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出口亚洲食品须过“三关”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摘要:亚洲市场是我国食品输出的主要目的地,年出口额超350亿美元。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亚洲各国也紧随欧美发达国家的步伐加强了食品监管。今年以来,日本、韩国、东南亚及中国香港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加大食品监管力度,以下热点问题须引起出口企业重视。化学污染由于项目繁多、限制更严,铅、镉、汞等重金属、农兽药......

点击显示 收起

亚洲市场是我国食品输出的主要目的地,年出口额超350亿美元。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亚洲各国也紧随欧美发达国家的步伐加强了食品监管。今年以来,日本、韩国、东南亚及中国香港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加大食品监管力度,以下热点问题须引起出口企业重视。

化学污染 由于项目繁多、限制更严,铅、镉、汞等重金属、农兽药残留、非法化学添加剂等化学污染问题已成为食品出口的主要障碍。1月至8月,仅日韩两国对我国出口食品质量通报达314次,其中因化学污染达157次,占比达50.0%。年初以来,亚洲各国及地区多次发布食品法规修订案,补充修订食品中重金属含量、农兽药残留种类及限量。如香港地区政府历时5年制定的《食物内除害剂残余规例》于8月1日正式实施,《规例》中管控农药数量达358种,限量标准达7158个,涉及584种(类)食品农产品。据统计,香港90%以上的蔬菜、80%以上的活畜禽等食品均由内地供应,内地年输港食品农产品货值超过60亿美元,该《规例》的正式生效势必导致输港食品生产成本及检测成本的增加。

卫生安全 受原料质量低劣、生产环境污染、产品灭菌不当等影响,食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及致病菌等等有害微生物含量超标时有发生。今年1月至8月,仅日韩两国因此类问题对我出口食品通报次数达79次,占比达25.2%。8月初马来西亚修订食品安全法,加强对食品发酵用微生物使用管理,而香港《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已于8月14日正式生效,除对一般食物提出微生物含量要求外,该《指引》特别补充了婴幼儿配方奶粉、特殊医疗用途幼儿配方奶粉、即食香料、拟供直接食用的活或生的双壳贝类软体动物等儿童食品中的微生物含量准则及天然矿泉水中微生物含量准则。此外,在食品微生物测试标准规范方面,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相继修订发布了食品中微生物的一般检测程序及李斯特菌等项目的检测方法。

标签信息 今年以来,亚洲各国及地区频繁更新食品标签法规并呈现三方面趋势:一是开始重视营养信息。如马来西亚尤为注重食品标签中的营养成分标示,8月11日公布了食品法规修订案,添加了关于在婴儿配方奶粉和后续配方奶粉中部分成分的营养配比及功能声明的内容。日本近日发表声明要强制参考国际营养标签体系,强制要求标注营养信息。二是逐渐关注转基因信息。中国台湾年初公布修正的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要求对包括黄豆、玉米等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及加工食品进行安全性评估、查验登记及标示。此外,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均发布多类转基因产品的标识要求。三是加强审核标签细节。8月初中国台湾发布《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施行细则》,要求食品标签标识详细的厂商、原产地、主要成分及具体尺寸要求,马来西亚甚至严格规范食品标签中品质等级显示用语。

专家提醒 食品出口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外贸经济增长点,上半年,仅宁波地区共出口亚洲市场达5.9亿美元,相关技术性贸易措施频繁升级必将影响我国食品出口产业发展,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出口企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强化“自律”。企业要严格把控原料源头,切勿使用劣质原料,要加强生产过程管控,切勿为缩短工期而盲目减少生产工序;要按规定严格布置工厂生产环境,严防因环境因素而导致的外界污染。

二要严密关注国际市场动态,实化“自保”。关注出口市场技术贸易壁垒更新动态,及时掌握最新资料,以此来指导产品设计生产。重视国外产品质量通报信息,了解相应最新关注热点,针对日本等国家对发现问题产品提高监视检查频率等特殊规定,警惕某类产品的通报事件。

三要持续提升质量控制能力,深化“自强”。积极参加最新国际技术法规宣传贯彻会及相关培训,提高企业对国际法规的理解,加强自身质量监控能力。向检验检疫、行业协会等部门寻求技术、政策扶持,合理规避风险,全力配合监管部门质量安全监管,实现“检企合作”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