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医技讨论

分情况对待“隐形患者” 疾病诊断应以面诊为准

来源:health.sohu.com
摘要:当前,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患者的家属或亲朋好友拿着大量的化验单、检查报告、片子来医院找医生看病,而患者本人毫无踪影。对于这种“隐形患者”,您会如何处理。应分情况对待“隐形患者”在肿瘤科,家属带检查资料来看病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患者病情严重,身体状况不允许本人来看诊。二是家属为患者......

点击显示 收起

  (来源:医师报)

    当前,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患者的家属或亲朋好友拿着大量的化验单、检查报告、片子来医院找医生看病,而患者本人毫无踪影。这种现象,您怎么看?对于这种“隐形患者”,您会如何处理?

  应分情况对待“隐形患者”

  在肿瘤科,家属带检查资料来看病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患者病情严重,身体状况不允许本人来看诊;二是家属为患者着想,属“刻意隐瞒”病情的无奈之举。无论上述哪一种原因,医生都能理解,会根据检查资料给出家属合理建议,同时会明确告知其患者不亲自来看诊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见不到患者,实在难下诊疗方案。

  此外,还有一些患者认为来医院也是做检查、交片子,医生看的只是化验结果而非患者,来或不来并不影响医生的诊断,这种误解也是导致“隐形患者”出现的原因。

  ——河南省胸科医院 王国磊

    只看单子不看人 容易误诊

  在内科科室经常会遇到一名家属带着一家人的化验单来看病的情况,稍不注意,就会误以为这是一个患者的全部化验单,从而诊断错误,闹出笑话。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科普基本医学常识。在遇到这种家属时,医生要及时宣传,让其了解即便同一种化验结果都可能因个体差异诊断为不同疾病。比如,我曾接诊一名患者,数天高烧不退,但各项指标正常,最后经过复杂的研究后,确诊为一种特殊淋巴瘤,具有噬红细胞性,为中国首例。因此,需要让大众了解到“只拿单子不带人”是看不好病的。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 樊代明

  疾病诊断应以面诊为准

  疾病诊断应以医生面诊为准,但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皮肤科为例,皮肤科是形态学诊断,医生当面看到皮肤状况才可以诊断疾病。当碰到一些患者家属带上片子前来就诊时,我一般会根据情况具体操作。如果所示照片清晰,不影响诊断,就会进行基本诊断并推荐治疗药物;反之则在做出解释后按退号处理。对于照片清晰但疾病复杂难以诊断,我也会劝说家属尽力带患者前来面诊。因为很多皮肤疾病需进一步的检查才能确诊,如一些不典型皮疹需要血液检查或活检病理等。

  ——民航总医院 徐宏俊

  尽力说服患者本人看诊最明智

  一般情况下,只拿着化验单、检查报告、片子来找医生看病的“隐形患者”多为熟人。当然,还有一些是患者本人正在外院接受治疗,但却希望得到医生会诊,而托亲朋好友前来就诊。面对这样的情况,对于有着明显指征的片子,如骨折、间盘突出等,我会直言相告。而对于指征不明确的,我只会针对患者家属的具体问题做客观解答,并建议他们让患者本人来就诊。

  对于医生而言,更希望接诊的患者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能在对其进行视触叩听的基础上,再做出诊断并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而非一张化验单、一张片子。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祁全

  编辑点评

  医生行业有句格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大多医生在行医过程中都抱着这种仁慈与理解之心,但理解并不是一味的纵容。有时,面对一些影响诊疗行为的“不规范”举动却不阻止,也许就会造成误诊误治,甚至铸成大错。

  另外,当前一些医生经常把患者当成几张片子和化验单,给前来就诊的患者及其家属留下医生“只需单子不需患者”的印象,成为“隐形患者”存在的催化剂。因此,医生一方面应适时劝说,降低诊疗风险;另一方面,需综合分析病情,保持整体观念,不做化验单医生。

作者: 2013-1-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