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沈心亮:基因工程将成疫苗研发主流技术

来源:人民网
摘要:“因为利用传统疫苗技术的多种尝试已经宣布失败,新技术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将是疫苗发展的主流技术。据了解,传统的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在制备、使用、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新一代疫苗的设计思想有了很大的改进。DNA重组技术为制造新一代的重组疫苗提供了崭新的方法。...

点击显示 收起

  “因为利用传统疫苗技术的多种尝试已经宣布失败,新技术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将是疫苗发展的主流技术。”7月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生物药论坛”上,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沈心亮作出上述表示。



  据了解,传统的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在制备、使用、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新一代疫苗的设计思想有了很大的改进。DNA重组技术为制造新一代的重组疫苗提供了崭新的方法。



  DNA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核酸疫苗,其实质是克隆了病原体抗原目的基因的质粒DNA。DNA疫苗导入机体后,能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目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和CTL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对传染病具有预防和治疗的双重效果。DNA疫苗因其独特的免疫作用和效果被誉为“第三次疫苗革命”。



  在我国,重组疫苗的发展较为快速。继乙肝疫苗之后,中国已研制成功多种基因工程疫苗,并经国家批准进入临床试验,其中包括甲肝病毒重组痘苗病毒活疫苗、霍乱菌苗、福氏-宋内氏双价痢疫菌苗、EB病毒重组痘苗等。



  沈心亮说,目前疫苗的发展呈现出了几个趋势:一是成人疫苗的快速发展和需求;二是针对尚无疫苗可用的传染病疫苗的发展;三是如何应对新发和突发传染病不断涌现的新情况。



  他说,包括癌症和治疗性疫苗、性传播疾病疫苗,以及部分尚无疫苗可用的传染病疫苗构成了成人疫苗的主要需求。



  面对这个新趋势,基因工程技术将大展身手,有望成为疫苗研发的主流技术。



  沈心亮表示,后基因组学和后蛋白质学技术的发展,为研发尚无疫苗可用的传染病疫苗提供了新的思路。



  利用泛基因组(Pan-genome)技术,使GBS(B群链球菌)疫苗的研究取得了飞速的突破;利用反向疫苗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技术,使得肺炎链球菌广谱疫苗、A群链球菌疫苗、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肺炎支原体疫苗的研究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利用基因工程载体技术使得艾滋病疫苗、结核病疫苗等一些难以利用传统疫苗研发技术的疫苗研发取得了有希望的进展。癌症和慢性传染病,以及自身免疫病的成人用治疗性疫苗和预防性疫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沈心亮说,目前研发的大部分疫苗都有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影子,比如利用减毒细菌作为活载体来递送外源抗原进行黏膜免疫,一方面可以用于新疫苗的研发,一方面可以用于传统疫苗的改进。



  虽然如此,成人疫苗的研发还面临着一个问题――65岁以上成人疫苗的应用效率。



  沈心亮表示,改善65岁以上成人的免疫效力的方法还有佐剂的使用,疫苗免疫程序的改进,免疫途径的改进等。



  针对疫苗研发的另一个最重要趋势――应对日益突出的新发和突发传染病的问题,沈心亮说,仍然得依靠基因工程来解决问题。



  他说,虽然传统疫苗制备技术尤其是灭活疫苗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幸运的是,目前我们遇到的病原体都是能够在体外培养的。“如果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不能体外培养呢?还是要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来建立快速的病原体抗原筛选技术和基因工程减毒活疫苗构建技术等来解决问题。”(龙九尊)
作者: 2010-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