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生物能源

史立山: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天

来源:中国太阳能产业联盟网
摘要:以“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新能源前景”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27日在京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员、产业巨头、专家学者共420余人通过剖析当前经济、气候、能源危机下的全球局势,为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寻找方向。论坛主办方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在论坛上独家发布了《2008中国新能源产业年度报告》......

点击显示 收起

以“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新能源前景”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27日在京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员、产业巨头、专家学者共420余人通过剖析当前经济、气候、能源危机下的全球局势,为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寻找方向。论坛主办方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在论坛上独家发布了《2008中国新能源产业年度报告》。搜狐绿色频道作为特别支持方全程报道此次论坛盛况。



  以下为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先生在开幕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应新能源商会的邀请来参加这次高峰论坛,当前确实是一个非常难以预料的时期,大家都非常的关心今后的经济、能源的一些走势,开这个会确实意义重大。



  从去年或者是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的金融危机在不断的加剧,并且已经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全球经济大家认为是在一个不断恶化的趋势当中,经济增长的速度在放缓,能源形势应该也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石油的价格,已经从今年7月的最高时候的接近150美元每桶,下降到了当前大概是50美元。为了应对目前的危机,世界各个主要的经济体,特别是美国、欧盟,都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大家认为应对这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都希望能通过救助这样一些措施,来重建金融系统的信心,能够使经济恢复到增长和繁荣的这样一个正常的轨道。



        我想毫无例外,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这次全球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也明显的在下降,能源供应也出现了相对过剩的这样一个现象。为此,国家也迅速调整了国家宏观政策,把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把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家应该是也都看到了,应该说也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国家十项措施,特别是今年四季度要求很快的来安排一千亿的中央的投资,来启动国内需求,启动国内的市场,来防止经济的过快下滑。我想在当前这种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召开这次研讨会,以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新能源前景为主题进行研讨,就目前新能源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这对于做好能源,特别是新能源的发展工作,对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想谈三点看法:中国太阳能产业联盟网



  第一,当前的金融危机不会严重的影响到新能源产业的总体发展趋势。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全球能源需求的迅速增加,使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供应十分紧张,能源价格也大幅的上涨,特别是化石能源大量消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更加的突出,减排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以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的认识。我想面对全球资源和能源环境的双重压力,加快开发利用新能源资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的行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了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和战略的重点,制定了开发利用的目标和扶持的政策,都在大力的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我们国家也是这样,为了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2006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明确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些政策和措施。2007年,我们国家又公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目标和重要的发展领域,要求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消费要占到全部能源消费的15%,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有力的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这几年新能源产业发展是很快的,突出表现是风电的装机容量快速增加,风电设备的制造能力明显提高,我们已经可以提供国内建设需要的一些主要的机组,特别是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跃居世界第一,太阳能硅材料的投资已经成为各方面新能源投资的热点。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我想会对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比如说主要依靠国外市场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可能会遇到严重的需求不足,从而也会影响光伏电池生产企业的效益和它的发展速度,风电的建设也会由于电力需求的下降,而影响电力系统建设风电的能力,一定意义上也会影响风电发展的速度。



        但是总体来看,当前金融危机不会影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我想这种判断主要是基于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不会改变。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战略措施也不会改变,特别是我们国家作为发展中的大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很不平衡,城乡差别仍然很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城市公共设施也很不足,扩大内需的投资领域很广,以扩大内需来代替暂时的外需不足是有条件的。虽然我们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但与世界其他主要的经济体相比,我们国家应对经济增长下滑的措施的力度是最大的,应该说也是最快的,效果也是最好的。我们有信心相信一定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来扭转这种局面,促进经济的更快发展。我想这样的大的环境,也是我们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的条件。



