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我国积极修复水域生态

来源:中国渔业报
摘要:日前,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以加拿大科学家鲍里斯·沃姆(BorisWorm)为首的研究人员撰写的题为“生物多样性丧失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的研究文章。文章指出,由于过度捕捞和污染正加速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如果按目前速度继续下去,到2048年,这些面临捕捞的种群将完全崩溃,失去捕捞价值,人们将没有鱼吃。”但是,......

点击显示 收起

  日前,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以加拿大科学家鲍里斯·沃姆(BorisWorm)为首的研究人员撰写的题为“生物多样性丧失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的研究文章。文章指出,由于过度捕捞和污染正加速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如果按目前速度继续下去,到2048年,这些面临捕捞的种群将完全崩溃,失去捕捞价值,人们将没有鱼吃。那么,我国的情况怎么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海洋生物资源专家、研究员金显仕对笔者说:“42年后人们仍然会有鱼可吃。”但是,他也指出,目前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问题对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确实严重。  



  污染是生态恶化之源  

  金显仕说,目前多种污染导致了海域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海域总体污染形势不容乐观。2005年度《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数据显示,在监测的海域中,有一半以上海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二是相比近海和远海海域,近岸海域污染较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海湾、河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三是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缓解,大部分海湾、河口、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仍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水体富营养化及营养盐失衡、河口产卵场退化、生存环境丧失或改变、生物群落结构异常等。四是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对渔业造成了严重影响。由于陆源污染物排放,我国部分近岸海域、河口及内湾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索饵场受到污染,水体呈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赤潮频繁发生,加之其他污染,每年给渔业带来了巨大损害。因此,“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金显仕说。



  过度捕捞问题依然严重  

  金显仕强调,由于在我国长期存在不合理的捕捞方式和作业习惯,造成了传统优质渔业品种资源衰退程度加剧,渔获物的低龄化、小型化、低值化现象严重,捕捞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明显下降。  

  据了解,我国不仅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在逐年稳步增长,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看,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也将增加。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已经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2005年水产品总产量更是创记录达到了5100万吨,捕捞产量1708.4万吨,占总产量的33%。中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2005年接近40公斤,人均消费量约为11公斤左右。因此,我国过度捕捞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并造成了海洋渔业资源的严重衰退。  



  有鱼可吃也许不是问题  

  水域污染和过度捕捞对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42年后人们还能吃到鱼吗?金显仕指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渔业资源保护与增殖行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上世纪90年代,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2005年养殖产量3393.25万吨,占总产量的67%,捕捞产量1708.4万吨,占总产量的33%。而且,我国海洋捕捞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例一直呈下降的趋势,我国水产品产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养殖业的发展。“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养殖产量增加,中国的水产养殖产品必将逐步替代部分海洋捕捞产量,从而降低对海洋捕捞品种的需求压力。”  

  同时,金显仕还透露,在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正在通过采取水域污染与生态灾害防治、工程建设资源与生态补偿、水域生态修复和发展生态养殖等措施,强化水域生态保护管理,逐步减少人类活动和自然生态灾害对水域生态造成的破坏和损失,并对已遭到破坏的水域生态进行修复和重建。  

  金显仕最后表示,如果能妥善处理好污染和过度捕捞问题,改善海洋生态环境,“40年后人们仍然会有鱼吃”。
作者: 2007-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