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转基因呼唤洪钟大吕

来源:中国青年网
摘要:审视转基因食品的舆论环境,可谓众声喧哗,莫衷一是,负面聒噪几乎遮蔽政府与科学界的主流声音。事关人类食品与健康安全,转基因呼唤洪钟大吕,以正视听。九十年代后,该公司逐步转型为研发农业生物技术为主的跨国企业,也是全球最大转基因种子供应商,其相关技术专利已占全球90%,玉米、大豆和棉花种子已占世界同类作物......

点击显示 收起

11月中下旬,笔者作为环球网“网络意见领袖参访团”成员,在美国三地考察城市治理、智库运行、媒体整合和食品安全等。基于对网络热点话题的关注,我们主动要求美方安排参访著名的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未承想,半天实地考察和交流,居然引起网络颇多非议。审视转基因食品的舆论环境,可谓众声喧哗,莫衷一是,负面聒噪几乎遮蔽政府与科学界的主流声音。事关人类食品与健康安全,转基因呼唤洪钟大吕,以正视听。

孟山都是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化学公司,因越南战争期间生产并向美军提供危害环境与人员健康的“落叶剂”而声名狼藉。九十年代后,该公司逐步转型为研发农业生物技术为主的跨国企业,也是全球最大转基因种子供应商,其相关技术专利已占全球90%,玉米、大豆和棉花种子已占世界同类作物八成,一家独大的江湖地位也自然使之成为反转基因者眼中的黑老大和“魔都”。

“转基因”又称“基因生物改造”,通过基因或DNA改造或重组,使植物排除不良基因,达到增产、抗虫、抗旱和抗寒等品质提升,确保食品安全。人类对植物基因优胜劣汰的尝试由来已久,1700年前即已学会嫁接改良植物基因;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育种专家就曾尝试借助外力引导植物基因库变化;20年前,首批转基因粮种研发成熟投入市场并在美国大面积种植,为人类食品安全提供了战略性和全局性的解决方向。2014年,美国玉米、大豆、棉花和甜菜的转基因品种比例分别为92%、96%、92%和90%。随着人口膨胀,耕地锐减,污染恶化和饲料需求激增,传统农业增长方式已无法满足粮食供应的数量和价格要求,转基因日益成为解决之道。

转基因技术能满足粮食数量和价格两个维度的需求,争议集中于它对人类健康、环境安全和生物系统究竟有无危害。另一个忧虑是,转基因粮种一般逐代衰亡,无法自我稳定繁殖,导致种子易被专利公司垄断,形成战略风险。据专家介绍,转基因从分子本质上说,与作物杂交并无二致,但却有基因可控和风险可见的好处。当然,轻率认定转基因绝对安全的结论本身也是不科学、不严谨的,尤其是被引入水稻和小麦等主要粮食种植后,究竟对人类意味着什么,有赖长期科学跟踪研究和样本积累。

美国法律环境严苛众所周知,食品安全监管密致自不待言,信息透明和媒体监督机制也十分发达。我们此行获悉,基于尚无任何科学依据证明转基因食品有害的判断,近百种转基因作物在美国获得许可并“遍地开花”。美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占可耕地五成以上,所产转基因粮食绝大部分被本土市场消化,出口量仅占10%。美国农业部、环保局和药管局三堂会审,严格把关,将非合格转基因种子排除在流通环节之外。美国也无任何法规要求转基因产品必须贴标公示,部分非转基因产品因为促销动机会由商家自主标注。此外,美国传统粮种供应商有500多家,转基因种子只是诸多种源选项之一,不可能构成种源垄断。

中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和粮耗大国,如何确保粮食足量供应和价格稳定一直是头等大事,但目前似乎尚无比转基因更有效的选择。我们从美国大豆协会获悉,中国近5年大豆产量不断下降,消耗量却急速攀升并已占世界总量70%,由于美国大豆产能有限,中国进口的巨大增量被巴西和阿根廷等南美国家填补,总量超过美国,且90%以上甚至百分之百同为转基因大豆。这一现状表明,中国现代农业和食品供应已无法剥离转基因技术,甚至会日益倚重。

然而,转基因进入公众视野之际,也是中国互联网急速发展之时,各种轻率传播的利益论、阴谋论和危害论甚嚣尘上,严重影响了公众对转基因利弊的客观认知。近两年,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日渐左右舆论场,个别“挺转”和“反转”意见领袖由公开论战走向人身攻击,其庞大粉丝群也跟进混战,对转基因科学、客观和理性的讨论几乎被口水淹没,真正懂行的专家和学者噤若寒蝉,三缄其口,负责产业政策和公众安全的决策部门也往往“大音希声”,退避三舍。

农业部也曾反复澄清称,转基因商业化18年来无一例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中国转基因产业化也不受任何利益集团控制。面对转基因技术领先的美国和全速追赶的南美,从决胜农业科技、增强现代农业竞争力和确保粮食战略安全的角度考虑,中国的主流舆论已到必须建立机制、正本清源的关口,即便是为了满足公众知情权和消费选择自主权,也不能随波逐流,听任蛙声一片,是非难辨。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