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湖南省农科院奖励袁隆平杂交稻攻关团队100万元

来源:红网
摘要:9月23日上午9时,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超级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突破900公斤祝捷大会在长沙市明城国际大酒店隆重举行。国家农业部、科技部、湖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给湖南省农科院及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杂交水稻研究团队发来贺信。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杨泰波向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杂交水稻攻关团队颁发奖金10......

点击显示 收起

        9月23日上午9时,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超级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突破900公斤祝捷大会在长沙市明城国际大酒店隆重举行。国家农业部、科技部、湖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给湖南省农科院及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杂交水稻研究团队发来贺信。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杨泰波向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杂交水稻攻关团队颁发奖金100万元。

  

  湖南省人大副主任蔡力峰,省政协副主席袁隆平,国家科技部农村司副司长郭志伟及省直有关厅局领导应邀出席。

  

  水稻超高产是全世界共同关注一个重大科学问题,提高单产成为保证粮食有效供给、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为此,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相继提出其超高产水稻育种计划,如日本在1980年提出通过籼粳杂交培育增产50%的品种的15年计划,国际水稻研究所在1989年提出利用热带粳稻培育少蘖巨穗的单产13-15t/hm2的新株型育种计划,但是这些国家和机构由于技术路线欠妥,至今均未能实现目标。

  

  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科研团队,总结了40多年来杂交水稻的育种成就与经验,提出了杂种优势利用与形态改良相结台的培育超级杂交稻的技术路线。在形态改良方面,主要是培育“高冠层、矮穗层、中大穗”为特点的理想株型;在提高杂种优势水平方面,主要是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和远缘有利基因。为此,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国家于1996年正式启动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研究项目。

  

  在袁隆平院士提出的技术路线的指导下,选育的两优培九于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第一期亩产700公斤的产量目标,选育的准两优527、Y两优1号于2004年提前1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第二期亩产800kg的产量目标。要实现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攻关难度越来越大,为实现第三期目标,袁隆平院士提出了“良种、良法、良田”相结合的攻关策略。在超级杂交稻组合的培育上仍坚持株型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重点找准良种良法配套的攻关突破点,加强适宜发挥品种超高产潜力的攻关实验点选择、攻关实验点土地综合整理、土壤地力培育、适宜生产季节种植、超级杂交稻专用肥开发应用等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应用。袁隆平院士及其科研团队通过7年的艰辛探索,不断创新,终于取得了大面积亩产突破900公斤的突破性进展。

  

  2011年9月18日,农业部组织中国水稻所、江西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浙江省农业厅、湖北省农业厅、沈阳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教授,在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对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杂交稻“Y两优2号”108亩高产攻关片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验收专家组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研究员担任组长,由江西农业大学校党委书记石庆华教授担任副组长。

  

  专家组在考察了百亩攻关现场的基础上,将攻关片所有田块进行编号,随机抽取了2号、5号、8号共3块示范田。2号田实收面积501.2平方米,实收毛谷920.1公斤,5号田实收面积559.1平方米,实收毛谷1165.9公斤,8号田实收面积562.0平方米,实收毛谷1106.1公斤,经烘干除杂后,按标含水量13.5%折算,分别折合亩产901.1公斤、938.2公斤、940.5公斤,加权平均百亩片平均亩产926.6公斤。这一结果标志着我国的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亩产900公斤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我国水稻超高产育种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该给袁隆平这样的人更多掌声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指导的超级稻亩产900公斤攻关获得成功,质疑声接踵而至,有人追问是否有转基因技术,有人提出杂交水稻口感不好等等。对此,袁隆平明确回应:一,杂交水稻不是转基因食品;二,高产不牺牲优质,超级稻好吃得很;三,下一步目标是向亩产1000公斤进发。



900公斤也好,1000公斤也好,这些数字都是自主科技的象征,是一大群科技工作者多年田间地头的辛劳。也许,只有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口,其中60%以稻米为主食国家的国民,特别是那些从困难时期走过来的人们,才更能明白这一事业的分量。



现在我国大多数地方都已解决了温饱,但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并非可以高枕无忧。一方面,我国粮食仍呈净进口格局,特别是大豆、玉米等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我国人多地少,面对开发热,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些都决定了,要长远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必须靠技术进步不断提升单产。



放眼世界,粮价不断上涨,很多地方陷入饥荒,进行农业创新,不仅是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也是稳定世界市场,改善更多人生存状况的最好方式。



袁隆平曾说,他研究杂交水稻的最初动机,就是能不再饿死人,在这个朴素的初衷下,几十年坚持不变,无疑崇高而伟大。可以说,正因为有了一大批像袁隆平这样务实的科技工作者,13亿中国人今天才能温饱无虞、才有追求更高水平生活的底气。放眼当下,人们热捧那些虚拟经济世界的英雄,推崇那些在台前夸夸其谈的专家,追逐那些一夜暴富的神话,对呕心沥血、实实在在,几十年坐冷板凳搞研究、卷着裤腿下田的人的关注却很少,偶尔关注,还少不了一些怪话。这种现象,实在不该。(刘博)
作者: 2011-9-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