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进出口进出口分析

西方“麻黄素事件”无碍我植物药出口

来源:www.hyey.com
摘要:美国FDA去年底作出决定:正式将麻黄素逐出该国“膳食补充剂”原料名单,并以同样来自中国的另一种天然提取物茶多酚来代替其用于生产减肥食品。但业界人士认为,这一决定对我国的天然药物出口影响并不大,新规还将促进我国茶多酚的出口量,从而使我国东南地区广大茶农受益。可以这样认为,世界上没有几种天然药用原料像麻......

点击显示 收起

美国FDA去年底作出决定:正式将麻黄素逐出该国“膳食补充剂”原料名单,并以同样来自中国的另一种天然提取物茶多酚来代替其用于生产减肥食品。但业界人士认为,这一决定对我国的天然药物出口影响并不大,新规还将促进我国茶多酚的出口量,从而使我国东南地区广大茶农受益。

可以这样认为,世界上没有几种天然药用原料像麻黄素那样名闻遐迩。因为麻黄素与吗啡、海洛因的作用有些相似,既是药用原料也可作为加工毒品的直接原料,而利用麻黄素可以加工成大名鼎鼎的“冰毒”(化学名为脱氧苯丙胺)、“摇头丸”和“麻古”等一系列新毒品,故麻黄素属于国际禁毒组织严格控制的医药原料之一。

中国医学界的贡献

麻黄在我国中医界有悠久的使用历史(中医多将其用作发汗、解表药)。

我国学者在20世纪30年代首先从国产麻黄草中提取出纯净的生物碱——麻黄素(ephedrine)并发现它有左右两个光学异构体,其中左旋体即为人们熟知的麻黄素,而右旋体则为伪麻黄素。这一报道当时在国际药学界引起极大的轰动,因为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发现具有明确药理作用的天然化合物。此后,麻黄素作为一种“拟肾上腺素”类药用物质被载入欧美各国药典。可以说,麻黄素的问世也是中国药学研究人员对世界医药事业的一大贡献。

自从我国学者发现麻黄素以后,由于它有治疗哮喘、止咳以及作为鼻粘膜的减充血剂等多种临床用途,故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应用。世界权威的国际药学辞典——《马丁代尔大药典》所收载的西方各国生产的含有麻黄素的制剂至少就有360种之多,在我国市场上含有麻黄素的药物制剂亦有近90种。总而言之,麻黄素已成为国内外市场上最常用的药用原料之一。

实际上,“麻黄素”只是一个笼统的名称。在医药生产中,麻黄素约有十几个品种,其中包括:麻黄素、伪麻黄素、硫酸麻黄碱、硫酸伪麻黄碱、消旋盐酸麻黄碱、盐酸甲基麻黄碱、消旋盐酸甲基麻黄碱、草酸麻黄碱、麻黄浸膏粉、麻黄草粉(含生物碱约1%)、麻黄碱盐类单方制剂(如盐酸麻黄碱片、盐酸麻黄碱注射剂、盐酸伪麻黄碱片和盐酸麻黄碱植入膜剂等等)。

虽然我国药学研究人员在世界上最早发现了麻黄素,且中国西北诸省拥有全球蕴藏量最大的野生麻黄草资源,但在战乱不断、百业凋蔽的旧中国,当时政府根本无暇顾及开发利用天然麻黄草资源。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才正式开始筹建麻黄素生产线。

1954年,中国自主开发生产的第一批可供药用的外消旋体麻黄素在山西大同制药厂问世,从此开创了国产麻黄素的辉煌历程。而此前,国际市场则由德国拜耳公司的合成麻黄素一统天下。

资源危机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麻黄素生产一直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产品主要供国内加工成制剂(如麻黄素片和滴鼻剂等),但90年代以后,美国进口商开始从我国大量进口麻黄素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减肥食品,非药用),这一新动向导致我国麻黄素生产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50年代中国仅有2家麻黄素生产厂,70年代也不过有4家,而到90年代已迅速增至21家(据说最多时国内有27家麻黄素生产厂)。由于麻黄素主要从野生麻黄草中提取,国际市场(主要是美国)对麻黄素的需求量的急剧攀升,因此导致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和内蒙等西北地区的麻黄草资源锐减。而麻黄草是一种天然固沙植物,生长极其缓慢。国内麻黄素生产企业随着出口量的增加又相应加大了麻黄草的采购量(见附表),导致麻黄草资源的短缺。

在麻黄素的出口价格上,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每吨麻黄素的出口价仅有11万元人民币左右,由于麻黄素减肥作用的新发现,导致麻黄素在国际市场上供应紧张而身价徒增,1995年,国际市场上麻黄素出口价已猛增至每吨55万元人民币,上涨了近5倍。据说出口价最高时曾达每吨60多万元。

我国麻黄素出口数量在2000年后保持在每年1000~1200吨之间。由于生产麻黄素有利可图,西北地区有不少企业加入了麻黄素提取行列,而狂挖滥采麻黄草的直接后果是引起西北地区本已脆弱不堪的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土壤沙漠化程度加剧,而西北地区农民相对来说比较贫困,采挖麻黄草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这就使西北地区的土壤植被遭受了20世纪以来最大的人为破坏(有人估计,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每年麻黄草资源锐减10万吨以上)。这一情况引起国务院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国务院有关部门迅速制定了禁止滥采乱挖麻黄草等固沙植物的相关条例。此后,在西北地区乱挖麻黄草的现象终于得到有效控制。

