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药企上市:墙外开花墙内香

来源:资本前瞻
摘要:(《资本前瞻》记者陈少华)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以及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中国医药发展势头良好,近十年来保持持续高速增长。自从天狮生物、中国医疗技术等相关药企在2005年前后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后,美国先后迎来了中概药企的两次上市高峰,分别是2007年前后及2009年前后。2013年3月,随着尚华医药宣布私有化......

点击显示 收起

(《资本前瞻》记者 陈少华)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以及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中国医药发展势头良好,近十年来保持持续高速增长。自从天狮生物、中国医疗技术等相关药企在2005年前后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后,美国先后迎来了中概药企的两次上市高峰,分别是2007年前后及2009年前后。

2013年3月,随着尚华医药宣布私有化收购方案已获股东大会通过,从美国退市的中概药企将再添新军。据不完全统计,自2011年以来,先后有同济堂、康辉医疗、诺康生物等12家中概药企已完成私有化退市或被迫转入场外市场交易。目前,仍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药企仅剩18家。

从中概药企最初争相赴美上市,再到组团私有化退市,前后不过三年时间。与美股中概药企的惨淡相比,A股药企则要热闹得多。在机构的追捧下,A股药企的估值普遍高于市场估值,并且目前A股还有60家药企在排队等候上市。一冷一热,药企的中国梦显得更加美好。

2007年,福州民营企业武夷药业于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成为当年内地药企海外上市第一股。此后,沈阳三生、同济堂、先声药业和昆明圣火等民营力量分别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纽交所主板市场,使得中国民营医药企业成为此前海外上市热潮中的“留洋”主流。

曾经有人对中国民营企业作出这样的评价:中国的民营企业蕴含着令人惊异的智慧和生命力。但是,融资却是当下令民企头疼的一道难题,而且融资难也成为制约民企发展的瓶颈。越来越多的民企希望跳出银行贷款这种传统融资方式的局限,并逐渐将目光转移至资本市场。但由于当时的国内A股市场仍在健全完善过程中,审批时间过长、审报上市条件过于严格等因素,使得不少企业进入A股市场的机会可谓微乎其微。于是,许多民企自然把眼光投向了香港及海外的资本市场。

伴随着中概药企的纷纷退市,以生生生物、凯赛生物、安庆制药为代表的原本想逐鹿美国资本市场的企业,最后一刻亦纷纷主动撤销在美的首发申请(IPO)。而与之相对的是,同期在A股实现上市的药企达到数十家,并且目前还有约60家药企正在排队等候上市。

60家药企等待A股上市

西边不亮东边亮。今年国内已公布的68家医药类公司中,全部实现盈利。其中上海医药、云南白药、复星医药、科伦药业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高达20.5亿、15.8亿、15.6亿和10.88亿元。而净利润方面,康芝以728.7%的净利润增速位居榜首,四环药业、桐君阁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高达384.6%、190.3%。不少个股在去年被基金大幅加仓。

据前瞻投资顾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4月18日,约有60家医药相关企业处于排队上市状态。在729家排队上市的企业中,药企比例达到8.23%,稳居各行业前列,其中就包括葵花药业、万邦药业、老百姓大药房、川药股份等知名药企。

60家处于排队上市状态的医药相关企业中,拟登陆创业板的有27家,主板8家,中小板24家。由此可见,创业板仍是不少医药相关企业上市的首选。其中,上市进程处于初审中的有11家,落实反馈意见的有32家,已预披露的有5家,中止审查的有6家,已通过发审会的有5家,分别是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博腾制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

与赴美上市的中概药企一样,A股药企也有过两次上市高峰。

2004年中小板及2009年创业板设立之后,大批药企涌入这两个板块。如新和成、华邦颖泰、华兰生物3家药企于2004年6月25日首批登陆中小板,而乐普医疗、爱尔眼科、莱美药业、安科生物 、北陆药业及红日药业6家药企则于2009年10月30日同时进入创业板首日交易。

尤其是在2010年及2011年,随着创业板的扩容,药企上市步伐明显加快,超过50家药企在此期间实现上市。而从融资规模来看,无论是中小板的新和成还是创业板的爱尔眼科,均成功募集超过4亿元资金。其中创业板融资规模相对更大,10亿元以上的融资规模对于药企而言并不稀奇。

相比之下,在美上市的中概药企中,除了先声药业、海王星辰等极少数企业融得两三亿美元之外,绝大多数药企在美融资规模并不大。如尚华医药2010年10月份挂牌纽交所共募集8700万美元,同年在纳斯达克挂牌的德海尔医疗募资规模不过1200万美元。

而到了2011年,中概药企在美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年初香格里拉藏药在纳斯达克融得1650万美元,次年公司董事长余宏等人拟以超过3倍的高溢价对香格里拉藏药实施私有化,结果该公司被纳斯达克踢至场外市场。

2011年下半年以来,已经鲜有药企赴美上市,美国已经失去原有的吸引力。此前该吸引力来自于美国上市流程相对宽松,融资环境更为完善,退出制度较为完善,但经过几年的摸索后,这些吸引力被其他负面因素吞噬殆尽,包括严格的财务审查、普遍的做空行为等。

正如创业板一家药企的董事长所说,上市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其实无论对于在美上市的中概药企还是在A股上市的药企而言均是如此。只不过市场环境的变化及企业自身的发展已经背离了原有的设想。   

作者: 2013-7-1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