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生物能源

为时下过热的“玉米乙醇”浇盆冷水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摘要:听闻我国出资3亿元用于玉米良种补贴,首先感到很高兴。近年来由于国际上燃料乙醇渐成热点,世界玉米产量已经供需失衡。我国作为玉米消费大国,在国际玉米贸易量迅速减少的前提下,理当加快种植玉米,保障自给,另外玉米价格的上升也鼓了农民的腰包。然而,高兴之余不免忧心忡忡,因为国内玉米乙醇现在是大热门,如果花过......

点击显示 收起

  听闻我国出资3亿元用于玉米良种补贴,首先感到很高兴。近年来由于国际上燃料乙醇渐成热点,世界玉米产量已经供需失衡。我国作为玉米消费大国,在国际玉米贸易量迅速减少的前提下,理当加快种植玉米,保障自给,另外玉米价格的上升也鼓了农民的腰包。然而,高兴之余不免忧心忡忡,因为国内玉米乙醇现在是大热门,如果花过多的精力去发展玉米乙醇,是否值得?

  2000年国际上首次出现玉米产量供小于求的局面,而对我国而言,新出台的补贴政策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满足国内需求。环球能源网之前曾和读者探讨过,玉米乙醇并不符合国情,相较来说,木薯倒更适合充当中国替代能源的主力军。且种植玉米,本身就需要耗费能量———耕地、种植、施肥和收割都需要燃烧矿物燃料的机械。而将玉米运送到乙醇生产厂则要使用更多的能量。并且利润的的趋使可能使得更多的耕地被用来种玉米,甚至是草原或林地。这样一来,牺牲树林换取乙醇,表面上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上根本得不偿失。

  对老百姓来说,玉米乙醇热了,最直接的表现是食品的价格更贵了。注意,不是光玉米的价格贵了,玉米是很多牲蓄的口粮,这样我们平时吃的荤菜价格都要水涨船高了。而近年来,粮食库存已经处于较低水平,玉米乙醇的过热可能使这一现象继续加剧。这也会进一步造成粮食或食品价格的上升。

  此外,当我们在大张旗鼓地发展生物乙醇的时候,世界上加勒比国家等发展中国家粮食还不能自给,30%左右的穷人食不果腹,让人们饿着肚子去生产乙醇是非常荒唐的。
作者: 2007-4-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