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王敏杰:才出“973”,又入“863”

来源:科技日报
摘要:从东海之滨到玉泉山下,从浙江农业大学到中国农业大学再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王敏杰一路走来,颇为顺利。王敏杰今年33岁,说一口浙江味的普通话,问起2000年毕业之时为什么会选择林业所,并不善谈的他向记者描述了当时的情景。那时,现任林业所副所长卢孟柱刚从瑞典农业大学学成归国不久,希望在国内开展林业......

点击显示 收起

        从东海之滨到玉泉山下,从浙江农业大学到中国农业大学再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王敏杰一路走来,颇为顺利。  

  此刻的他正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面对着电脑,开始一天的工作,若非记者的到来,很少有人打扰他。  

  办公室略显凌乱,但他的电脑桌面主题明显是自己换过了,有些许非洲大草原轻快的气息。看得出来这是个注重内涵大于形式的年轻人。  

  王敏杰今年33岁,说一口浙江味的普通话,问起2000年毕业之时为什么会选择林业所,并不善谈的他向记者描述了当时的情景。那时,现任林业所副所长卢孟柱刚从瑞典农业大学学成归国不久,希望在国内开展林业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但所内这方面人才比较缺乏。于是他便委托母校中国农业大学的同学在校内招聘人才,这位受托之人想都没想,直接“定点”找到王敏杰。  

  其实王敏杰当时已经报考中科院某研究所的博士生,且成绩相当不错,录取不成问题。但他在与卢孟柱的一次面谈之后,却改变了最初的决定,改奔中国林科院。  

  “吸引我的是卢所长对科研有自己的想法,是他对学科的发展有前瞻性的把握。”王敏杰知道,林业方面还有很多的未知领域,他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专长可以在这里一展身手。  

  果然,他一来林业所,便参与到我国林业系统第一个国家973项目的前期准备和科研之中。“因为有这样的机遇,自己这几年在学术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王敏杰这样感慨。  

  今年,他和“973”首席科学家卢孟柱一道申请了国家863课题“杨树木材发育的基因调控网络研究”,并获得批准。“这是在上一期973的课题上延伸下来的国家级课题。”王敏杰告诉记者,在林业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很难申请到国家863项目。  

  “我国森林资源有限,人口压力大,造成我国木材严重短缺,进口木材已经超过150亿美元,占外汇支出近5%。”王敏杰说,营造大量优质人工林,是提高木材利用率,减轻我国木材市场需求压力的唯一途径。由于商品林建设的造林树种有限,例如在我国北方主要是杨树,南方则为杉木和桉树,其所提供的木材材性(物理、力学、化学性质)很难满足当今多元化的市场需要。通过遗传改良,使有限树种的材质多元化,满足各种产品对材性的不同需求,才能提高木材利用率。  

  “我们将针对木材发育的基因调控网络入手,找到能够实现木材材性改良的基因调控机制,通过基因工程调控这些基因的表达,培育出具有不同材性的新种质,为利用有限的林地培育优质人工林,满足市场需求提供技术支撑。”———这是王敏杰随后5年的新任务。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