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关注女性科学家:在差异中探索平等

来源:中国科技网
摘要:核心阅读:寻求两性平等的道路,至今已经走了近百年时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兴起的女权运动,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女性主义思潮,在思想水平、方式方法上都在不断提高。然而,时至今日,对大多数女性来说,无论是从事科研,还是从事管理,依然面临着代价的问题:她们会付出得更多,而回报较少。对性别的研究,能让我们......

点击显示 收起

核心阅读:寻求两性平等的道路,至今已经走了近百年时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兴起的女权运动,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女性主义思潮,在思想水平、方式方法上都在不断提高。

 

然而,时至今日,对大多数女性来说,无论是从事科研,还是从事管理,依然面临着代价的问题:她们会付出得更多,而回报较少。

    对性别的研究,能让我们认清两性间的差异,使寻求平等的女性,看清前方的道路,对自身有更明确的认识。 

 

 

■记者 洪蔚

 

有人说,20世纪的遗传学中,没有26个字母,20世纪遗传学只有一个字母——M。M分别代表了三位遗传学学家:孟德尔、摩尔根,以及遗传学集大成者麦克林托克。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是一位女科学家,一生对玉米情有独钟,她花了数十年时间潜心研究玉米,最终把玉米遗传学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峰,率先将基因研究拓展到分子水平。

 

然而,1951年,在她的研究成果公布之后,等待她的并不是掌声,而是冷嘲热讽,于是,她在1953年决定从此不再发表论文

 

1983年,81岁高龄的麦克林托克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赞赏麦克林托克的人说:她让科学界整整追赶了她35年。

 

女科学家的性别问题  

麦克林托克当年受到嘲讽的最大原因,就是她的研究方法与风格:她常年穿梭于玉米地,以敏锐的直觉和细心的观察,发现了玉米的秘密——或者说,是玉米自己向她倾诉了有关染色体以及基因的奥秘,以回报她的钟情。

 

这样的研究方法和风格,是无法被主流科学界证实与接受的。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刘兵,多年关注性别与科学的话题,在早些年国内一边倒地奉行科学无性别,女性科学家与男性科学家并无差异的潮流面前,他的研究与观点,被当做“另类”。

 

“现代科学诞生了400多年,随着近百年来,女性参与科学研究的人数不断增加,人们发现两性差异明显存在,从人数上说,女性在从事科学的人数、有杰出成就的女科学家人数,所占的比例颇为悬殊。”刘兵说。

 

于是,人们开始对科学与性别进行探索,以期解答这种差异背后的根源问题。这种探讨从家庭问题、生理差异等问题,逐渐发展到对社会性别系统的研究。

 

“除了两性在生理上存在差异外,社会对男女两性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也导致了男女两性间存在差异。”刘兵说。

 

从社会性别上看,社会对女性特质的认识无外乎这样几个关键词:情绪化、私密、直觉、具体、阴柔。我们通常说一个人有女人味儿,也是因为她符合了这几个特质。再来看看社会对男性特质认识,正好与之相反:理性、公共、逻辑、抽象、阳刚。

 

“基于这种认识,人们发现了社会性别的差异,这对研究科学与性别,是一个进步,人们不再简单地评价说,女性在生理和智力上不如男性。”

 

但是,对科学与性别的研究,并没有止步,有人开始思考,既然作为自然与社会的人,具有两性差异,那么作为自然与社会的科学,是否也有其性别特质呢?

 

科学也有性别  

“反观近代科学,几百年来也形成了一套公认的特质:抽象的、理性的、数学的,客观的、理性的、逻辑的,”刘兵说,“科学的这些特质,恰好符合社会对男性特质的认识,这一套特质,恰恰又与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是冲突的,于是有人给出了这样一种解释,女人从小受的教育,与科学的要求不同,女人从事科学,就像一个多年练跳高的,去参加长跑比赛。”

 

当科学被打上了男性烙印的时候,有人开始反思科学。

 

女性也是人的一种正常类型,男性特质的科学,屏蔽了女性特质,也就屏蔽了人的另一种特质,屏蔽了自然的另一种特质,这样的科学本身是否也会存在问题?

 

“一开始,人们从女性身上寻找差异的原因,发展到此,人们开始从科学上寻找原因,并发现了在科学特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到此,科学与性别的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刘兵说。

 

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知识就是力量”被当做科学改变世界的强有力的宣言。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所具备的、典型的男性特质——征服,如今,作为征服者的科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问题,受到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深入的重视。

 

近些年,科学也在修正自身的特质和规范,从征服自然到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往医学界曾宣称“对细菌赶尽杀绝”,到如今,有人开始提出“和癌症和谐相处”。

 

在科学的关键词中,多了一些属于女性特质的字眼,如关怀、和谐等等,“这些特质被纳入科学之中,部分修正了科学的片面客观性,给科学带来了一些变化”。

 

其实,对男女两性在职业化、社会化道路上性别差异的探讨,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社会领域。

 

关键在于谁制定准则

 

不久前,一篇报道在探讨女性管理者的风格时,也谈到了类似的问题。

 

报道称,成功的女性管理者,一般都具有卓越的沟通能力、细腻的风格、关注细节、追求完美等特质,而女性受自身思维模式和眼界的局限,往往缺乏大局观和整体规划的能力,还容易表现出情绪化和过于感性的问题,“因此女性管理者,更适合做中层,不适合做高层。”

 

对此,刘兵表示,这种探讨,和对科学与性别探讨一样,本质上涉及到社会规范与价值判断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更倾向于女性特质的那些东西,在价值评价上就先在地有所贬低。

 

在这种规则和价值判断面前,细腻、细心等女性特质,比起整体、大局等男性特质,显得不够重要。“其实,我们看看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很多是过度注重了大局,而忽视了细节所致,比如我们产品的质量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恰恰是细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要改变已有的规范很艰难,特别是其中涉及到权力与利益的问题。“作为权力的拥有者,不会轻易交出权力,改变规则。”刘兵说,“科学的规范、方法等也是如此,并不是唯一正确的,而是代表了规范制定者的价值判断和利益取向。”

 

麦克林托克是一个有代表性的、探讨科学与性别的范本,她的科研经历,证实了女性方式方法与男性方式方法,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关键在于由谁来制定准则、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

 

然而,不是所有的女性,都像麦克林托克一样“幸运”,最终赢来她迟到的荣誉和国际认可。对大多数女性来说,无论是从事科研,还是从事管理,都面临一个代价的问题,她们会付出得更多,而回报较少。

 

“对性别的研究,可以让我们认清两性间的差异,比起呼吁男女平等时,提倡的男女不存在差异的旧有观念,认识到社会性别的差异,更能让寻求平等的女性,看清前方的道路,对自己所要付出的代价和回报,有更明确的认识。”刘兵说。

 

寻求两性平等的道路,至今已经走了近百年时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兴起的女权运动,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女性主义思潮,也呈现出了在寻求平等的方式方法、思想水平上的进步。

作者: 2013-3-1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