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遗传发育所植物新着丝粒形成及表观遗传学研究获进展

来源: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摘要: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韩方普实验室长期从事植物着丝粒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曾在植物中首次发现着丝粒的失活现象(PNAS,2006),并初步分析失活的B染色体着丝粒具有不分离(nondisjunction)的功能(PlantCell,2007a)。他们还发现,玉米小染色体的着丝粒提早分离与着丝粒保护蛋白无关(PlantCell,2007b),进一步......

点击显示 收起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韩方普实验室长期从事植物着丝粒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曾在植物中首次发现着丝粒的失活现象(PNAS,2006),并初步分析失活的B染色体着丝粒具有不分离(nondisjunction)的功能(Plant Cell,2007a)。他们还发现,玉米小染色体的着丝粒提早分离与着丝粒保护蛋白无关(Plant Cell,2007b),进一步发现失活的着丝粒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恢复活性(Plant Cell, 2009)。该实验室首次在玉米第三号染色体上发现染色体的片段可以形成功能的着丝粒但不含有传统的着丝粒重复序列(PNAS,2013)。

最近,该实验室利用玉米第9号染色体的变异材料,发现玉米9号染色体短臂的一段723kb的基因组序列参与着丝粒的形成,DNA甲基化分析发现这段与CENH3紧密结合的序列在原初的染色体臂上已经达到着丝粒区的DNA甲基化水平,形成新的着丝粒后其DNA甲基化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该研究结果于6月14日在Plant Cell在线发表(1105/tpc.113.110015),韩方普实验室博士生张冰和工作人员吕振玲及王秀杰实验室博士生庞军玲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本项工作同王秀杰实验室共同合作完成。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和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及中国科学院的资助。

作者: 2013-6-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