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求医问药网络门诊名医出镜

杨廉方--用济世“廉方”抒写医者情怀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一生执著中医的医者人们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医者作为一个老党员,杨廉方自己心里有杆秤。不断提携后进的医者为了使更多的人热爱中医、受益于中医,杨廉方身体力行,将毕生经验倾囊相授。...

点击显示 收起

 一生执著中医的医者

  人们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这话放在杨廉方身上,却显得有些武断。精神矍铄的他显得十分硬朗,精气神十足。用他女儿的话说:“我父亲可是比一些四五十岁的人还要精神些!”

  前不久,是他七十大寿,儿女们特地在家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和一桌丰盛的午餐。可临到晌午,主角却不知所踪,手机也打不通。最后,还是女儿首先想到:“父亲一定是跑到诊室里看病去了!”

  按理说,今天本来该杨廉方在家休息。上午10点,一个熟识的肝病患者打来电话,说请杨廉方看看恢复得怎么样。这是一个被诊断为肝硬化晚期的老病号,经杨廉方诊治后至今健在,平常每隔个十天半个月都会找杨廉方再看看。

  于是,杨廉方一个人悄悄来到了诊室里,刚看完这个病号,又有更多的患者等在了门前。原来,得知杨廉方开门后,许多患者纷纷挂号排队。这不,直到下午一点,他才把病人看完。

  杨廉方出生于中医世家,父亲是垫江的一名老中医。从小耳濡目染,在父亲严格要求下熟读《伤寒论》、《内经》、《濒湖脉学》等,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学和在成都中医药大学理论进修一年,杨廉方中医理论和基本功逐渐扎实,19岁正式独立行医,至今已有51载。

  老中医都有自己临床用药心得,杨廉方也不例外。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他偏好用四逆散加减,并扩大了其使用范围。凡肝胃不和或肝脾失调引起的内、外、妇、儿诸科疾病,如胃脘痛、胃肠神经官能症、腹痛、胸痛、泄泻、痢疾、疝气、肝炎、肝硬化、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盆腔炎、淋巴结肿大或结核等,都可用本方化裁而获捷效,从而解决了临床中遇到的不少疑难杂症。

  由于其在基层中医领域的执著奉献,2000年杨廉方被授予重庆市名中医,200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2012年成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0年前,他本可以选择退休,安享天伦之乐。可是,由于始终放不下自己所钟爱的中医,再加上垫江县中医院领导的一再恳请,杨廉方毫不犹豫地又站在了临床第一线。

  “我一辈子只做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弘扬自己所钟爱的中医药事业。为了它,我愿意再奋斗个20年、30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杨廉方这样说。

  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医者

  作为一个老党员,杨廉方自己心里有杆秤。他喜欢这句歌词,“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半个世纪多的行医生涯,他坚持走群众路线,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之心,尽心竭力解除患者疾苦。

  杨老爱开小处方的故事一直在病人间广为流传。垫江县广播局干部刘某,耳聋5年有余,曾在多家大医院医治无效,苦不堪言,最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杨老。经过仔细辨证分析,杨廉方认为患者是因为中气不足所致,予以健脾益气开窍方法,开了四服药,总共不过9.05元。刘某心有疑惑,但还是按照杨廉方所说按时服药。没想到药还没喝完,耳朵已经能听到声音了。他感慨地说:“我四处求医用了不止一万,没想到最后花了不到十块钱就解决了问题。”

  这正如他的名字——廉方,他说,感谢父亲当年给我起了这个名字,鞭策我一生热爱中医、学好中医、用好中医。杨廉方有一套毕生坚守的“三不”原则:不夸大病情、不乱开检查、不用大处方。他说,垫江是一个农业大县,来看病的人大多都不富裕。因此不必要的检查坚决不做,开方时做到药少而精,价格廉、疗效高,这样既消除了患者病痛又能减少经济负担,达到花小钱治大病的效果。

  由于他医术精、医德好,县内及周边地区来求治者甚多,历年来门诊人次在1.5万以上,最高时甚至占到全院门诊人次30%左右。“看中医,找廉方”的口碑已经传遍了垫江县的乡乡镇镇。

  他说,是国家和人民养育了我。吃水不忘打井人,我唯有将平生所学全部用来服务于人民群众,才会觉得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

  不断提携后进的医者

  为了使更多的人热爱中医、受益于中医,杨廉方身体力行,将毕生经验倾囊相授。几十年来,共带教实习生、进修生200余人次。现在还每年开展全县性及院内中医专题讲座10余次,为县里培养了大量的基层中医人才。

  学生王某,患有躯干畸形,曾以优异成绩考上厦门大学,但被拒之门外。后经涪陵卫校毕业后,经人介绍成为杨廉方弟子。小王说,老师很严厉。跟师第一年,杨廉方要求自己熟读中医药经典著作,尤其是临床名著,如《医宗金鉴》、《景岳全书》、《医宗必读》、《医学衷中参西录》及近现代的著名医著、医案等。让他感触最深的还是杨廉方对于“大医精诚”医德的坚持。杨廉方告诉他,要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医生,必须具备高尚医德。第一要做到精,具备精湛的医术。因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要做到诚,具备高尚的医德。要始终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做到“贵义贱利、自正己德”,切实为患者服好务、谋好利。

作者: 杜常浩 2013-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