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Science:黄瓜变甜的基因之路

来源:生物360
摘要:据一项新的研究报告,带甜味的非野生黄瓜是如何从其苦味的野生祖先那儿演化而成的现在变得更清楚了。例如,在葫芦科植物中——其中包括黄瓜——葫芦素分子会表达一种苦味,它可帮助驱挡食草动物。如今,通过对115个不同黄瓜品系进行基因组学和生物化学分析,YiShang等人揭示......

点击显示 收起


据一项新的研究报告,带甜味的非野生黄瓜是如何从其苦味的野生祖先那儿演化而成的现在变得更清楚了。植物中的小分子会影响这些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重要关系。

例如,在葫芦科植物中——其中包括黄瓜——葫芦素分子会表达一种苦味,它可帮助驱挡食草动物。如今,葫芦科植物中的某些成员通过一种家养过程已经失去了它们的苦味,并成为人类常吃的食物。然而,人们对这一家养过程的分子层面的了解大体上仍不清楚。

如今,通过对115个不同黄瓜品系进行基因组学和生物化学分析,Yi Shang等人揭示了与黄瓜被家养成我们如今知道的带甜味蔬果有关的生物合成通路。他们的结果指向几个与葫芦素产生有关的具影响力的基因,其中包括两个主调控基因。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调控基因之一的突变帮助产生了我们如今所吃的不苦的黄瓜品种。在该调控葫芦素产生的通路中的其它变异帮助创建了一种突变黄瓜品系,它能在接触寒冷气温时保持甜味(而在某些黄瓜品系中,其瓜果会在这些应激的情况下变苦)。

总之,Shang等人的结果提示,黄瓜的家养过程可由葫芦素调节因子功能丧失来解释。

原文检索:

Yi Shang, Yongshuo Ma, Yuan Zhou, Huimin Zhang, Lixin Duan, Huiming Chen, Jianguo Zeng,Qian Zhou, Shenhao Wang, Wenjia Gu, Min Liu, Jinwei Ren, Xingfang Gu, Shengping Zhang, Ye Wang,Ken Yasukawa, Harro J. Bouwmeester, Xiaoquan Qi, Zhonghua Zhang, William J. Lucas,and Sanwen Huang. Biosynthesis, regulation, and domestication of bitterness in cucumber. Science, 28 November 2014; DOI:10.1126/science.1259215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