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砷基细菌,刷新生命定义?

来源:外滩画报
摘要:美国加州的莫诺湖湖水中溶解着大量砷,一种名叫“GFAJ-1”的细菌却能在这样的湖水中生长。在此之前,碳、氢、氮、氧、磷和硫被认为是构成生命体的六大要素,砷基细菌的发现,或者会刷新人们对生命的定义。美国东部时间12月2日下午2点,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了一项对于“太空生物学”具有重大意义的发现:由宇航局资助的......

点击显示 收起

美国加州的莫诺湖湖水中溶解着大量砷,一种名叫“GFAJ-1”的细菌却能在这样的湖水中生长。在实验室状态下,甚至将环境中的砷吸进了细胞内部,取代了磷的作用。在此之前,碳、氢、氮、氧、磷和硫被认为是构成生命体的六大要素,砷基细菌的发现,或者会刷新人们对生命的定义。



美国东部时间12月2日下午2点,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了一项对于“太空生物学”具有重大意义的发现:由宇航局资助的生物学家,在加州的一处湖泊中发现了依靠砷元素进行繁衍的微生物



砷是一种对生物极不友善的元素,能杀死大多数物种;著名的毒药砒霜就是砷的化合物,学名“三氧化二砷”。从砒霜中衍生生命?一时间,“砷基生命”的称号不胫而走,在科学界和舆论中都激起了不小的波澜。那么,究竟什么是“砷基生命”?科学界为什么对它抱有兴趣?这些小小的菌类,又和太空生物有什么关系呢?



或重新定义“生命”



翻开任何一本中学的生物学教科书,作者都会告诉我们这样一条知识:在自然界的诸多元素中,有六种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它们是碳(C)、氢(H)、氮(N)、氧(O)、磷(P)和硫(S),合起来称为“Chnops”。Chnops是组成细胞骨骼的砖瓦。自然界中的生物化学反应,基本上就是围绕Chnops进行的。因此,在传统的“生物”定义中,这六大元素都是必备的条件;无论是何种生物,其身体的组成部分都不外乎这六种元素。



然而,最近在加州莫诺湖(Mono  Lake)的发现,却似乎打破了这个定义。莫诺湖的湖水中溶解着大量砷,但研究人员又发现,莫诺湖中生活着一种名叫“GFAJ-1”的细菌。为了揭开GFAJ-1的生存之谜,科学家将一些细菌样本带回实验室,分别放在了磷酸盐和砷酸盐的培养液中。磷酸盐培养液中的细菌茁壮成长―这一点不出所料,因为磷本身就是组成生命的重要元素。砷酸盐培养液中的细菌显得不太适应,但它们并没有像一般的生物那样中毒死亡,反而在缓慢地生长着。磷的缺失和砷的泛滥,对它们似乎不是那么性命攸关的事。



到这里,科学家还没有觉得太过意外,因为砷虽然有毒,但此前也发现过以它为营养物质的生物。但进一步的研究却让他们大吃一惊:这些小家伙居然将环境中的砷吸进了细胞内部,并用它取代了磷。



磷是构成生物体细胞的重要原材料。比如在遗传物质DNA中,磷就扮演了一个基础性的角色。DNA的基本成分是一分子磷酸连着五个碳原子,再加上一个碱基。其中,磷酸的作用是将DNA的其他部分串起来,形成长链,支撑起整个结构,因此被许多生物学家称为DNA的“脊梁骨”。除此之外,在细胞中输送能量的ATP(三磷酸腺苷)中含有磷,构成细胞壁的磷脂中也含有磷。可以说,没有了磷,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就无法成立。



在元素周期表上,砷位于磷的正下方,和磷有着相似的化学性质,在许多化学反应中都能取代磷,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让砷成为了对生命具有剧毒的物质:它能够抢在磷前面参与许多基本的生化反应,比如搞乱糖酵解途径,让细胞由于得不到ATP而死亡。但研究人员发现,在GFAJ-1的细胞内部,原本充当脊梁骨的磷酸,却被替换成了砷酸。本来应该是毒物的东西,却被GFAJ-1  吸进体内,成了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砷基生命”一说由此而来。



宇宙可能“砷机勃勃”



除了重新定义生命之外,这个发现还对太空生命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家过去认为,Chnops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科幻小说中虽然出现过以硅取代碳的“硅基生命”(硅和碳的化学性质也十分相似),但那毕竟是小说家的幻想,至多也只是理论上的一种可能。保守的科学家仍然认为:一颗星球如果缺乏六大元素中的任何一种,就不可能出现任何形式的生命。



砷基细菌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个成见,它证明六大基本元素中至少有一种并不“基本”;如果一颗星球的环境中没有磷,却含有大量砷,那么生命同样可能在那里出现。茫茫宇宙中,可能生活着大量利用砷作为自身基本元素的生命。进一步推演,Chnops中的另外五种元素,说不定也能为其他元素所取代;过去认为一片死寂的星球上,都有可能存在着生命,甚至是焕发着勃勃生机―尽管它们的形态和地球上的生物会有很大不同。有科学家由此认为,莫诺湖中的新发现,使得找到地外生命的几率大大提高了。



批评接踵而至



然而,不是每个科学家都认同这个发现的巨大意义。短短几天时间,反对者已经在网上发起了针对NASA研究程序和研究结论的质疑。不少科学家指出,宇航局的研究人员在从GFAJ-1体内取出DNA时,并没有清洗掉周围的其他分子,这样一来,环境中的砷就有可能附着在DNA上,并被错误地当作DNA的一部分。



哈佛大学微生物学家艾历克斯·布莱德利(Alex  Bradley)认为,此项研究非但没有证明宇航局宣称的结果,反而暴露了其在实验程序上的漏洞:研究人员是把GFAJ-1的DNA放在水中分析的,而砷的化合物一遇到水就会迅速溶解;也就是说,即便GFAJ-1的DNA中含有砷酸,也会被水分解。而宇航局发现的DNA形态完好,说明其中的骨架可能根本就不是砷酸,而仍旧是磷酸。那么,磷元素是怎么进入砷酸盐培养液的呢?最大的可能,就是在实验中发生了污染。科罗拉多大学的雪莉·库普莱(Shelley  Coply)甚至说“这篇论文根本不该发表”。



参与研究的科学家对此尚无回应。那么,生命的定义究竟能否改写?外星生物究竟是否可能存在?看来,这些问题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