇太后病已逐渐好转,慈禧皇太后称他脉理精细能述病源所拟医方甚佳,还赞赏称外来医生以马文植为最著,马培之因而被封为三品御医。于是马培之借为慈禧皇太后复诊之由,面向慈禧皇太后哀求回乡调治。在三月二十六日终于得到慈禧皇太后同意,下旨着即回家治病调养。马培之获得慈禧皇太后恩准之后,立即匆......

点击显示 收起

    激流勇退受天恩
  转眼之间已到光绪七年(1881年)二月,马培之又托翁同龢及其挚友广寿(字绍彭,满洲人,官吏部尚书)致意,请他们说说情放他归乡里。三月初一大清早,马培之头眩心悸、腰痛俱作,继续告假,杜门卧疾。三月十一,此时慈禧皇太后病已逐渐好转,慈禧皇太后称他“脉理精细”“能述病源”“所拟医方甚佳”,还赞赏称“外来医生以马文植为最著”,马培之因而被封为三品御医。于是马培之借为慈禧皇太后复诊之由,面向慈禧皇太后哀求回乡调治。在三月二十六日终于得到慈禧皇太后同意,下旨着即回家治病调养。马培之获得慈禧皇太后恩准之后,立即匆匆束装,离开了京城。
    三月二十七日翁同稣的日记记录:“访绍彭谈,送马培之行,马培之告病得恩准,并赏盘费六百银两。”他于四月十八日到家,在外历时共九个月又十二天。慈禧皇太后之病基本治愈,于是年七月四日赏赐“务存精要”匾额及御书“福”字匾各一。
    慈禧皇太后之病,有传是小产引起的,马培之的再传弟子、上海名医陈存仁在与其师谈了挂线切脉事后,在《大成》杂志上曾透露过这一秘密。陈存仁说:“常州名医马培之,在苏州开业,由某显贵举荐,入宫为慈禧皇太后诊病,归来后刻了一部《纪恩录》,叙述诊病和受赏经过,并将‘请脉’及病情记载。这是一本木版印的书,只有薄薄数十页,当时吾师丁公甘仁,谢公利恒(两人均常州人),都是马培之的门人,谢师得到此书一册,晚年时转赠给我。我就问谢老师:‘马培之为慈禧皇太后诊病,是否用挂线切脉办法?’谢师哈哈大笑说:‘你看《纪恩录》中所说“脉细、脉缓、脉沉、脉弦”,要不是亲手切脉,何以能知道这些脉象,所以挂线切脉,仅是小说家言而已。’接着他又讲:‘《纪恩录》书中,有一件事不敢讲出来,原来慈禧皇太后的病,与小产有关。宫闱之事,黑幕重重,外人无法知道,亦无从佐证。’”
    授业传道耀中华
    马培之回乡之后,仍治病济世,名声益显。他在家撰写医著与医案,同时传授了许多弟子,如著名弟子孟河名医丁甘仁、巢渭芳,无锡邓星伯,丹阳贺季衡,还有沈奉江、吴庚生、金宝之、贾幼山、毛善山等90多名。马派后裔子孙有马均之、马日初、马洛川、马希融、马继昌、马伯藩、马书常、马良伯、马际周、马泽人、马寿南、马惠卿、马际卿、马笃卿、马心厚、马冀良、马嘉生、马书坤和马黛云等19人之多。著名再传弟子有颜亦鲁、张泽生等,现上海同济大学终身教授、全国著名中医学家颜德馨即颜亦鲁哲嗣,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朱良春是马培之侄孙马惠卿的人室弟子,均得马派门人的真传。马培之带出了许多著名再传弟子,后来发展到全国各地,可谓“孟河医派传承弟子遍天下”,现在许多孟河医派再传弟子门人已成为中国现代著名中医药学家。    
  马培之共有五子(继昌、继承、继祖、继传、继辉),没有一个专业行医的,长子马继昌是安徽省凤阳县县长,业余时间行医,四子马继传任浙江省奉化县县长。马培之的侄子马希融、孙马伯藩以及马家门人继承了马派医学,都以地方名医闻世,马派医学医术代代相传,其渊源的世家医学只有极个别的医家能与之匹敌。    
    马培之故居在孟河城内南街上,原有大平屋六间,连同慈禧皇太后所赐“务存精要”“福”两匾额都已焚毁了。1984年文物普查时,尚存清代建筑马培之祖籍房屋厅堂、厢房等数间,屋檐下有龙首雕饰,造型古朴。原孟河蒋氏祠堂内有一副对联:  ’
    渊源溯汉代侯封,纵姓名马服交推,蒋径清风传自远;
    祠宇法文公家礼,况宸翰龙章宠锡,孟河乔木仰弥高。
    这副对联是马培之请清道光年间的进士俞曲园撰写的,他精炼地概述了蒋氏家世及马培之为慈禧皇太后治病、得赏匾额之事。当年太平军占领孟河后,马培之避难举家迁到长江以北,一段时间内继续从其医业,还是患者盈门,在治疗多方求医未果的翰林院成员余鉴、著名文学家俞樾之顽疾后名声就更大了,已成为大江南北妇孺皆知的名医了。
    马培之在清光绪丁丑年间还为修建家乡万绥东岳庙捐银两一百干文(相当于现在的十万元人民币);在1870年(清同治九年),马培之还和孟河镇上的巢寿海、孙瑞坤等捐款共同合作资不少银两重建孟河城隍庙和疏浚玉带河。在1883年(清光绪九年),孟河一带发生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当时被称为“水肿病”,马培之等孟河名医全力为父老乡亲治疗,救活了无数群众,得到了朝廷赞识和老百姓的拥戴。

