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求医问药网络门诊名医出镜

薛鉴明--记成都针灸神医薛鉴明 杏林神话 医学传奇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摘要:【医家简介】薛鉴明,20世纪四川省著名中医,针灸专家。薛鉴明生于19世纪末期,系20世纪20年代四川高等大学堂(今四川大学前身)农园艺系高材生。他早年从事园艺工作,20世纪30年代凭借上海《针灸杂志》开始自学针灸术,从此成.为一代名医。抗战时期,他在上海著名中.医学家承淡安创办的成都针灸医生训练班当教员,培训......

点击显示 收起

    【医家简介】薛鉴明,20世纪四川省著名中医,针灸专家。薛鉴明生于19世纪末期,系20 世纪20年代四川高等大学堂(今四川大学前身)农园艺系高材生。他早年从事园艺工作,20 世纪30年代凭借上海《针灸杂志》开始自学针灸术,从此成.为一代名医。抗战时期,他在上海著名中.医学家承淡安创办的“成都针灸医生训练班”当教员,培训了大量针灸医生。在此期间,他还利用精湛的针灸技术医治好大量霍乱病患者,名声大震。
    解放后,薛鉴明加入四川省人民政府组织的巡回医疗队于各地巡医。他是队伍中惟一的一名针灸医生。巡医期间,他又用针灸技术医好几例西医无法医治的疑难杂症,让针灸医术大放异彩。“文革”时期,薛鉴明坐镇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此时他已70 高龄,仍有许多病者慕名而来。20世纪80 年代,薛鉴明在成都去世,享年9()余岁。
  见证神效 弃农从医
    薛鉴明生于19世纪末期,系20 世纪20 年代四川高等大学堂(今四川大学前身)农园艺系高材生,大学毕业后在成都东门外租了一块地,办起了园艺场。
    20世纪30 年代中期,薛鉴明的父亲得了鼓胀病,西医叫做肝硬化腹水。家中请遍了成都的中西名医,药石无效,病情每况愈下,危在旦夕。
  某年初夏的一天,薛父坐在门口晒太阳,母亲在旁做针线活相伴。一个鹤发童颜的道士来他家化缘。薛母叫人舀碗米给他。那道士不要,说是要这位施主肚里的水。薛母大惊。薛鉴明更是火冒三丈:“哪来的牛鼻子妖道如此可恶,人家施舍给你,你还来取笑人家垂危的病人!”说着三脚两步抢上前去便要发作。不知为什 么,那道士眼露精光,右掌在胸前一竖,念了声“无量寿福”。薛鉴明心中的气一下子就给消了,赶忙换作抱拳拱手道:“失迎了,道长。”只见他用拂尘指着薛父说:“恕我直言,这位施主之病再不及时治疗,只怕……”薛鉴明一时还未反应过来,薛母扑通一声就给道士跪下道:“请老神仙救救他的命吧!”说着便把道士请进堂屋上座敬茶。
    道士随即吩咐备香烛黄表,从井里打碗清水来。自薛父病重,薛母就八方许愿,四处求神,还在家里设下经堂早晚祷告,祀神之物自是不缺。诸事停当,家人把薛父抬进屋来。道士解开他的衣衫,摸摸那肿得发亮的肚子,然后焚香秉烛,书符念咒,从腰带里拔出一柄软剑,踏罡步斗做起法事来。
    薛鉴明见他这套不免腹非,后悔把他请了进来。忽见道士掷剑于地,从袍袖里抽出根长约5寸、金光闪闪的细针,迅速在薛父身上一阵猛扎,惊得一家人目瞪口呆。再看薛父却宁静而安详,似无痛苦之感,薛鉴明才略微舒了口气,但仍将信将疑。    
    道士刺毕,端起清水用中指在上面画厂一通,叫病人嚼下,治疗宣告结束。道家多不忌口,薛母叫人到荣乐园去端了几样大菜,又到全兴烧房打了10 斤陈年花雕。酒至半酣,薛母叫人告诉儿子,他父亲小便频繁,肚子开始消肿。那道士捋须睥睨而笑,薛鉴明唯有频频敬酒表示感谢。随后,薛母出来向道士道谢,说是腹水已经消了。
  道士告辞时,从葫芦里倒出一粒菩提核样大的丸药说:“睡前,淡盐汤冲服,明天我再来!”
  入夜,薛鉴明辗转不能眠。成都众多名医未能克冶的顽症,竟让。一个方外道士给消除了!他受过高等科学教育,自然不信迷信;正因为受过高等科学教育,就比一般人更为尊重客观事实。他决定进一步研究道士的治病方法。
  次日,薛父的情况大有好转。傍午,道士如约而来,献茶叙礼毕,尚未说到病人状况,薛父由薛母扶着,拄着拐杖,走了出来。薛鉴明忙上去扶他入座。这次道士治疗时免却了做法事那一套,薛鉴明心想能向他学习这种神奇的针剌清病法就好了。
  治毕,道士解下腰间的葫芦放在桌上,说:“内有丹药六粒。每隔三日,子、午各服一粒,空腹,淡盐汤送下;忌酒色,九九八十一天后定能痊愈。”说罢拂尘一挥,起身便走。薛母上去拼命挽留也留不住;送他香烛费,他又固辞不受。薛鉴明见他去意甚坚,赶忙抓住时机说:“道长,在下有不情之请,不知是否该说?”“请说!’’ “道长若不嫌弟子愚鲁,传给针刺之术.以济天下苍生……”老道注视薜鉴明好一歇,摇摇头说:“ 跟老道学艺?一要拜三清,二要念真经,青灯黄卷,暮鼓晨钟……你能吗!”薛鉴明像当头挨了一棒,这与他的观念冰炭不容。他正犹豫问,道士已飘然而去……
    一晃又是几年。薛父病愈后常常念叨那道士是神仙下凡,薛鉴明却念念不忘他手中那根闪光的神针。
  结缘杂志 探秘医门
  西玉龙、玉带桥一带,原是成都的旧书市,薛鉴明常在那里淘旧书。。一天,他偶然问发现了几本过期的《针灸杂志》。这杂志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承淡安先生于1933年10月在上海创办的。薛鉴明随手翻开一看,发现竟和那老道的治病方颇为相似——原来这种治病方法有书!薛鉴明喜出望外,急忙把这几本杂志通通买下,赶回家去,废寝忘食地读了起来。当然,想要从儿本薄薄的杂志里了解针‘灸的奥秘,无异于草管窥天。但是,它却为薛鉴明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