  第二,这次金融危机也给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调整的机遇。这次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暴露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失衡,包括金融和经济严重泡沫的这样一个调整过程,我想是一个调整过程。可以说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和盲目性,比如说风电设备的制造,太阳能硅材料和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扩张,都潜伏着一定的危机,大家其实前两年都在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很多的企业是凭着热情和淘金的目的进入新能源产业的。很多也缺乏深入的、全面的可行性研究论证,也缺乏对自身经济和技术实力的合理的判断和预期,急于求成、盲目扩张的问题是存在的,当时很多人也讲,也非常让人担忧,认为新能源产业也会遇到一些难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危机也给新能源产业界提供了一个冷静思考和分析判断的时机,新能源产业是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一个产业,无论对技术的能力、资金的实力,还是管理的水平,要求都是相当高的。真正掌握技术,形成规模,能够保障持续发展是相当不容易的,在这些方面,我觉得我们的企业应该说准备的还不够充分,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金融危机也为我们新能源产业界的冷静思考、客观评价、合理定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的例子。这是从长远来讲,这是有利于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



  第三,我们要努力的抓住当前扩大内需的机遇,来把新能源产业培养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总体来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模还比较小,特别是风电大规模建设受到了市场和电网的制约,太阳能发电面临着高程等等障碍,生物质能等其他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市场开拓难度都非常的大,要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要解决许多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问题,这都需要各个方面共同的努力,从风电建设来看,凡是具备电网条件,且资源条件好的地方,均已经得到了开发,为了推动风电的规模化发展,国家提出了建设大基地的模式,安排了几个基地的建设工作,比如张家口地区,甘肃的酒泉,内蒙的通辽,现在已有一些地方出现了风电建设难以发电上网的问题,主要是电网的制约,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改变管理模式,要把基地内电源的规划和荷重与电网的规划和荷重要同步的衔接、合理的规划,基地进入电网之后的运行管理和调度技术还需要做很多的探索工作,因为在全世界也没有像我们规划这么大的一个基地内的风电规模,这也是我们新能源发展面临的一个挑战和必须要逾越的一个障碍。



      对于太阳能发电,我想各地现在要求建设的积极性也很高,在当前国际需求下降的情况下,适当启动一些国内市场是十分必要的,但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措施和办法,但是我想无论如何,国内市场都难以来满足目前我们国内生产能力的需要,目前国家已经批准的一万千瓦的沙漠示范工程的招标工作预计12月初就能,还有阿里的十兆瓦的电站也要投入,来解决阿里的用电问题。在边远地区建设一批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努力来实现国家提出得到2010年建设3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的目标。



  我想为了推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地球,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我们必然的选择,我们应该坚定信心,携起手来,加快技术的创新,不断提高新能源的市场竞争能力,来共同的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使新能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尽早的造福全人类,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努力。谢谢大家。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提出了13年后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从8%提高到15%的宏伟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突破技术、人才等瓶颈,能源企业更是责无旁贷。



  在当前能源形势紧张、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社会形势下,9月4日,《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的出台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规划》提出,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2020年要达到15%左右,这个目标是国际上很多国家不敢定、不敢提的。那么,这个目标我国能否顺利实现?国家将在哪些环节加以引导?企业在其中又将扮演何种角色?日前,本刊记者就上述问题对主持编制《规划》的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处处长史立山进行了专访。



  征途在前



  记者:我国提出,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要从现在的8%提高到2020年的15%。根据当前我国的能源结构特点,这一目标是否能顺利达到?



  史立山:实现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这要看各类能源分解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比如如果水电和太阳能的发展超过了预期,就可能加快以上目标的实现。而且,一个国家的能源需求总量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数,这一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也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有很大关系。



  记者: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史立山:相对于西方一些国家,我们拥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但是,在技术特别是设计技术方面,我们与西方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时,由于国土辽阔,城市集中,也存在一个市场与资源不匹配的问题,比如内蒙古地区风能资源丰富,但与内地市场又距离很远,其传输成本就非常高。这给能源的科学布局和统筹利用带来了很大挑战。



  记者: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史立山:目前看来,有三个主要攻坚点:一是技术,这是一个最关键的发展瓶颈。二是队伍,现在无论是技术人才还是研究人才、管理人才都很欠缺。三是认识问题。现在全社会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还不统一,特别是节能意识不是很强,这一点与西方国家有很大差距。发展可再生能源需要全民族素质的提高,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记者:这样看来,对行业发展实行一定的强制和监督应该是必要的?



