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中国农业科学院最新Science文章

来源:生物通
摘要: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Bt棉花的使用使得该地区害虫种群的平衡发生转变,这是全球首个涉及多种农作物、大时间尺度的有关转基因商业化种植的生态影响评价研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点击显示 收起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Bt棉花的使用使得该地区害虫种群的平衡发生转变,这是全球首个涉及多种农作物、大时间尺度的有关转基因商业化种植的生态影响评价研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吴孔明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兼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并任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植保学会副理事长和《植物保护》主编等职。



2008年吴孔明研究组曾发表Science文章:Suppression  of  Cotton  Bollworm  in  Multiple  Crops  in  China  in  Areas  with  Bt  Toxin-Containing  Cotton,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首次以第一单位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论文



转基因技术由于打破了物种之间遗传物质转移的天然生殖隔离屏障,可以人为定向地改变生物性状、提高农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和产量,已成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强大推动力,以及21世纪解决粮食、健康、资源、环境等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关键技术。  



数据显示,自1996年首例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应用以来,全球已有25个国家批准了24种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以抗除草剂和抗虫两类基因为主要方向,转基因大豆、棉花、玉米、油菜为代表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速度明显加快,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170万公顷发展到2009年的1.34亿公顷。  



经基因工程改造的可表达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蛋白的农作物常常被称作Bt作物,这些作物可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并同时降低虫害以及对其它杀虫剂的需求。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将其在野外工作的数据进行了编撰,并首次报告了这一栽种Bt棉花的非计划性后果的详尽调查。研究人员提出,蝽科虫子种群在最近的爆炸式增长是因为在这一地区引进了这些基因改良的作物之后,传统农药的使用有所减少之故。



研究人员以我国华北地区商业化种植Bt棉花(转Bt基因抗虫棉,Bt即苏云金杆菌)为案例,从1997~2009年,系统地研究了Bt棉花商业化种植对非靶标害虫盲蝽蟓种群区域性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Bt棉花大面积种植有效控制了二代棉铃虫的危害,棉田化学农药使用量显著降低,但也给盲蝽蟓这一重要害虫的种群增长提供了场所,导致其在棉田暴发成灾,并随着种群生态叠加效应衍生,而成为区域性多种作物的主要害虫。  



由于蝽科虫子会吃范围广泛的植物,这种害虫现在第一次成为对其它作物(其中包括葡萄、苹果、桃子和梨)的一种威胁。这些发现证明,针对某一特别害虫的害虫控制政策的改变会导致其它非目标性害虫的扩散。他们强调了在贯彻大面积的病虫害治理策略之前分析这些可能性的重要性。这项研究明确了我国商业化种植Bt棉花对非靶标害虫的生态效应,为阐明转基因抗虫作物对昆虫种群演化的影响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发展利用Bt植物可持续控制重大害虫区域性灾变的新理论、技术有重要指导意义。  



(生物通:万纹)


作者: 2010-5-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