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我国小麦条锈病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12月26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康振生教授主持的“小麦与条锈菌互作的分子机理研究”项目,在杨凌通过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研究结果为揭示条锈菌的致病机理及小麦对条锈菌抗性机制奠定了基础,对小麦抗条锈的遗传改良及条锈病的持久控制具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据专家介绍,......

点击显示 收起

12月26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康振生教授主持的“小麦与条锈菌互作的分子机理研究”项目,在杨凌通过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研究结果为揭示条锈菌的致病机理及小麦对条锈菌抗性机制奠定了基础,对小麦抗条锈的遗传改良及条锈病的持久控制具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据专家介绍,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上最严重的病害,其流行性强,分布广,危害严重。近年来,随着小麦条锈菌条中32号、33号等小种的出现和发展,我国小麦生产上的大多数品种均已“丧失”抗条锈性,使得我国小麦再度处于条锈病大流行危害的威胁中。

  康振生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从2000年开始,围绕小麦与条锈菌互作的分子机理,在组织学、细胞学、分子细胞学和生物化学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一是揭示了小麦-条锈菌亲和与非亲和互作中活性氧迸发特征、产生部位的时空变化、作用靶位及与寄主细胞过敏性坏死发生的时序关系,明确了活性氧迸发在小麦抗条锈菌中起作用。二是通过系统构建受条锈菌诱导的小麦cDNA文库、抑制差减杂交cDNA文库(SSH)及cDNA-AFLP分析,从转录组水平上明确了小麦与条锈菌互作中基因表达的种类、数量及表达特征。三是克隆了过敏性坏死蛋白基因家族、细胞程序性死亡抑制基因等19个小麦抗条锈相关基因,通过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进行了基因功能验证,获得了可提高小麦抗条锈性的候选基因5个。四是采用SMART技术,构建了小麦条锈菌夏孢子萌发特异性的cDNA文库,明确了小麦条锈菌夏孢子萌发特定时期的基因表达特性和基因信息,获得了一批与小麦条锈菌生长发育与致病性相关的候选基因。五是率先建立了小麦条锈菌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并已用于我国小麦条锈病的流行监测;建立了小麦条锈菌的微卫星分子标记体系及主要流行生理小种的SCAR检测标记,为准确地监测小麦条锈病发生及生理小种的分子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撑。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