    为了能够系统学习,薛鉴明汇款到上海的《针灸杂志》编辑部预订全年的杂志;遇上疑难问题,又写信到编辑部询问。编辑们很热心,总是有问必答,或针对薛鉴明的提问发表专论,或用专函对问题详加解释。不久,日寇大举进犯上海,编辑部准备内迁,来信问薛鉴明:“成都能否找到较为宽敞的住宅?”当时,成都的人口不足20万。偌大个城市,空着的深宅大院多的是,薛鉴明便一口承应下来。
    以承淡安先生为首的编辑部来到了成都。不巧的是,成都正遭到日寇的狂轰滥炸。薛家的邻居挨了一颗炸弹,气浪把薛鉴明从家里抛到街上,差点被炸死,书籍则被炸得不知去向。为了老师们的安全,他只好把他们全部请到乡下他的园艺场去。
    淡安先生搬到乡下后,又冒着挨日本炸弹的危险,回到城里了解情况。令他哭笑不得的是辛亥革命成功已经30年了,清朝皇帝的旨意还在起作用——成都竟依旧没有针灸医生行医!他深叹成都人也太老实了。要知道,在江南,就是当年,圣旨尽管下了,民间依旧父传子受,把这珍贵的文化遗产秘密地存留下来。
  中兴针灸 同舟共济
  由于受到纸张印刷条件的限制,杂志没法出版。淡安先生跟编辑部同伫磋商之后,决定在成都办“针灸医生训练班”以弘扬祖国传统医学。这个决定,使针灸得以在成都中兴,而以淡安先生为首的同仁及其学生们,在这篇中兴史中,用他们的智慧和辛劳,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薛鉴明在第一期培训还未结束,便开始当助教,帮助老师们工作,辅导学生实习。临到抗战后期,淡安先生认为,内地这种“ 从师学艺”的中医教学方法局限性太大,他建议照华东国医学院的模式组建一所学饺。他的倡议得到成都中医界的热烈响应,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很快便在兴禅寺小学隔壁,办起了四川第一所大专级的中医学校,定名“成都国医学院”(即后来成都中医学院的前身)。淡安先生便在学院首开针灸课,担任主讲教授。
    在这所学校上课有个特别之处,讲课的老师没有T资,是纯义务的;有的老师不仅领不到工资,还得掏腰包拿钱给学校,支付房租水电、勤杂人员的工钱。但为了把学校办下去,老师们都毫无怨言。
  霍乱猖獗 捷效医人
    抗战胜利前夕,成都发生一次大瘟疫。在岷江一次洪水之后,霍乱便在成都猖獗起来.几道城门的殡葬队伍络绎不绝。因为霍乱又叫“虎列拉”,所以一时间成都谈“虎”色变。   
    病人不断吐、泻,体液大量丢失,快的两三个钟头,慢的一一两天,便虚脱而死,中药吃下去便被呕出来,所以大多无效;西医一边输液,一边用青霉素,还能救活一些病人。全市医院总共不到lOOO张病床,半天就住满了。于是,走廊上、候诊室里.最后连露天坝上都挤满了病人。有些还没轮上医生来看一眼,便死在候诊的行列里了。
  这时,针灸起了巨大作用。薛鉴明在霍乱猖獗期间,基本上没挨过床铺,只在滑杆上眯眯眼睛,昼夜24小时连轴转。一针一灸,费时不过抽支烟的功大,基本上可以手到病除。因此,那时请针灸治霍乱的最多,单是通过薛鉴明的手救活的人,就数以千计。
    日本投降了,避难在外的都要返回老家,淡安先生一行也将要回上海。薛鉴明觉得没有改良水果吃死不了人,没有针灸医生,枉死城将平添许多新鬼!他便下定决心,将园艺场交给一个亲戚去经营,自己便正式开始了悬壶济世的生涯。

作者: 王贞虎 2013-1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