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让杂交谷子走向世界

来源:中国科学报
摘要:被誉为杂交谷子之父的张家口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所长赵治海站在领奖台上,领取了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亲自为他颁发的河北省2014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958年6月出生的赵治海,1982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从事杂交谷子研究工作。30多年来,他致力于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攻......

点击显示 收起


 赵治海

■本报记者 高长安

2月26日上午,河北省科技创新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石家庄举行。被誉为“杂交谷子之父”的张家口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所长赵治海站在领奖台上,领取了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亲自为他颁发的河北省2014 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此次表彰,河北省仅评出两名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1958年6月出生的赵治海,1982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从事杂交谷子研究工作。30多年来,他致力于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攻克了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的世界性难题,开创了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的里程碑,培育出“张杂谷”系列谷子新品种,解决了杂交谷子从研制到推广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把谷子由亩产三四百斤的低产作物变成了亩产八九百斤的高产作物,并把杂交谷子推向世界,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另辟蹊径填世界空白

赵治海与谷子结缘,要从他在河北农业大学上学期间谈起。

有一次实验课,赵治海做的是谷子光(温)敏反应。这次实验一做就是两个多月。正是那次实验,让他对谷子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

1982年,赵治海大学毕业后,来到张家口农科院谷子研究所,师从当时国内谷子育种界“三驾马车”之一的崔文生。

我国对杂交谷子的研究攻关,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当时国家、省、市30多家科研单位开始攻关杂交谷子,但由于难度太大,许多科研单位先后放弃了,全国谷子种植面积逐渐萎缩。

年轻的赵治海开始反思:“既然能培育出杂交水稻、杂交高粱,为什么就培育不出杂交谷子?”“谷子有谷子的特性,为什么要套用水稻、高粱的模式去研究?”

1989年的一个下午,在经历7年间的无数次实验失败后,赵治海脑海中闪现出在大学上学期间做谷子光(温)敏反应实验的场景:何不抛开国内已沿用20多年的杂交谷子研究方法,采用光(温)敏两系法去试验谷子的杂交?

按照他的设想,实验的第一步是要找到雄性不育株。七十多亩的谷子地,种着六千多个品种,上百万株谷穗,他一株株地看,一株株地比较。张家口建设的温室最终难以满足需要,赵治海又将光温敏实验搬到条件适宜的海南。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4年,谷子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821”选育研制成功,这是我国谷子研究上的重大突破,填补了谷子光敏不育系研究的空白。

此后,赵治海又经过6年的艰苦努力,找到了谷子光(温)敏不育的规律。

2000年,世界上第一个谷子光温敏两系杂交种“张杂1号”诞生。“张杂谷”比常规谷子增产30%以上,诞生之初亩产就突破了600公斤,专家组称之为“谷子杂交利用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2004年,赵治海选育出世界上第一个谷子抗除草剂杂交种“张杂谷2号”,解决了谷子除草费工的世界性难题;2006年,国家一级优质小米“张杂谷5号”创造了亩产660公斤的谷子高产新纪录;2007年再创新高,最高亩产达到810公斤。

一年能当两年使

“张杂谷”的育成,这只是赵治海杂交谷子情结的第一步。在他心里,他要让“张杂谷”走出试验田,在以万亩计的大田推广。

想要把“张杂谷”从试验田搬到大田中去,就必须解决谷子繁制种技术问题。为加快研究速度,每年10月底,赵治海都要从张家口来到海南,一直待到第二年的5月。

张家口的谷子刚收完,海南的谷苗已长出。“两头跑,我一年能当两年使。”赵治海笑言。

经过艰辛努力,赵治海成功选育出杂交谷系列品种,形成了适宜水地旱地、春播夏播及早中晚熟配套的品种结构,解决了优质与高产的矛盾,“张杂谷1、2、3、5、8、10号”被评为国家级优质米,“张杂谷5号”创造了最高产810公斤的世界谷子单产最高纪录。

此外,赵治海还建立了杂交种的质量标准和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制定了《谷子杂交种》等4 项河北省地方标准,规范了谷子杂交种的质量和杂交种制种与栽培技术,解决了杂交谷子生产应用中制种产量低、种子纯度低、除草难三大技术难题,实现了杂交谷子高产稳产。

目前,“张杂谷”系列谷子杂交种已在我国北方11省区推广种植1000万亩,平均亩产400~600公斤,比常规谷子增产一倍,累计增产粮食20亿公斤,增收80亿元,对旱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让“张杂谷”惠及全球

2015年1月4日上午,在海南乐东“张杂谷”繁育基地,由张家口农科院、苏丹农业研究院杂交谷子研究中心共同建立的海南培训基地挂牌。这是河北省与非洲国家共建的首个“张杂谷”研发机构。

让“张杂谷”在世界各地发芽生穗产粮食是赵治海的梦。实际上,“张杂谷”早就于2008年进军非洲,当时在农业部国际合作司的支持下,张家口市农科院在非洲试种、推广杂交谷子。当年,“张杂谷”在埃塞俄比亚试种成功,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这一产量相当于当地主要粮食作物苔麸产量的3倍。

2009年,时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专程到张家口考察杂交谷子,建议在中国成立“国际杂交谷子培训中心”,并作为中国政府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核心项目在全球推广。

2010年4月,赵治海作为唯一的中国代表应邀出席“第四届世界饲料与粮食安全大会”,作了题为《让杂交谷子走向世界》的主题发言,为我国农业科研走出国门树立了典范。

2011年,张家口市农科院向埃塞俄比亚国家品种委员会提供的两个品种E7和E10通过埃塞的注册,完成了可以在埃塞俄比亚合法推广经营的法律程序。

之后,陆续又有一些非洲国家引进“张杂谷”。

2008年至今,“张杂谷”在埃塞俄比亚、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加纳、贝宁、塞内加尔等非洲10个国家试种成功。

目前,“张杂谷”已经被列为商务部和农业部支援非洲的重要农业项目。它正以其水旱两用、早中晚、春夏播齐备、在不同自然条件下都能收获丰收的优势,开始在世界更多的土地上发芽、生穗、产粮食。

《中国科学报》 (2015-03-06 第5版 人物)

作者: 高长安 2015-3-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