  史立山:是的。但也要注意一个度,防止一监督就死的毛病。以太阳能利用为例,现在国务院建筑主管部门和国家标准委已经组织制定了建筑物太阳能利用的国家标准。部分太阳能资源丰富、经济条件好的城镇,要在必要的政策条件下,强制扩大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市场份额。下一步有关部门还要抓紧制定可再生能源应用于建筑节能的相关技术标准、工程规范和建设管理规定,但这些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和施行还是要从实际出发,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特点来执行。



  大力扶持



  记者:《规划》指出:“力争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体系,形成以自有知识产权为主的可再生能源装备研发与制造能力,满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需要”。是否可以理解为这是产业发展的整体技术目标?国家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史立山:可以这样理解。技术水平是当前制约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瓶颈,只有突破这一瓶颈才能保障产业向前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比如将可再生能源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纳入国家各类科技发展规划,在高技术产业化和重大装备扶持项目中安排可再生能源专项,支持国内研究机构和企业在可再生能源核心技术方面提高创新能力,支持以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开展可再生能源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加强消化吸收和再创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环境,鼓励创新,并加快人才培养。



  记者:由于技术不成熟和成本高等方面的问题,可再生能源在与传统能源的市场竞争中必然会处于劣势,国家将出台怎样的政策加以引导和扶持?



  史立山:我国将引入价格引导机制。比如,制定电价和费用分摊政策,在价格上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电网企业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所发生的费用,高于按照常规能源发电平均上网电价计算所发生费用之间的差额,附加在销售电价中在全社会分摊。



  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力度。中央财政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各级地方财政结合本地实际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在税收政策上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予以支持,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设备制造等给予适当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记者:对于人才呢?



  史立山:相对来说,可再生能源是一个边缘产业,不少学科都可以切入进去,所以,在应用人才上的压力不是很大,但却缺少大量的研究人才和技术开发人才。我们已经给教育部去函,建议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有的大学也已经提出要设置相关专业。比如华北电力大学今年就设立了全国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市场催生需求,相信随着这一产业的发展,会有更多的高校跟上这一步伐。国家也在研究成立可再生能源发展研究中心,并出台系列的配套管理措施来加快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责任



  记者:《规划》中规定:“石油销售企业要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承担收购生物液体燃料的义务”,“在国家指定的生物液体燃料区域内,所有经营交通燃料的石油销售企业均应销售掺入规定比例生物液体燃料的汽油或柴油产品,并尽快在全国推行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



  史立山:我国已经开始使用燃料乙醇。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为102万吨;以非粮作物为原料的技术已初步具备商业化发展条件;以餐饮废油、榨油厂油渣、油料作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能力也达到了年产5万吨。生产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需要一个畅通的渠道将这些产品推向市场,成品油销售企业无疑是最好的平台。现在成品油销售平台大多掌握在国企手中,它们有责任做好生物液体燃料的吸纳、出售和科学管理与调度工作。



  不仅石油行业如此,根据规划,电力等其他行业的国企也担负着这样的责任。比如,电网企业要负责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接入和并网,建设配套电力送出工程。电力调度机构要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规律,合理安排电力生产及运行调度,使可再生能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记者:目前,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生产的生物燃料质量良莠不齐,使得成品油销售企业不好操作。要培育生物液体燃料的市场,建立产品检测和质量、技术认证体系是否也是必须的配套措施?对此,国家有哪些考虑?



  史立山:这个问题的确存在。成品油销售企业与电力企业的区别在于,电能源是标准化的,并入网络就可以使用,生物液体燃料的质量却是千差万别,需要制定一个标准来进行检测,在达标的情况下吸纳并投向消费市场。当前,生物液体燃料(主要是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质量检测和技术认证体系尚未建立,的确是个问题。



  记者: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史立山:应该由技术监督部门和石油企业共同建立这样一套体系,特别是国有能源企业。因为它们承担着生物液体燃料的收购和销售任务,应该尽快根据实际情况组建这样的检测和评定体系。如果有困难,可以提出标准和建议,甚至是意见,我们都会在此基础上拿出政策来。在新兴产业的发展初期,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正常,关键是大家要勇于承担责任,齐心协力来解决问题。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