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大港采五新型微生物驱技术现场应用

来源:中国石油报
摘要:截至11月10日,大港油田采油五厂在西42-6-1注水井应用新型复合营养本源微生物技术进行调驱已有3个多月,数据显示,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这项技术改变了以往所用水溶性化学药剂易流失的弊端,突破了单一营养模式,使三次采油技术得到了升级。起初,成熟的本源微生物采油激活技术采用铵盐体系,在现场试验期间确实起到一......

点击显示 收起

  截至11月10日,大港油田采油五厂在西42-6-1注水井应用新型复合营养本源微生物技术进行调驱已有3个多月,数据显示,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这项技术改变了以往所用水溶性化学药剂易流失的弊端,突破了单一营养模式,使三次采油技术得到了升级。

  起初,成熟的本源微生物采油激活技术采用铵盐体系,在现场试验期间确实起到一定的稳产作用,但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部分营养物沿多年注水冲刷的高渗透层流失,而体系中磷源和氮源,对于长期处于营养缺乏和休眠状态的微生物,其营养成分逐渐不能满足深度发酵的要求,其激活程度难以升高。针对此问题,技术人员勤于动脑,打破常规,把研究方向确定在以农、木业加工副产品为主,形成不同纤维素组合的复合激活体系,该体系不仅可使本源菌快速增殖和代谢,调堵高渗透层的效果也非常突出,其颗粒型的营养剂可以延缓营养物的释放,使注入压力增加35%,并能够保持较长一段时间。和铵盐体系相比较,在水驱的基础上驱油效果提高60%,应用成本降低了50%。

  该体系于2008年8月6日在西42-6-1井组施工,该井组位于港西油田一区一断块,受益油井6口,吸水剖面反应该井层间矛盾突出,通过动态验证,注水井与受益井西43-6-4、西41-9-6和41-9-5井连通较好,注水反映明显,存在高渗透带,决定对该井进行调驱处理。

  施工后,受益油井西41-9-5和43-6-4含水率分别下降6.2%和6.1%,最高下降幅度达21%,平均日产油分别增加6.28吨和2.5吨。目前,施工见效期已经超过40天,累计增油379吨,少产水195立方米。该复合体系的成功实施为油井持续稳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为改善开发后期的高含水油气田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