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环保技术

“绿色GDP”让环保总局盯上原料药行业

来源:医药经济报
摘要:2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向外界通报,从即日起,环保总局将对127个重点化工石化类项目进行环境风险排查。对11家布设在江河边的问题严重企业实施挂牌督办。自从此前原料药行业接连发生了几出环保事件,原料药企业的环保投入虽然仍属于商业秘密,但无疑,投入多少、效果如何已经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环境效益和......

点击显示 收起

          2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向外界通报,从即日起,环保总局将对127个重点化工石化类项目进行环境风险排查;对11家布设在江河边的问题严重企业实施挂牌督办;对10个违反“三同时”的建设项目进行查处。

          自从此前原料药行业接连发生了几出环保事件,原料药企业的环保投入虽然仍属于商业秘密,但无疑,投入多少、效果如何已经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矛盾,正随着环境的恶化不断加深,环保也因此成为原料药企业老总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于是,一场原料药企业转移的“西行”开始了。但是,这就能解决原料药企业的环保问题?



          事实上,原料药行业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各方的注意。



        “西行”出路待斟酌

          走进浙江台州原料药工业园区,一股刺激味道扑鼻而来。这块拥有数百家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园区创造了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为当地经济作出了莫大的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环境的恶化问题逐渐暴露,也因此成为当地民众的一块心病。

        虽然已时隔3年,但国内原料药巨头浙江华海药业的环保事件梦魇依旧在业内缠绕。尔后,在2004、2005年,几家原料药生产巨头又接连爆出环保问题,如京新药业遭遇当地村民围攻,河南华星药业被勒令停产等等,其中尚不包括那些小型原料药生产企业曾经出现但未被媒体披露的问题。



        显而易见的一个事实是,在目前举国大谈环保的大形势下,环保给医药生产企业特别是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带来的压力激增,这其中包括了来自成本、舆论等各方的压力。

        据了解,国家环保总局已明确表示,今年将严格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配合有关部门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强制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技术和产品;严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关,对重大环境敏感项目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对“三同时”制度情况开展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钢铁、石油化工、水电项目的违法行为。



          然而,一场“西行”运动正悄然进行着。据了解,目前有意在西部进行投资的原料药企业已经不在少数。石药、浙江升华、珠海联邦制药等原料药生产企业都纷纷将新扩产基地设在了内蒙古、四川等地。

        据专业人士透露,这些企业大举西行的主要目的在于规避环保成本的巨额投入。由于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当地政府迫切期待以外来资金的投入来刺激当地经济增长,再加上西部地区相对低价的煤电供应、充足的水资源等等原因,使得西部地区成为原料药生产企业的新一块乐土。

        然而,“西行”是否就能够成为国内原料药行业发展的新一轮动力?有业内人士认为,从长期来看,这无疑是杀鸡取卵,虽然西部转移可能带来成本的降低,包括人员成本和环保成本,但这是以环境丧失为代价的,而这种代价却不是几个原料药企业多年的生产产值所能比拟的,长此以往,往中西部转移重污染企业引起的矛盾和问题可能会更加尖锐和恶化。

          招商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周锐指出:“往西部搬迁也不是长久办法。因为中西部地区往往也是中国的江河的上游,发生污染会更快地引发矛盾,问题更大。”



        加强监管促洗牌

        从今年国家环保局的举措来看,显然受去年接连发生的几起化工企业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江河污染的事件的深刻触动。随着国家对“绿色GDP”的提出,国家环保事业也因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而今,国家环保总局的铁腕后面又多了些底气。据了解,对未能完成限期整改的企业,国家环保总局可以依据去年底通过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对企业实施下达停产整治决定和经济处罚。《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3月1日将正式生效,据此又可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行政追究。据新华制药的公告,该公司在环境保护费用开支1994年为177.5万元,1995年为173万元,1996年为465.3万元。显然,如今,环保费用已经不能用几十万元、几百万元来衡量了。

          据新昌制药相关人士介绍:“新昌制药厂现在每年光污水处理的投入都在1000万元左右,气味的确还有一些,这也是化工厂都不可能避免的。我们现在每年清洁生产和环保总投入都在3000万元以上。”



            新和成至今已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清洁生产技术开发与项目实施;从2002年到2004年,其每年投入污水治理的资金都在1500万元左右,“相当于每年利润的50%以上。”



          浙江医药每年要投入1000万元来处理污水,清洁生产和环保的总投入则在3000万元以上。  

        大企业固然有雄厚的资金进行环保设施整改,但对于国内众多的原料药小型企业又将面临什么样的境况?这场迟早要来的环保风暴又可能对原料药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湖塘第二精细化工厂厂长忠焕告诉记者,他们厂主要是生产医药原料的化工中间体,产品大部分出口,国外客商将其产品深加工成医药原料药,而中间体在这些国家由于污染严重基本上不生产了。同时,忠焕也提到,国内对环保的要求现在越来越严,所以他们不得不搬迁到另外一个地方,更有可能的就是停产关门。据他介绍,常州和台州一样,都是全国重要的医药原料中间体加工基地,像他们这样没有环保治理能力的小企业还有很多。



            搬迁或许是一种还能够生存下去的选择,而另一种则是不归路——关门整顿。

                                                                        

          从原料药这几年的发展态势看,虽然出口持续保持增长,国内企业的产能也不断扩大。但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却是,最近几年愈演愈烈的价格战,愈走愈高的化工原料成本,大大挤压了原料药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多的原料药企业陷入亏损的泥沼,这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企业国内原料药企业进行环保投资的步伐。如果武断地宣称国内原料药并不重视环保投入,这一说法过于偏激。其实,“真正成为污染罪魁祸首的还是那些小型原料药生产企业,其虽然排污的数量不及大企业,但其环保能力低下。可以想象,几十家、几百家这种环保能力低下的企业一起排污,其‘威力’可谓吓人。”浙江某大型原料药企业老总对记者分析道。

                                                                        

        对此,记者就国家环保总局加大环保监管力度的事情采访了浙江台州几家小型原料药生产企业。一位老总的回答发人深思:“听天由命吧!如果把资金都投入到环保中去,企业也办不下去了,现在贷款难度太大了。”



            事件回放

          2005年7月4日,位于浙江绍兴新昌县的国内最大的喹喏酮原料药生产企业京新药业遭到嵊州村民的围攻,村民砸掉围墙,厂房因此停工。京新药业的厂房位于新昌与嵊州的交界处,嵊州就处于新昌江的下游,嵊州村民的生活长期受到污染物的影响。据京新药业当时发布的公告,停产造成了260万元的损失,占京新药业上半年度净利润的10%。

          而同在新昌县的另外两家原料药生产企业新和成、浙江医药新昌制药厂也因为污染问题,将于2007年底搬迁。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