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生物能源

菊芋:新型能源作物“优等生”

来源:文汇报
摘要:菊芋,这种俗称“洋生姜”的植物,以其优异的经济、环保、能源开发价值以及不断拓展的适种范围,有望弥补传统能源作物“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的致命缺陷。近年来,以农作物、尤其粮食作物为原料的生物乙醇,引发了全球农产品价格的全面上涨,生物能源的发展因此而“亮”起了“红灯”。在日前举行的第108期东方科技论坛上......

点击显示 收起

        菊芋,这种俗称“洋生姜”的植物,以其优异的经济、环保、能源开发价值以及不断拓展的适种范围,有望弥补传统能源作物“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的致命缺陷。        

        近年来,以农作物、尤其粮食作物为原料的生物乙醇,引发了全球农产品价格的全面上涨,生物能源的发展因此而“亮”起了“红灯”。在日前举行的第108期东方科技论坛上,专家呼吁,发展生物能源必须遵循“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新型能源作物有待进一步发掘和推广,而菊芋则是其中的“优等生”。        

        相对于玉米、甘蔗等传统能源作物,菊芋的比较优势明显:一方面,其扎根于地下的块茎富含菊糖,糖的含量比甘蔗高出30%,甜度更是蔗糖的一倍;另一方面,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巨大,具有作为纤维素乙醇生产原料的潜在价值。据悉,河南天冠集团一条年产3000吨纤维素乙醇的生产线年底即将扩产至1万吨,正需要菊芋这种“专业对口”的原料。        

        令人省心的是,耐寒、耐旱、耐盐碱的菊芋无需精耕细作,一次种植,多年收获,贫瘠土地上亩产可达上万斤,适合在荒漠、滩涂、盐碱草地等边缘性土地上推广耕种,不与粮争地。东北林业大学教授阎秀峰透露,菊芋已成功“落户”于我国沿海滩涂、退化盐碱草地等一般作物难以生存的“禁区”,并有望改良当地土壤。        

        除了巨大的能源潜力与经济性,菊芋的生态效益同样不可小觑。沙漠中,它被喻为“地上一把伞”——植株高大抗风沙,“地下一张网”——发达的根系可有效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而每年20倍以上的繁殖扩张速度,更让菊芋成为“一劳永逸”的治沙先锋。        

        尽管如此,一直以来,菊芋在我国仅有零星栽培,尚未得到有效推广。与会专家指出,中国作为农业大国,若能大力推广菊芋等优良能源作物品种并加以有效利用,则有望形成我国生物质能源战略优势。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陈晓亚研究员表示,我国可利用的生物资源还多得很,发展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原材料不愁,以菊芋为代表的新型能源植物在解决工业利用、大规模加工问题后,前景将十分光明。
作者: 2008-4-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