道德文章满庭芳
    马培之自幼从祖父习医16年,尽得家传;又旁收费伯雄等名家之经验,医技精湛;精研《灵枢》《素问》及张、刘、李、朱四大家医籍;广收博采众家(如《外科正宗》《疡科心得集》《外科症治全生集》《疡医大全》《串雅内编》《兰台轨范》《医宗金鉴》等)效方、民间验方,并合家藏秘方、自制验方,整理成书。马培之对中医各科都有高深的造诣和成就,尤以外科见长,学术上推崇王氏全生派,同时亦能吸收正宗、心得两派之精华而发明之。他的外科主要著作有《外科传薪集》《青囊秘传》,共载有内服、外用之丸、散、膏、丹共一千余方,并详细记载了主治、组成、剂量、炮制、配制和用法。
  马培之一生治学严谨,他认为看病要辨证,全凭自己的眼力,患者内服外敷关键又在药力。马培之对中药药性的配伍和炮制,都有留心研究并记录在案。他主张病变药变,病不变药可不变;治外科必究脉理,不得造作,而在存真;无论为谁治病,能治则尽力,不能治则直言相告,不误病家择医而治。其友劝其刊印撰述,马曰“未能自停耳”。马培之学术既传内也传外,对孟河医派医学的继承、发扬与流传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马培之的代表作亦有《医略存真》《务存精要》《柳溪别墅医案》《纪恩录》等。其《急救百病济世回生良方》有清光绪十九年癸已(1893)积善堂石印本。《马培之痧证指微》有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908)刻本。1955年干顷堂书局出版了《马培之外科医案》单行本,《三三医书(第一集)》《近代中医珍本集医案分册》等收载了此书。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外科传薪集》单行本,《近代中医珍本集外科分册》《中医外科伤科名著集成》《中医古籍临证必读丛书外科卷》《珍本医书集成》等均载有此书。在2006年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孟河四家医集》中载有《医略存真》《马培之医案=》《务存精要》《外科集腋》《马评外科证治全生集》《伤寒观舌心法》《药性歌诀》《青囊秘传》《纪恩录》等。    
    德艺双馨成一帜
    马培之治内外而偏于温补,主张外证需内外同治贯通,方能取效。马培之是孟河医派呼声最高,影响最广,名气最大的孟河名医。马培之博览群书、务实求学、勤采众长、善于归整总结的治医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马培之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临床经验、高超的医疗技术、精深的中医学思想,以及为人处世的哲学值得今天的人研究探讨、发扬光大。
  马培之在对运气学说的临床运用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宗《内经》“必先岁气,毋伐天和”之旨,对内外之症都十分重视岁运之气,他说:“病无常病,药无常方,当观岁运主气、客气之变迁,临症时细心体察。”马培之用药上区别轻重缓急,简则一、二味,多则十几味;还十分注意采用民间单验方参入其中以增加疗效,故每起沉疴。马培之自幼投身于临床实践,所以他的各科经验均极丰富。正由于马培之这种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所以世人称其“外科见长而以内科成名”,但实际上他对中医各科,都有高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因此,马培之实为以内外喉三科兼擅而著称的一代临床大医家了。当时的马培之已成为造诣最深渊、医技最高明、影响之最大的一代中医药宗师巨匠,很少有医家与之匹敌。
  马培之最可贵、最感人、最可爱之处是谦和让。谦,名医不讳有所不能,对上门求医的内科病人介绍给费伯雄,并谦称自己不如费伯雄先生,既是大家风范,又是为病家负责的医德体现;让,大医不争宠是激流勇退之谋,因为在皇城内为太后治病是求宠良机,但也是权利和政治漩涡,随时有可能飞黄腾达,也可能被打下十八层地狱或者掉脑袋。一代孟河名医这样的德谋可不是谁都能效仿的,拒绝诱惑,看透危机,全身而退是值得世人评说的。    (完)

作者: 程协润 2013-6-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