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我科学家用CRISPR制备基因敲入猪

来源:生物通
摘要:目前为止,科学家一直未能制备出可产生种系嵌合体的猪多能干细胞。基于Oct4启动子的荧光报告系统,可被用于监控多能性,是制备真正的猪多能干细胞的重要工具。1月12日,来自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吉林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著名的综合性学术刊物《PLOSONE》发表题为“GenerationofKnock-InPig......

点击显示 收起

目前为止,科学家一直未能制备出可产生种系嵌合体的猪多能干细胞。基于Oct4启动子的荧光报告系统,可被用于监控多能性,是制备真正的猪多能干细胞的重要工具。1月12日,来自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吉林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著名的综合性学术刊物《PLOS ONE》发表题为“Generation of Knock-In Pigs Carrying Oct4-tdTomato Reporter through CRISPR/Cas9-Mediated Genome Engineering”的学术成果。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制备了携带Oct4-tdTomato报告基因的基因敲入猪。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赖良学、Qingjian Zou和云南农业大学的曾养志教授是本文共同通讯作者。

转基因猪在农业和生物医药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生殖系有活性的猪多能干细胞(PSCs)目前尚未制备出来,这阻碍了猪模型的遗传修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种可能的解决办法是,为猪PSCs生成一种荧光报告系统。

转录因子Oct4,又名POU5F1,可维持细胞的多能性,因此,它的表达反映了干细胞多能性。猪的Oct4报告系统之前已有过报道。然而,关于“猪Oct4启动子的基因组结构”的知识还是有限的;因此,小鼠Oct4启动子被用来控制EGFP的表达,猪Oct4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4000 bp)也被用来作为Oct4启动子。

小鼠Oct4启动子与猪转录调节因子不能很好地相互作用,4000 bp组成型启动子可能并不包含所有的调控元件。在猪当中,我们可通过随机地将外源报告载体整合到猪基因组中,构建基于小鼠或猪Oct4启动子的荧光报告系统。组成型表达载体中Oct4启动子不完全的监控区域,以及这些载体的不确定的整合位点,可能会影响其调节功能的准确性。此外,拷贝数变化和内源性基因破坏的风险,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报告基因的表达。将一个报告基因精确插入内源Oct4的框架,可允许内源性启动子诱导的报告基因表达,而不改变内源性Oct4的表达,从而可提高猪Oct4表达模拟的精度。

将外源基因敲入猪体细胞的基因组中,一直都是极为困难的,因为传统的同源重组(HR)效率极低。最近发展起来的CRISPR/Cas9系统,可在合成的单导向RNA(sgRNA)的辅助下,用简单的碱基互补,靶定和编辑特定的基因组位点。该CRISPR/Cas9系统已用于编辑各种生物的基因组,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序列特异性核酸酶能有效地在DNA中产生双链断裂,并通过同源指导修复显著增加HR的效率。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猪Oct4的报告系统,其中内源性Oct4启动子可直接控制红色荧光蛋白(RFP)。通过同源重组(HR),研究人员将2A-tdTomato序列插入并替换猪Oct4基因的终止密码子。因此,荧光能准确地显示内源性Oct4的激活。利用CRISPR/Cas9系统,研究人员获得了在内源性Oct4基因启动子下游具有tdTomato基因敲入的猪胎儿成纤维细胞(PFF)系。转基因的PFFs可被用作体细胞核移植(SCNT)的供体细胞。 研究人员在SCNT胎儿的囊胚和生殖嵴中,检测到了强大的RFP表达。通过SCNT,研究人员也制备了两只有生活力的转基因猪。通过另一轮SCNT对来自胎儿和仔猪的成纤维细胞进行重编程,可导致重构囊胚中的tdTomato再激活。结果表明,监测细胞多能性状态的一个KI猪报告系统,已被成功构建。

注:赖良学教授,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副所长。2013年获得第四届振兴中国畜牧贡献奖十大杰出人物。主要研究领域:人和动物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转基因动物的建立、动物克隆及人类治疗性克隆、体外受精及其影响因素。先后在《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等国际影响力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家级、省级专利多项。

曾养志,动物遗传学,教授,云南农业大学版纳微型猪近交系研究所所长。云南省版纳微型猪近交系重点实验室主任。1964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从事教学及科研管理。1980年开始我国第一个微型猪近交系的培育,采用国际上从未采用过的连续高度近交和严格选择的科学方法,克服了早期世代中出现的严重近交衰退现象,经过24年的培育,2003年已进入20世代,近交系数高达98.6%,培育成功两个体型大小不同、基因型各异的近交系,近交系下又进一步分化为5个家系和具有不同表型和遗传标记的18个亚系。2005年已通过科技成果鉴定,版纳微型猪近交系的培育成功,为生物医学研究、异种器官移植和转基因动物研究提供了基因高度纯合、遗传背景清楚而又性状各异的大型哺乳动物近交纯系动物。

作者: 2016-1-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