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病毒跨种传播研究需要“剥洋葱”

来源:健康报
摘要:2003年的SARS,2005年的H5N1,2009年的H1N1,最近在其他国家出现的EMC新型冠状病毒……动物源性病毒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的情况屡屡出现。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金奇教授直言,在新发传染病中,动物源性病毒跨种传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医疗水平提升、科技手段更新......

点击显示 收起

2003年的SARS,2005年的H5N1,2009年的H1N1,最近在其他国家出现的EMC新型冠状病毒……动物源性病毒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的情况屡屡出现。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金奇教授直言,在新发传染病中,动物源性病毒跨种传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趋势?金奇分析说,从主观上看,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公共卫生、健康防护等能力不断增强,人们开始有条件更加关注自身健康;随着医疗水平提升、科技手段更新,使得人们有能力分辨出动物源性病毒对人类危害。从客观上讲,病毒跨种传播,与人口数量膨胀、对自然界的破坏以及与动物接触几率增加等不无关系。 

  金奇表示,随着细胞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各种前沿组学等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病毒跨种间传播的研究也有飞跃性的进展。2012年7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研究员主持的“重要病毒跨种间感染与传播致病机制研究”正式启动。这一项目的总体目标就是揭示新型病毒在动物宿主中的生态分布特征,解析病毒基因变异和进化规律,阐明病毒跨种间感染与致病的分子基础等。 

  金奇介绍,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作为卫生行业中唯一专业从事病原微生物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单位,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研制新一代的病原体筛查技术,而这也是所有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综合防控、制定防控策略甚至开展临床救治的基础。 

  “过去确定一个病原体,要先培养细胞分离病原体,寻找致病的病原体等一系列步骤,费时费力。”金奇说,目前该所以基因组、抗体组、生物信息学、生物计算等多种前沿技术等为基础,结合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形态学等传统技术,研制成的组合筛查技术体系,已经突破了传统病原体识别方法,对于当前已知的近万种微生物(包括致病和条件致病微生物),在7天内就可快速识别鉴定。对于类似SARS的全新病原体,也能够在10天之内获得识别线索。而这也是“传染病重大科技专项”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记者获悉,针对人感染H7N9流感疫情,“国家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将就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原学研究、流行病学和溯源研究、病毒分析和试剂标准化研究、动物模型建立及其应用研究、临床特征和救治方案研究、治疗药物效果评价分析研究、病毒中和抗体技术研发、疫苗研发等8个方面组织多方科研力量开展科技协同攻关。“实行举国体制,提升对新发传染病防控的科技支撑能力,是实施重大专项的主要目标之一。”侯云德说。 

  金奇认为,对于任何科学研究而言,都是围绕一个主题不断深入、螺旋向上的,人们对于一个新问题的认识都是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接近核心,而新型的技术和方法则是“剥洋葱”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H7N9亚型病毒,乃至病毒跨种间传播也是同样,我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集成多种先进技术,才能不停地揭示,无限接近真相。”

作者: 2013-4-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