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熊猫之父 基因草图救不了大熊猫

来源:北京青年报
摘要:“花费上千万元人民币来做大熊猫的基因测序,还不如把钱投入大熊猫的栖息地和野外种群数量的保护上来。”■世界首张大熊猫基因草图完成,“熊猫之父”坦言对大熊猫保护无实际意义在有“中国科技第一展”之称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开幕前的一天,来自国内外的30多家媒体记者共同见证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世界上首......

点击显示 收起

  “花费上千万元人民币来做大熊猫的基因测序,还不如把钱投入大熊猫的栖息地和野外种群数量的保护上来。”



  ■世界首张大熊猫基因草图完成,“熊猫之父”坦言对大熊猫保护无实际意义



  在有“中国科技第一展”之称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开幕前的一天,来自国内外的30多家媒体记者共同见证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世界上首张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的诞生,其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绘制完成。







  “大熊猫基因组的研究不仅填补了大熊猫基因组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空白,从基因组学的层面上为濒危物种的保护、疾病的监控及人工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为世界动物保护和研究提供了范例。”身为华大基因研究院理事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在新闻发布会上对他们的这项成果作了上述评价。



  然而,别的专家似乎并不这么认为。“一个大熊猫个体基因图谱不能说明大熊猫整个种群的实际状况,同样也不能说明人工繁殖的大熊猫的生存状况。”被媒体誉为“中国熊猫之父”的北京大学教授潘文石在接受《北京科技报》采访时说:“花费上千万元人民币来做大熊猫的基因测序,还不如把钱投入大熊猫的栖息地和野外种群数量的保护上来。”



  ■现在包括国家主管部门、媒体和公众对大熊猫都存在很大误解



  潘文石认为,大熊猫基因草图的绘制完成和黄种人基因图谱的绘制在科学层面上没有可比性。“绘制大熊猫的基因草图和绘制一只苍蝇、一只老鼠的基因草图,在学术角度上看没有任何区别。因为大熊猫在中国的轰动效应,所以,大熊猫的基因草图的绘制完成才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现在看来,基因草图对于大熊猫的保护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潘文石教授说。



  几年前,潘文石教授曾经婉言谢绝有关单位提出的加入大熊猫基因图谱绘制工作的邀请。在10月10日的深圳华大基因的新闻发布会上,他也没有说一句话。原本采取沉默方式的潘文石,一旦说到他所深爱的大熊猫保护问题,还是选择了打破沉默。“我对你们没有简单地炒作新闻,而是想到基因测序对大熊猫的保护作用而感到高兴!”潘文石对《北京科技报》说:“现在包括国家主管部门、媒体和公众对大熊猫都存在很大误解!”



  2007年,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内的竹子大面积开花而后枯死,各新闻媒体充斥着关于“竹子开花使大熊猫面临绝境”和计划建立“圈养场”来帮助大熊猫度过危机的消息。而一些新闻媒体又引用一位研究者的话,认为“大熊猫繁殖行为高度特化,导致生殖力下降,致使其数量减少而濒于灭绝的边缘”。有人认为只有通过“胚胎切割”、“试管婴儿”和“胚胎移植”等人类目前掌握的最新科学办法才能增加大熊猫的数量。



  “以上那些对大熊猫保护的误解,都是以动物园和研究基地中的人工繁育大熊猫的生存状况作出的判断,不能代表野外生存大熊猫的实际状况。”潘文石教授指出,“如果全世界只剩几只大熊猫,然后放在动物园里面养,人类用掌握的基因测序、克隆等高超繁育科学手段来帮助大熊猫这个濒危物种,这个我可以接受。但是,现状是,大熊猫的生存现状根本不需要我们这样做。”



  “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也是大熊猫保护者的最后一道‘防线’——野生大熊猫保护。保护野生大熊猫,首先要保护自然形成的大熊猫野生‘庇护所’和维持大熊猫的野生种群数量。”潘文石教授指出。



  ■野生大熊猫完全有能力生存和繁殖后代,人类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它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庇护所”



  潘文石的研究小组对秦岭大熊猫进行了长达13年的野外和实验室研究,通过给野生大熊猫佩戴无线电跟踪颈圈,从而取得了大熊猫的活动地点、活动概率、季节性迁移、扩散路线、巢域与领域、发情、交配、产崽、觅食等数以万计的最直接、最可靠的数据,同时对大熊猫毛发、血样及粪便进行了分析,他们还利用大量的地面调查结合卫星遥感技术分析了大熊猫的栖息地和空间结构。他们首次分析了现存大熊猫种群在总体上的遗传组成,最终得出了秦岭大熊猫的DNA多样性,目前还没有下降到近亲繁殖的程度的结论。  



  潘文石还最终证实,竹子开花不会导致大熊猫饿死,因为大熊猫可以取食未开花的其他种类的竹子。另外,开花后未完全枯死的大量残留竹子,也足够大熊猫食用。同时,他也发现,秦岭地区林场的大规模砍伐,使熊猫的栖居地逐渐缩小。经过他的努力,中央终于下了批示,立即停止采伐,保护了秦岭最后一片大熊猫的栖息地。







  “保护濒危动物应该从生态学等多方面考虑,不能说我们在技术上有一点突破就能够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潘文石呼吁,“野生大熊猫完全有能力生存和繁殖下一代,人类要做的事情是少去破坏它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庇护所’,减少人为的干预,要相信自然的力量,而不是相信我们人类掌握的所谓‘高科技’。”



  ■科学家称,指望高科技的手段来挽救大熊猫的方式不现实



  在谈到用基因测序的方法保护大熊猫的必要性问题时,大熊猫基因组计划的合作单位之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沈富军副研究员说:“科学家们对大熊猫的发育细节、营养均衡、生殖繁育、疾病防治等还只是初步认识。通过这次基因组测序项目,可以为这些研究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科学家以往只能通过观察大熊猫的行为或者分析少量的基因片断研究来认识大熊猫。和现在做的大熊猫基因图谱项目相比,就像是一个‘手工小作坊’。而大熊猫基因图谱项目就好比建立一个最权威的大熊猫‘图书馆’,我们把它的每一个基因序列标上号,在‘图书馆’里整齐地摆放。这是一个资源共享的‘图书馆’,一旦建成,大熊猫的行为方式、独特食性、进化过程等诸多秘密,都有望在这个平台上一步步揭开。”



  而潘文石教授反驳说,科学家对于大熊猫的了解已经非常多,不存在处于初步阶段的问题。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中国项目主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谢焱研究员在接受《北京科技报》采访的时候,也支持了潘文石教授的观点。



  “和江豚、野生东北虎相比,大熊猫的濒危程度还没有到必须用人工辅助生殖的地步,基因测序可以搞,但是,指望高科技的手段来挽救大熊猫的方式不现实,现阶段还是应该保护野生大熊猫的栖息地和野生大熊猫的种群数量。”谢焱研究员说。



  同时,谢焱研究员还强调,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反对把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放归自然的方式。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