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提升创新内生动力 北京加快科技条件平台建设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摘要:“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有8800多家企业享受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各类服务,服务合同额达12。”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五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上,北京市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在服务企业不同层次创新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首都创新的内生动力。平台建设成效显著“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通过展板、视频、实物等......

点击显示 收起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有8800多家企业享受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各类服务,服务合同额达12.3亿元,其中测试3.1亿元、联合研发6.3亿元、技术转移2.9亿元。”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五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上,北京市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在服务企业不同层次创新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首都创新的内生动力。

  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通过展板、视频、实物等方式重点展示分析测试领域内的仪器设备和科技成果,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发实验服务基地的超高真空检漏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发实验服务基地的天线测试技术教学实验套件、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的纳米免疫磁珠分选试剂等仪器成果,旨在与国内外的仪器厂商、科研院所和企业面对面交流,通过技术服务的交流洽谈,共同探讨分析测试仪器的研发与应用等话题,助力分析仪器的研发,为分析仪器的产学研用及市场推广搭建对接和沟通交流的平台。”北京市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展会现场,企业可以填写科技需求表,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参展项目单位进行现场洽谈,依托平台内丰富的科学仪器、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资源解决企业科研生产中的难题,实现高端科技资源与社会需求的直接对接。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是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之一,以“撬动科技资源、促进开放共享,服务企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为宗旨,通过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开放共享,激活科技条件资源,面向企业、社会提供研发实验服务,推动首都创新型城市建设。

  多年来,我国科技条件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缺乏共享等问题一直饱受诟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条件资源可谓“躲在深闺人不知”。为深入实施”科技北京”计划,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完善首都科技创新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009年6月3日,北京市科委联合中国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等12家开放科技条件资源超过亿元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研发实验服务基地,探索促进共享首都科技资源、共同发展的“北京模式”。据了解,自2009年以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已经建立了以27家研发实验服务基地、12家领域中心、13家区县工作站为主体的“小核心、大网络”的工作体系和科技资源开放服务体系。共促进首都地区606个国家级、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价值181亿元,3.6万台(套)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促进了549项较成熟的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聚集了包括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在内的8700位专家,形成了仪器设备、数据资料、科技成果和研发服务人才队伍共同开放的大格局。

  平台建设不断完善

  经过10多年的发展,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日渐完善,特别是领域中心建设方面,已建成生物医药领域中心、新材料领域中心、电子信息领域中心、技术转移领域中心、科技孵化器领域中心、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等12家领域中心。在此次学术报告会上,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等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机构介绍了各自的工作经验。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科学仪器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包括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X射线类、医疗专用仪器、前处理设备、移动监测车等几大系列50多种型号,以及上百种专用试剂和上千种配套方法,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并拥有自主品牌。”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分析中心主任郑清林在学术报告会上介绍说,普析公司在北京市平谷区建有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基地,拥有国内一流的科技研发队伍, 并在全国建立了128个分支机构,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快速服务系统。

  “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是北京大学在2010年成立的一个跨学科合作研究中心,目标是利用最先进的生物成像和基因测序手段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进行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副主任黄岩谊告诉记者,课题组所从事的生命科学研究,需要各种各样现有的仪器设备,同时也创造性地建设目前市场上没有或价格昂贵的仪器与设备,目的是为了完成所承担的科学研究。我们做仪器,但不是单纯为了仪器研制而研制。”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刘鑫介绍说,该中心秉承“全面、均衡、渐进、实效”的发展理念,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具备了雄厚的检测实力,汇集了一支专业门类齐全、人员结构层次合理的高素质检验检疫人才队伍200多人,其中博士后5人,博士19人,高级职称33人;拥有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1700余台(套), 价值1.5亿多元;紧跟科技前沿,构建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纳米技术三大检测技术平台,开展食品、化妆品、纺织品、玩具、动植物及其产品、机电产品、化工产品、金属材料及其制品等产品的检测。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是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对于国家科技进步和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学术报告会上,许多学者、专家和企业家告诉记者,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科技发展与创新上的差距而引起的。科技基础条件薄弱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科技的跨越式发展,缩短与国际先进科技水平的差距,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在新一轮的全球化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关键。推进科技基础条件的共建共享,有助于改善科技资源闲置与难以共享、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最大限度地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

  国家高度关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进行了系统部署,提出了明确任务,要求建设若干大型科学工程和设施,强调国家要继续加强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中央和地方建设投资中作为重点予以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强化基础性、前沿性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建设,建设和完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强相互配套、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提出加强科学研究实验设施、科技资源与信息平台、标准计量检测认证平台等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建设。

  “特别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的印发,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部署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长期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对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实现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与会人士认为。

作者: 2013-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