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药店视点

坐堂医:医生乎?药托乎?

来源:网络
摘要:家住沪东地区的张阿婆没想到,原本为了省钱、省时、省事,结果花钱成为冤大头——上了药店“坐堂医”的当。张阿婆说,前几天她的身体出现感冒症状,又时值周日社区卫生中心停诊日。张阿婆想起了附近一家药店有坐堂医生,能免费为患者诊治。到了这家药店,一名坐堂的“老中医”又是端凳,又是倒茶,很是热心。...

点击显示 收起

    家住沪东地区的张阿婆没想到,原本为了省钱、省时、省事,结果花钱成为冤大头——上了药店“坐堂医”的当。

    张阿婆说,前几天她的身体出现感冒症状,又时值周日社区卫生中心停诊日。张阿婆想起了附近一家药店有坐堂医生,能免费为患者诊治。到了这家药店,一名坐堂的“老中医”又是端凳,又是倒茶,很是热心。经过了“望闻问切”之后,“老中医”说,张阿婆感冒严重,必须立即服药,否则有可能发展为肺炎。根据“老中医”的处方,张阿婆在这家药店配了7服药,花了400多元。

    晚上,张阿婆在中医院工作的儿子回家,看了坐堂医生所开方子,火冒三丈:这是典型的大处方,不但中药味数多,而且开的数量大,感冒开方一般3服药要换方,但是这个“老中医”竟然开了7服药。而且药方中有很多贵重药和补药,与治疗感冒根本无关。

    其实,像张阿婆这样上当的事情并非个别。如今,除了少数药店的诊所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外,大部分药店的坐堂医生执业根本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有的甚至连执业医师的资格都没有,实为披着白衣的“药托”。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退休医生透露,医生在药店里坐堂,从表面上看是为方便市民,其实是为药店牟利。他说自从他在药店坐堂后,经常有患者到药店求诊,处方药销售额提升了不少。他坦言,像他这样坐堂还算正宗的,因为毕竟退休前他在二级甲等医院工作过,有主治医师的职称。而有的药店坐堂医生,名为医生,实际上根本没有接受过医学院校的正规教育,也没有行医的资格,是地地道道的“药托”。

    据了解,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曾三令五申,严禁在药品零售企业内以“坐堂医”、“义诊”、“医疗咨询”等名义非法开展医疗活动,有关部门对坐堂医生问题也进行过多次整治,却屡禁不止。业内人士认为,这与执法力度不大有关。对于非法行医,应该属卫生行政部门的管辖范畴,而药店又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行政相对人,这在客观上增加了监督管理的难度。为此,有关人士呼吁,除了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药店诊所外,对于未经批准的在药店内非法坐堂行医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药监、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应联手行动,重拳出击取缔药店的非法“坐堂医”。而药店也应加强自律,严格依法经营。而消费者自己,也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信“坐堂医”的误导。(作者:邬时民)

(转载自《中国医药报》)

作者: 2007-6-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