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我要和针灸“爱”一辈子

来源:南方日报
摘要:■我的中国梦——青年文化英才系列访谈身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的许能贵,和学生们交流时常常会真情流露:“我所有的成绩都得益于针灸。没有针灸就没有现在的我。”谁都想不到,这位1983年被意外录取到中医学院的青年,几十年后会成为全国针灸领域的佼佼者。许......

点击显示 收起


■我的中国梦

  ——青年文化英才系列访谈

  身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的许能贵,和学生们交流时常常会真情流露:“我所有的成绩都得益于针灸。没有针灸就没有现在的我。”谁都想不到,这位1983年被意外录取到中医学院的青年,几十年后会成为全国针灸领域的佼佼者。

  许能贵说:“国外一些人对中医药存在疑问和误解。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复兴梦,我们要主动融入世界。中医药作为民族瑰宝,更要积极争取尽快被全世界认同和理解。”

  和针灸相遇是偶然

  对许能贵来说,进入针灸领域纯属无心插柳。在安徽农村一个贫寒家庭长大的他,从小发愤读书。1983年,作为村里唯一的大学生,许能贵却高兴不起来。由于志愿没填好,他与名牌大学失之交臂,被调剂到了安徽中医学院针灸专业。

  针灸专业当年是全国首次招生,在这之前,他对中医几乎一无所知,更谈不上兴趣。那时候他想:“这辈子,只能和‘一根针一把草’过了。”

  不过,在实践课上,看到老师用几根小小的银针就解除了病人的痛苦,他感觉非常的神奇。读的书越多,他越感受到针灸的魅力。每次考试,他都排在全系150多人的前几名。他打趣地说:“当时身心都用来和针灸谈‘恋爱’了。” 1988年,许能贵考上了安徽中医学院针灸专业的研究生。

  舍弃名利赴广东圆梦

  硕士毕业后,表现出众的许能贵被留在了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5年时间,他成为安徽中医学院第一个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人,并被任命为研究所最年轻的副所长,还被破格晋升为全校最年轻的副教授。

  但这位深深“爱”上针灸的农村娃没有止步。1998年,他考入广州中医药大学,开始攻读针灸推拿学专业博士学位。“岭南文化根基深厚,中医药的发展舞台大、平台广、水平高。在广东从事中医药事业大有可为。”博士还未毕业,许能贵就放弃原单位的优厚待遇和事业基础,舍弃了合肥的房改房,谢绝同事的劝阻,举家迁到了广州。

  2001年,许能贵如愿调进广州中医药大学,变成该校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很快,他主持研究1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2010年,他被科技部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经脉体表特异性联系的生物学机制及针刺手法量效关系的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为针灸事业谢绝外调“升官”

  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许能贵,拥有他那代人共有的使命感。他说:“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推动针灸乃至中医药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复兴作出积极的贡献,也是在不断地实现中国梦。”

  凭着始终如一、不断总结、不怕失败的韧劲,许能贵得到了同事的认可。2008年,许能贵在一次有机会去外校做副校长的公推中获得了高票。但他谢绝了这次机会:“要离开中医、离开针灸,我宁愿不去。”

  2010年,许能贵被推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担任了副校长,行政事务更忙了,但他始终没有放下针灸。同事们发现,为了兼顾管理、科研和教育,许能贵走路的速度越来越快,周末休息的时间越来越少。“既然选择了针灸,我就得‘爱’她一辈子。”他笑着说。

  为实现强国梦主动融入世界

  因为工作繁忙,许能贵很少看电影。但提到电影《刮痧》,他却打开了话匣子:“国外一些人对中医药存在疑问和误解。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复兴梦,我们要主动融入世界。中医药作为民族瑰宝,更要积极争取尽快被全世界认同和理解。”

  许能贵分管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外事工作,努力促进中医药在全球的传播。最近几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招收的外国留学生年年攀升,目前在校的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有近2000人,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排名第一。许能贵身体力行,带的研究生中有不少是专门来中国学针灸的外国留学生。

  许能贵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医理论的科学化。“中医为什么能治病?不能总是讲5000年前的老话。怎样用中医治病?也不能光凭经验。我们要借助现代生命科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多讲现代人听得懂的话,多做现代人信服的事。这样大家容易接受,中医药传承、创新会做得更好。我们承担这个‘973计划’项目,就是想解决针灸发挥作用的机制问题,尽量用现代人听得懂的话语,解释针灸为什么能够内病外治、左病右治、上病下治。”

  2010年11月,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中医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许能贵非常高兴:“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针灸肯定会在全球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南方日报记者 赖竞超

  实习生 刘震

  通讯员 简福爱 肖建喜

作者: 2013-5-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