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欧盟为何给转基因作物开绿灯

来源:青年参考
摘要:3月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批准欧盟国家种植一种名为“花儿”的转基因土豆,以及3种MON863型转基因玉米。有分析认为,这一决定可能是欧洲对转基因农作物大开绿灯的开始。欧洲舆论随即大哗,欧洲多个国家的电视台、报纸连续报道此事,并请专业学者进行分析,相当一部分报道对转基因农作物的危害表示警惕。这同中国......

点击显示 收起

  3月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批准欧盟国家种植一种名为“花儿”的转基因土豆,以及3种MON 863型转基因玉米。有分析认为,这一决定可能是欧洲对转基因农作物大开绿灯的开始。欧洲舆论随即大哗,欧洲多个国家的电视台、报纸连续报道此事,并请专业学者进行分析,相当一部分报道对转基因农作物的危害表示警惕。  

  在欧亚大陆的东端,情况却平静得多。国内媒体大多转载了新华社有关“花儿”获批的报道,报道没有提及此事在欧洲引发的轩然大波。这同中国目前的情况——转基因农作物并未显著影响农业,更谈不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冲击有关。  

  与克隆等涉及伦理道德的基因技术不同的是,转基因食品的目的是改良现有的动植物品种,以得到产量更高、质量更优的产品。但本意是惠及民生的科学项目,何以遭到很大抵制呢?  



  有人说“欧盟被收买了”  

  此次获批的“花儿”转基因土豆,是德国巴斯夫化学公司的产品,该公司表示,他们的科技人员通过转基因技术提高了支链淀粉(又称胶淀粉、淀粉精)的浓度。“花儿”将全部用于工业生产,如纺织品、水泥和纸浆等,剩余部分则用来生产动物饲料。同时获批的3种MON 863型转基因玉米,则来自美国孟山都公司。  

  欧盟表示,“花儿”的安全性已得到保证,转基因产品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顺应这种趋势有利于提高欧洲农产品出口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一些环保和健康组织却十分担心,指责“欧盟被企业收买了”。他们指出,该转基因土豆包含可以抵抗抗生素的基因。一旦种植,该基因的传播就可能失控,流入其他植物中,后果无法预测。还有人担心工业用土豆流向食品市场。  

  法国分子生物学教授吉尼斯·萨拉利尼在接受法国公共电台采访时表示,农民和销售者、消费者无法辨别转基因农作物和普通农作物的区别,前车之鉴就是美国的玉米丑闻——美国的转基因玉米原则上是喂牲畜的,但最终流入了人的食品市场。  

  与法国相比,中国人口更多、对农业依赖性更大,转基因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基因高科技”。在国内很多超市,可以看到标有不显眼字样的转基因大豆油,价格比非转基因大豆油便宜得多。  



  三农业大国转基因作物增长快  

  很久以前,人类就意识到了对动植物进行基因改良的必要性。这一工作在人类从新石器时代向农业时代过渡时尤为关键,因为当时正值全球人口急剧增长。美国作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经典著作《全球通史》中曾举例:印第安人在改良动植物方面有着辉煌的历史,培植了100多种植物,包括玉米、南瓜、西红柿、花生、烟草,以及含有大量蛋白质的豆类植物,与整个欧亚大陆培植的植物一样多。如今,美国50%以上的农产品都来自印第安人“驯化”的各种作物,这些农作物为北美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转基因农作物有很多优良特征,足以让现代人为基因工程的神奇效果而自豪。因为实验条件能轻易改变,一些不良品种很快被淘汰,让产量大、质量好,又具备抗虫、抗病、抗寒、抗旱能力的优良品种脱颖而出。抗虫害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可以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避免环境污染。在理想条件下,一些转基因农作物即使“撒手不管”,也能获得很好的产量,降低了人工投入,节省了生产成本,为更多人提供食物。  

  尽管引发激烈争论,转基因农作物仍然在全球大踏步前进。2月25日,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以“转基因农业作物的传播”为题,报告了转基因农作物在全球的发展情况:除中国外,2000年至2009年间,其他3个农业大国——印度、巴西、阿根廷,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增长惊人,巴西的增长更是数量级式的——从2000年的200万公顷,增长到2009年的2200万公顷。中国转基因农作物在2004年之前经历了较大的增长,但之后,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400万公顷左右。  



  “太年轻”的技术能信任吗  

  远古人类利用自然的力量、经历千百年的变化,优中选优后才得到如今我们看到的家畜、农作物。现代人利用基因工程的强制力量——射线、诱发突变的药物、基因重组等直接改变物种的遗传物质,时间跨度也许只需几个月。借助自然和人工改造的这一差异,是基因改良和转基因的最大不同。  

  我们的祖先取得了成功,他们培育的植物被世世代代作为食物来源。而人类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历史不到20年,尽管还没有关于转基因食品危及人体健康的直接证据,但一些人对这种“人工食品”的安全性仍提心吊胆。  

  这是因为基因工程太“年轻”。自然的基因经过成千上万年的筛选,不利的基因早已被淘汰。而人类改造出的基因“试验期”太短,再加上人类对基因在分子水平上的认识仍十分贫乏,基因工程要赢得公众信任仍需时间。  

  反对者认为,转基因农作物可能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破坏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影响人类健康等。其中,引起争论最多、最受关注的无疑是最后一种可能的危害。虽然很多权威机构如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医学会、欧盟委员会,都曾公开表示转基因食物对人体无害,但负面消息往往更吸引人们的注意。  

  2009年,墨西哥学者哈维尔·戈梅斯宣称,有动物实验显示,一些转基因食品在细胞水平上产生的效果与传统食品不同。去年年底,一篇发表在美国学术期刊《国际生物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公布的试验结果显示,一组为期90天的小鼠试验证实,转基因玉米对小鼠的肝和肺功能产生了不利影响。这些负面消息引发了对转基因食品的更多争论。  

  在对待转基因农作物的问题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态度,是国内媒体和百姓关注的焦点之一。两会期间,袁隆平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转基因等生物技术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对转基因产品不放心“可以理解”,他建议招募志愿者进行临床试验,以确定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如果两代人(吃了转基因食品)没有问题的话,就证明这种转基因食品可以大胆地吃。……我愿意为科学承担风险,带头来吃抗虫抗病的转基因大米。”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他接受袁隆平院士的这一提议,相信转基因粮食的安全性经得起志愿者的检验。此前,转基因水稻的培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回应外界的质疑时,也完全肯定了转基因稻米的安全性。  

  欧盟委员会日前批准欧盟国家种植一种转基因土豆和3种转基因玉米,此事在欧洲引起舆论大哗,众多学者表示忧心。欧盟委员会的这一批准令有何科学依据吗?具备抗虫、抗病、抗寒、抗旱能力的转基因作物,究竟是人类的希望还是灾难?
作者: 2010-3-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