因滥用而受累

作为一种常用的药用原料,麻黄素在国际市场上不温不火的销售势头至少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些医学研究人员的新发现彻底改变了麻黄素的命运。当时美国医学界发现:在减肥食品中添加微量麻黄素能抑制脂肪吸收、帮助体内脂肪分解,从而起到减肥的功效。80年代已成为世界第一“胖子国”的美国,肥胖者已占该国成年人的1/3~1/4,且儿童肥胖率也是居高不下。故在80年代,开发减肥保健食品业已成为美国保健食品界的一重点新产品战略。这一新发现,使麻黄素旋即成为美国众多保健品厂商竞相追逐的新减肥品原料。

据统计,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市场上含有麻黄素的减肥食品年销售额已达15亿~16亿美元,至90年代中期更上升至近30亿美元。在90年代,美国减肥食品原料排名榜上麻黄素高居首位,其后是L-肉碱(卡尼丁)、肌酸、菲丁(植酸)与肌醇、其他类(如皮考林铬、车前子和瓜尔豆胶等)。

我国麻黄素出口在2003年开始出现转折,因为美国FDA规定:从2004年4月起禁止在减肥食品中添加麻黄素。这一新法案使我国麻黄素出口在2003年陷入停顿状态。

据美国媒体报道,自90年代以来,美国至少已有100多人因过量服用麻黄素突发急性心肌梗塞而猝死。美国巴尔的摩市一名青年橄榄球运动员贝希勒在运动场猝死,事后验尸官在死者的血液里检出有大量麻黄素药物残留,这成为当时最引人注目的滥用麻黄素引起猝死的案例。实际上,麻黄素作为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的药物在西方体育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因为麻黄素不仅能帮助运动员减轻体重以及促进肌肉数量增加、提高机体能量。更主要的是,麻黄素并不属于国际体育组织的“违禁药物名单”上开列的200多种禁药之一,故美国(还有欧洲和其他国家)有不少运动员经常服用麻黄素来提高运动比赛成绩。

虽然美国FDA迫于来自国会参众两院的巨大压力宣布禁止在减肥食品中添加麻黄素,但它并未禁止麻黄素的药用。事实上,如果按照正常剂量使用的话,无论麻黄素还是伪麻黄素(右旋麻黄素)对人体均十分安全,它们在国际医学界已使用了半个世纪之久。但自美国FDA禁令在2004年正式生效后,来自美国的麻黄素浸膏粉订单数量锐减,使我国西北一些生产、出口麻黄素浸膏粉的企业陷入了困境,引致我国当年出口的天然药物总金额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

需求稳步增长

麻黄素作为一种医药原料的市场前景如何?这是国内麻黄素产业界十分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国际市场上的麻黄素需求量将逐年增长。

自2000年以来,国际市场麻黄素总需求量一直保持在2000吨左右(其中大部分为合成麻黄素,天然麻黄素仅占一小部分),中国出口麻黄素约占国际市场天然麻黄素的1/3。目前我国虽然有多达20几家企业在生产天然麻黄素,但以新疆国际实业公司和青海湖药业公司两家企业的产量最大(估计这两家企业的产量合计占我国麻黄素总产量的65%左右)。作为正常药用原料的麻黄素国际市场年增长率估计在5%~8%之间。

但最近有一个不利于麻黄素产业的消息传来: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FDA去年已作出决定:正式将麻黄素逐出该国“膳食补充剂”原料名单,并用同样来自中国的另一种天然提取物茶多酚(来自绿茶)来代替其用于生产减肥食品。因为与麻黄素相比,茶多酚对人体较为安全,临床上还没有发现服用后引起心肌梗死的案例。

综合国内媒体报道,过去几年来我国每年生产天然麻黄素产品约400吨左右,其中出口、内销各占一半,出口麻黄素创汇仅为650万美元,故美国FDA禁止将麻黄素用于生产减肥食品的措施对我国天然药物出口的影响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大,更何况FDA的新规定(即用茶多酚代替麻黄素用于生产减肥食品)必将大大促进我国茶多酚的出口量,从而使东南地区广大茶叶产区的茶农们受益。事实上,江浙两省的茶多酚出口量已开始跃升,据国内媒体最新报道,江苏无锡绿宝生物公司去年茶多酚出口量已达400吨,加上浙江、湖南等省的茶多酚出口量,估计全国茶多酚出口量已有700~800吨之多,大大超过了因麻黄素出口量下降造成的损失。

至于麻黄素原料供应问题,据了解,我国新疆、甘肃、内蒙等地区已开始大规模地人工种植麻黄草作为麻黄素的提取原料。这无疑是一利好消息。另外,我国已成为继德国、印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合成麻黄素生产国与出口国。山西大同艾克药业与浙江康裕药业两家公司已成为国内最大合成麻黄素生产企业(两家公司的合成麻黄素产量已达200吨以上),所以,麻黄素在我国的产量将有保障。

麻黄在我国是作为一味辛温解表的中药来使用,且中医处方里规定,麻黄的最大用量不会超过10克。而西方人将纯净麻黄素大剂量地用于减肥或改善运动成绩而导致上百人死亡,这一教训不可谓不深刻。直至今日,我国也未将麻黄列入“药食兼用中药名单”中,也就是说不允许麻黄用于生产保健食品。所以中医界权威人士认为,西方出现的所谓“麻黄素事件”实际上是滥用药物行为,而非麻黄素本身的问题。麻黄素作为一味治疗哮喘与感冒的常用药,其疗效早已得到国际药学界的一致公认。

综上所述,今后麻黄素作为一种抗感冒药品、治疗哮喘等常用天然药物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但上世纪90年代因美国的“减肥食品热”造成的麻黄素需求剧增现象将一去不复返。 

作者: 2007-3-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