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金牌生物:打造海珍品饲料金牌 迈向科技之路

来源:威海新闻网
摘要:从第一代传统饲料到领先“4G”时代的生物发酵饲料,从传统靠岸养殖到工厂化养殖,“如今,威海金牌”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如今的将的目光已放得更加长远:产学研更加进一步紧密结合,实现研发与销售服务和饲料生产比例4:1的最终目标。为实现这就是一“雄心”,金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在总经理程贵良的“雄心”带领下,大步......

点击显示 收起

从第一代传统饲料到领先“4G”时代的生物发酵饲料,从传统靠岸养殖到工厂化养殖,“如今,威海金牌”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如今的将的目光已放得更加长远:产学研更加进一步紧密结合,实现研发与销售服务和饲料生产比例4:1的最终目标。为实现这就是一“雄心”,金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在总经理程贵良的“雄心”带领下,大步迈向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的发展之路。

面对困境

果断转型升级

80平方米的实验室中,摆放着用于模拟池塘养殖的水缸,缸体内壁附着个头不一的海参、鲍鱼,充氧机正不停地向水缸充氧。与此同时,缸内的海水通过下水管流入滤网进行初次过滤,然后再次循环流回水缸之中。“这里是我们投资建立的一个生物养殖实验室,目的是模拟自然环境下的养殖状态,查看喂养过发酵饲料的海参、鲍鱼的生长效果。”金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贵良向记者介绍,同时该系统也可以对危害养殖环境的微生物菌剂进行小试,验证微生物对养殖环境的影响,经过验证以后就可以推向市场。

据了解,诸如此类的试验,以往都是在高校、研究所里开展,而目前金牌科技已具备创新研发的能力,可以自己生产,自己试验,自己面向市场,大大缩短了生产流程。同时,这种循环水养殖系统也是实现工厂化养殖的模型,使海水养殖不再依赖于海岸。

转型升级对于金牌科技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早在创业初期,他们就曾通过转型赢得新生。2005年5月,成立之初的金牌科技只生产销售猪饲料和大菱鲆饲料。2006年秋,一场猪流感席卷全国,生猪市场跌入低谷,饲料销量急剧下滑。当年年底,上海又爆出大菱鲆药物残留超标,大菱鲆饲料需求几乎一夜归零,双重打击让刚满周岁的金牌科技举步维艰。

生死攸关之际,海参饲料成为了金牌科技的救命稻草,并由此拉开了公司转型跨越的序幕。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教授的研发团队,采用专利配方,精心生产出高品质全营养海参饲料。同时,通过配套完善的售后技术服务,他们引导养殖户转变传统养殖观念,树立科学养殖意识,很快赢得了广大养殖户的信赖。

“对我们来说,转型升级的脚步不能停歇。”程贵良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形成以藻类养殖、海珍品生物饲料、海珍品良种繁育、海珍品精深加工为主的自下而上的产业链,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尤其是“海珍品发酵生物饲料”供不应求,海参、鲍鱼饲料已占国内整个市场份额的40%,是全国最大的海珍品海洋生物饲料产业化生产基地,年总产能达到5万吨。

科技创新

擦亮金牌底色

4月26日,金牌科技迎来了一批客人,他们是来自文登区的80多位水貂养殖户。“这种M蛋白粉正是我们需要的产品,既能满足水貂的营养,促进成长,还能降低成本,真是一举多得。”听完程贵良的介绍,几位养殖户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作为全国知名的水貂之乡,文登区的水貂养殖大约能占到全国的1/3,水貂钟爱鲜鱼,因此养殖区对鲜鱼的需求十分大。“以前的饲料都是用鲜鱼、杂肉、玉米面混合在一起,每100斤饲料大约需要40斤鲜鱼。”一位养殖户告诉记者。

“这种M蛋白粉蛋白含量大于50%,可以替代鲜鱼,是我们为毛皮动物养殖户量身定做的一款产品,可以减少水貂饲料中1/3的鲜鱼用量,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水貂的健康状况,减少水貂因拉稀死亡的情况。”程贵良说,如今海洋资源日益枯竭,如果继续用这种传统方式养殖,几年之后很可能就没鱼可捞了,而这种微生物制剂能减少对鱼的依赖,保护海洋资源不至于枯竭,颠覆了传统的养殖模式。

与此同时,围绕发酵平台,金牌科技开发了一系列产品,包括鱼饲料、乳猪饲料。“在未来,生物技术必将成为主角。”程贵良说,微生物制剂的作用不光体现在饲料上,它还能在水质和空气净化,修复水环境、土壤环境,实现生态养殖、生态种植等方面大显神威。

去年10月,金牌科技的“应用液固两相发酵技术生产海珍品生物活性饵料及微生态制剂”项目获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该项目主要依托中科院、哈工大的专利成果,通过进一步中试优化及产业化放大,实现万吨级规模的海珍品生物活性饵料和微生态制剂的生产,达产后将实现年增销售收入5000万元。今年五月份该项目进入第二届中国农业创新创业大赛复赛并接受投资尽职调查。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源于金牌生物科技对科技的极端重视。作为乳山市生物科技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他们每年用在新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方面的投入都在300万元以上。凭借“自主加外援”的紧密结合,金牌生物科技的产学研合作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内,公司组建了由5名博士、6名硕士和2名副教授为骨干的研发团队,成立了设施齐全的科研中心;对外,公司先后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和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合作,开展了海参用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等项目,极具创新的海珍品循环水养殖也正在申报国家863计划。

“我们正在运作2014年新三板上市,下一步将继续提高生物发酵饲料的市场普及率,加大对产学研的投入,促使校企合作的升级,打造中国最大的海洋生物产业化基地。”程贵良表示。目前,从海珍品种源到饲料,再到用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一条清晰的产业链已经在这里形成,海珍品饲料“金牌”已经诞生。(记者 连涛 通讯员 李毅 仝庆凤 王爱婧)

作者: 2014-6-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