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求医问药网络门诊名医出镜

首位中医外籍博士后的“中国心”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在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有这样一名科研人员,他黑皮肤,有一张非洲人的脸,举止中却透着中国人儒雅的风度,他提到中医便滔滔不绝:只要有利于中医发展、有利于传播中医的,我都乐意去做。他就是迪亚拉,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博士后,也是世界首位中医外籍博士后。一年多的学习后,作为西医全科医师的......

点击显示 收起

  在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有这样一名科研人员,他黑皮肤,有一张非洲人的脸,举止中却透着中国人儒雅的风度,他提到中医便滔滔不绝:“只要有利于中医发展、有利于传播中医的,我都乐意去做!”

  他就是迪亚拉,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博士后,也是世界首位中医外籍博士后。

  弃“西”从“中”苦钻研

  迪亚拉来自非洲的马里共和国。他家世代从医,迪亚拉的父亲是马尔卡拉医院的院长。1984年,迪亚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马里医学院全科专业,并获得了去前苏联继续深造的机会和全额奖学金。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马里政府准备选派一批医学人员到中国深造,于是决心一试。

  结果,在考试中,迪亚拉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脱颖而出,前来中国留学学医。

  迪亚拉在马里学的是西医。到了中国,他首先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习汉语,攻克语言关后到北京医科大学进修普外科。一年多的学习后,作为西医全科医师的他却被中医所吸引。他决定弃“西”从“中”。

  对于外国人来说,中文非常难,不仅是字形,还有发音,古文自然是难上加难。但是中医的精华全在古典典籍之中,内容博大精深,文字艰涩难懂。刚开始迪亚拉并不适应,大一第一学期他的医古文只考了40多分,这是他一帆风顺的学习过程中从未有过的惨败。

  痛定思痛,迪亚拉进行了总结与思考,他认为自己要学好中文,一个是要下苦功,另一个就是要注重方法。终于,心血与汗水浇开成功之花,在翻烂了新华字典和医学古汉语字典之后,迪亚拉终于可以非常自如地用中文进行交流,中文娴熟后,他再阅读中医典籍,只觉如鱼得水、豁然开朗。

  辗转北京、广州求学,他在1994年获得针灸学博士学位,且其博士论文“择时针法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获得专家好评。从1984年到1994年,十年磨一剑,他终于成为了一名中医方面的专家,2009年,还承担“中医药文化与中医专科建设”课题,在中医药文化传播、医院专科团队培育、中医特色科室建设等方面具有深刻独特见解。

  2013年1月7日,迪亚拉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行研究工作。他成为了世界首位外籍中医博士后。

  急救旅客彰医术

  学成中医,回到家乡,迪亚拉总是受到热烈欢迎,他神奇的中医医术让当地群众也惊叹不已。以针灸加当地草药,迪亚拉妙手回春。“每回到我爸爸的医院,我平均一天会用针灸给80多位病人看病,来观摩的人都络绎不绝。”

  2013年3月,他坐在K109次列车上,刚过贵阳没多久就有广播找医生。迪亚拉一听广播就马上赶了过去。原来,在18号车厢,有一个11岁的小男孩,反复泄泻一周,这一天都没有吃东西,发热不断,且惊厥了过去,家长慌得在广播中求救。迪亚拉立刻赶到小男孩所在车厢,正在诊断病情时小男孩又开始抽筋惊厥。迪亚拉马上拿出银针,针刺合谷及太冲穴位。小男孩的抽筋随即止住。他再给小男孩服食了一些口服补液盐,小男孩的病情基本稳定。到车站后,有当地医院的医生到站台来接小男孩和他的家长。

  生于1964年的他,现年已经49岁,但他对中医的激情、以及对学习与工作的热情完全像个20多岁的小伙子。他在中国已经待了20多年,不仅精通汉语、英语、法语,还会中国好几个地方的方言。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他一直在义务宣传中医和中医药文化。在云南大理宾川,他一口标准流利的汉语,与听讲人员实现了良好沟通,以健谈的谈吐、渊博的学识和对中医药文化的深刻领悟让大家折服。

  在今年3月,迪亚拉还特别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的学子们作了一场“我的中国心”的精彩讲座,他说,作为一名中医学子,应该不懈努力,勇攀学术巅峰。“我始终都认为中医大有可为,是解决人类健康不可缺少的医疗保健手段。”

作者: 张觅 2013-9-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