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性学家方刚:挑战传统男性气质

来源:中国科学报
摘要:方刚■本报记者袁一雪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方刚似乎一直处于争议中,最近的一次是男德班的举办,支持者认为它教会男人如何处理亲密关系,扮演好丈夫、父亲的角色。对于褒贬两种意见,方刚的反应很平静:2005年,我在组织男性解放沙龙时,骂声更高。方刚已经被质疑包裹着前行了20余年。从记者到性学家在......

点击显示 收起


 方刚

■本报记者 袁一雪

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方刚似乎一直处于争议中,最近的一次是“男德班”的举办,支持者认为它教会男人如何处理亲密关系,扮演好丈夫、父亲的角色;反对者则认为这种培训班没什么实质意义,加上本身也没几个人报名,所以是白费力气。

对于褒贬两种意见,方刚的反应很平静:“2005年,我在组织男性解放沙龙时,骂声更高。”

方刚已经被质疑包裹着前行了20余年。

从记者到性学家

在正式开始研究性学前,方刚的身份是记者。“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供职于一家天津的报社,当时看到有关于北京同性恋的报道就来到北京采访。”方刚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这是方刚第一次接触同性恋群体,那时的同性恋在绝大部分人眼里还是隐秘的、不被接纳的一群人。但在方刚眼中,这次接触却让他对性与人性有了新的认识。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市怀柔区举行,也是在这一年方刚出版了自己的第一套书。“这套书包括四本,都与性有关,从同性恋再到艾滋病。”方刚说。

也正是因为方刚对同性恋的关注与相关书籍的出版,导致他失去了公职。人生陷入低潮期,方刚并没有绝望。1997年,一本书籍让他重新认识自己找到以后的方向。“那一年我读到了一本女权主义的书籍,让我颇受震动。”方刚说他看完书后激动得根本无法再坐下去,“我拿着书在屋里走来走去,仿佛从受压迫女性的身上看到了我自己。”

方刚出生于“文革”时期,3岁的时候,父亲因为无法忍受被批斗选择自杀。自他懂事起,他就被称为“黑五类”的孩子。在那个年代,出身几乎就决定了一切。方刚回忆道,“我没有父亲,又是这样的家庭背景,上学的时候,不仅同学打,老师也打。”

长时间的羞辱与区别对待造成方刚内心自卑、闭锁。“那本女权主义的书让我找到被压抑的生命爆发的点。”方刚说。

社会上,女性往往属于弱势群体,她们遭受更多的是男权的倾轧:家庭暴力、社会歧视。繁重的家庭负担、毫无怨言的付出,换不来男性的尊重。类似的遭遇,让方刚从那些妇女的压迫中看到年幼时无助的自己。

自那之后,方刚开始关注女权,随着了解的深入,“慢慢从对女性的关注转变为对男性性别角色的关注。”方刚解释道。为此,他还写了一本讨论男性性别角色的小册子,名为《男人解放》。但是当时在国内关于男性觉悟解放的书籍很少,为了能够更深入地在这个领域走得更远,方刚决定进入更高的学府深造。

那时,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教授在性学领域已经小有名气,方刚复习了两年考入潘绥铭的门下。2004年,方刚已经开始准备博士论文,想到了以男性气质为主题。在做论文的同时,2005年,他在北京举办了男性解放学术沙龙。

在质疑中前行

男性解放学术沙龙一经举行,就受到不少网友的质疑,认为这是“假大空,毫无意义”,面对不解甚至是谩骂,方刚十分淡定,在他看来,新事物的诞生总伴随着质疑声。

方刚的博士论文中关注的男性气质,在国内几乎没有相关的探讨,特别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我觉得,做这项研究就是我的使命。”他始终认为,男性气质是包括家庭暴力在内的性别暴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我们认为男性气质是单一的,那么暴力便是男人创造自己性别资本的一种方式,而且,几乎无法改变。但是,如果我们认为男性气质是多样的,情况将有很大不同”。

接下来就是如何让男性意识到他们的男性气质存在更多可能性。2010年,博士毕业后的方刚进入北京林业大学,随即创办了白丝带热线。热线电话的那一端往往是需要帮助的男性。

“开始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那时,方刚除了上课和休息的时间,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电话旁替人答疑解惑。恰逢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也在那时关注男性气质与反对家庭暴力,得知方刚的白丝带热线后,建议他将白丝带热线扩大规模,先培训志愿者再建立网站。“2013年,他们开始帮助我做热线培训。当时我们除了热线还开始做团体辅导、宣传倡导和青少年教育。”

方刚倡导的白丝带运动,最早在澳大利亚出现,但是国外进行得也并不顺利,很多男性“不买账”。方刚另辟蹊径,他选择了有心理学背景的教师和咨询师作为白丝带志愿者的主力,“我将这些咨询师和教师的工作、人生、职业理想结合起来,通过白丝带的培训帮助他们进行职业提升。反过来,通过学习也是对他们家庭的良性影响。”方刚表示。

短短几年,方刚遇到了很多与他童年经历相似的人,他们曾经或是施暴者、受暴者,或是暴力目击者。这些经历在他们之后的人生中或多或少留下了印记,不过,他们也是幸运的,因为与白丝带的“偶遇”,让他们走出了童年的阴影,重获家庭的幸福。

这些人的改变让方刚也颇受触动,因为白丝带热线创建后,“每年一两千个电话打进来,我没有觉得影响很广泛,但是后来我得到的反馈是巨大的,我想会有些人因此而改变”。

全国妇联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有40%左右的家庭存在暴力,这一数字在西方更高。“家庭暴力是全世界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支持女权的同时要改变男性的想法,因为如果一个女人承担了全部养育孩子的责任,那么就有一个男人无法体验为人之父的滋味。”方刚认为。

方刚以一人之力发动全社会,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男性气质并不只有阳刚一种,而改变男性气质本身的同时也是帮助他们找到家庭幸福的道路。“所以我们现在要教育男人,改变男人,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性别平等。”

《中国科学报》 (2015-11-20 第5版 人物)

作者: 袁一雪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