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茹振钢:茹苦含辛育良种

来源:中国科学报
摘要:中国人吃的每8个馒头中,就有1个来自茹振钢团队培育的被誉为“中国第一麦”的小麦品种“矮抗58”。他带领他的团队痴心小麦育种三十载,相继培育并推广了家喻户晓的系列小麦新品种——百农62、百农64、百农160和百农矮抗58……其中,截至2015年,仅“矮抗58”一个品种就累计推......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国人吃的每8个馒头中,就有1个来自茹振钢团队培育的被誉为“中国第一麦”的小麦品种“矮抗58”。

他带领他的团队痴心小麦育种三十载,相继培育并推广了家喻户晓的系列小麦新品种——百农62、百农64、百农160和百农矮抗58……

其中,截至2015年,仅“矮抗58”一个品种就累计推广2.3亿多亩,增产小麦86.7亿公斤,实现增产效益170多亿元,被誉为“中国第一麦”。据估算:中国人吃的每8个馒头中,就有1个来自小麦品种“矮抗58”。

他就是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主任、教授——茹振钢!

在2013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茹振钢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实现了该奖设立30年来河南省高校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2015年4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茹振钢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作为代表上台领奖。

这是继获得“全国第五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之后,茹振钢获得的又一项国家级荣誉。

麦田里的“守望者”

熟悉茹振钢的人都知道他和小麦的感情不一般。

每年大年初一,茹振钢上午回到老家过年,下午就忍不住赶回来一头钻进实验室。“年可以不过,实验不能停。一年365天,我一天也离不开小麦。”做科研、搞推广,茹振钢已记不清和自己心爱的小麦一起度过了多少个春节!

“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常常吃不饱饭,所以我选择学农。让土地生金,让人民丰衣足食,成了我最大的理想。”茹振钢说。

1981年,农学专业毕业的茹振钢,被当时育种界赫赫有名、培育出小麦优良品种百农3217、获得国家发明奖二等奖的国家级专家黄光正看中,将其“拉进”育种行业。

“挤掉洋品牌,让农民种上自己当家做主的小麦品种,当时走到哪里都有说不出的自豪感!”茹振钢回忆,“从对育种工作的兴趣演变到深深爱上了这项事业。我要把黄光正先生的事业继承下去,充满信心地坚持下去。”

为了梦想,茹振钢始终绷紧心中那根弦,每天都干在试验田、吃在试验田、睡在试验田。为了确保科研数据的完整和准确,几十亩的实验小麦,他一株株地手工脱粒,风里雨里,一干就是个把月,抬头满脸尘土,低头两脚泥巴。在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里,他走了一村又一村,厚厚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不同地区小麦的生态环境,记下了各地区主要小麦品种的生物特点及生产水平。他对小麦如痴如醉,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为了掌握各地小麦的生长情况,他深入全省各县田间地头进行调查研究,全靠公共汽车和自己一双脚底板。上世纪90年代初,乡村公共汽车少而且不准点,为了不耽误行程,茹振钢就时刻准备着,只要有车,说走就走,赶不上吃饭就在车上吃。当时,茹振钢有三件“宝”必不离身,一个装有工具和资料的挎包,一个军用水壶,一包松花蛋。“松花蛋时间长不变质,什么时候饿了就什么时候吃。”如今,茹振钢还时常为自己的这一“诀窍”而骄傲。

倾情“三农”受爱戴

茹振钢常说:“好的品种培育出来了,要为老百姓造福,还必须送给老百姓听得懂、用得上、有效果的技术,这也是我们科技工作者必须做到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新乡市朗公庙毛庄村村民至今仍记着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茹教授到这里指导小麦生产的情景。那时候,学校还在辉县,茹教授就骑着自行车先到40里地远的新乡,中午歇歇脚、喝点水,再一路大汗地骑到50里地远的毛庄村。一到村里,他就会顾不上骑车的疲劳,抓紧每分每秒给乡亲们上课,抽空还要到田里去看一看。

这一坚持就是20余年。如今,茹振钢的足迹已遍布黄淮大地,总是在农民朋友最需要的时候,为他们送上能用、好用的科技。

茹振钢这种真心为老百姓服务的精神,农民兄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最使茹振钢难以忘怀的是2000年,超负荷的劳作以及不期而至的重病使他上一级楼梯都要喘半天气。江苏的农民兄弟连续三次奔赴河南,亲手给他送来了药;河南延津的农民朋友也特意来看他:“茹老师,歇歇吧,到俺家住两天吧!”

1996年,长垣、封丘、延津等地因“百农小麦品种”富裕起来的农民看到茹振钢骑着自行车奔波在田间地头,自发集资给他买了一辆桑塔纳2000轿车,茹振钢当即将车转送给了学校;2005年,百农矮抗58小麦良种代理商河南联丰种业有限公司向他捐赠了一辆价值40余万元的丰田皇冠轿车,茹振钢再次把轿车转送给学校。

甘为人梯育桃李

茹振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30多年,他始终忠诚和热爱教育事业。田间地头、实验室里有他的耐心讲解;教室里、课堂上有他的谆谆教诲;新进教师的见面会和学生的座谈会上也有他悉心的指导。茹振钢说:“我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我可以培养出千千万万的学生,还有学生们的学生,那就变得无限了。”

他甘为人梯,在学生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国家培养了17名硕士生和诸多优秀的育种人、企业家。他培养的学生已经遍布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级各类工作岗位,奋战在全国各地的小麦育种战线上;他培训过的数以万计的农业科技人员已经成为基层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面对这一切,茹振钢笑了,他自豪地说:“我是一名人民教师。”

如今,茹振钢带领团队开始攀登新的小麦育种高峰,他们发现并创育了BNS低温敏感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为小麦杂交种利用奠定了基础。目前杂交小麦正在进行全国联合攻关,有望大面积推广,为切实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 2015-5-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