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企业观察

全球最大生物塑料企业在华扩张难题

来源:中国经营报
摘要:NATUREWORKS,这家让公众感到陌生的公司正在全球寻找他的第二家工厂,中国是候选地之一。NATUREWORKS目前仅有一家工厂,他们的生物塑料产品以Ingeo品牌进行销售。但是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是全球公司。目前,整个生物塑料占塑料行业的份额不到1%。...

点击显示 收起

  NATURE  WORKS,这家让公众感到陌生的公司正在全球寻找他的第二家工厂,中国是候选地之一。



  NATURE  WORKS目前仅有一家工厂,他们的生物塑料产品以Ingeo品牌进行销售。但是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是全球公司。实际上,这并不奇怪。目前,整个生物塑料占塑料行业的份额不到1%。但是在这个1%的版图上,这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9%以上。



  6月初的一天,NATURE  WORKS全球总裁官马克·维尔布鲁根带着他的团队来到中国,他们看好中国包括生物塑料在内的低碳绿色产业的前景。



  不过,让马克担心的是,中国政府官员表示,会支持生物塑料产业的发展,却没有承诺任何税收或者政策补贴等具体的优惠政策。



  这显示绿色产业在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共存。在以玉米(1923,14.00,0.73%)等为原料的生物塑料成本仍然高于石油基塑料的前提下,这些公司急需得到政府的政策优惠。



  第二家工厂或在华开建



  马克坚信他的公司有着美好的前景。信心的来源是全球风起云涌的低碳环保风潮,以及随之而来的各国相关产业的支持。马克明显地感觉到,公司的最好时刻是从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开始的。



  NATURE  WORKS,1997年在内布拉斯加州布莱尔市成立,去年7月,两条生产线已全部投入生产,目前产能达到14万吨。



  “我们正在评估第二个生产工厂的地点,可能在2013年~2014年竣工,届时年产能将翻番,达到28万吨。”马克告诉记者,公司的目标是替代传统塑料的10%~20%,而这就意味着要建立二三十个工厂,而每个工厂的投资将在1.5~3亿美元之间。“今后肯定要在中国设厂。”马克说。



  NATURE  WORKS开发的Ingeo生物塑料所使用的原料是玉米。与石化产品不同,生物塑料是提取天然植物糖中的碳及其他成分,经过发酵、聚合等过程转化而成。可用于服装、家居用品、个人护理产品以及食品包装,家用电器,汽车配件,电子产品和耐用消费品等方面。



  马克介绍,Ingeo生物塑料是完全的生物基材料,可以生物降解,与传统的石油基衍生物相比,具备明显的环保优势,跟聚酯塑料比较起来,Ingeo可减少消耗47%的化工能源,同时降低59%的温室气体排放。



  “上推下拉”获得客户



  据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一份新报告(2009年11月15日)预测,到2013年,全球对生物塑料的需求将增长四倍以上,达到90万吨,届时市场总值将约达26亿美元(178亿元人民币),市场巨大。



  而目前,马克公司2009年的产量仅仅为14万吨。



  但是马克公司的那些一直想降低成本以期获得更多利润的客户,显然也要算一笔账。



  目前,生物塑料的价格比普通塑料的价格要贵20%~30%。2008年,石油价格飙升到了每桶140美元左右,生物塑料比普通塑料的价格便宜了很多。但是目前的情况并没有2008年乐观。6月8日,美国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为每桶72.3美元。



  “我们在中国公司确立了‘生物塑料普及化’市场推广战略,希望进行‘上推下拉’产业链战略,来加快市场发展。”NATURE  WORKS亚太区总监丹索耶表示,目前公司产品主要的应用集中在一次性的食品餐具和包装上,但越来越多的电子,电讯和纺织产业开始研发使用IngeoTM生物塑料。



  之所以推行“上推下拉”战略,是因为仅仅说服B2B的包装材料供应商使用生物塑料并不容易,马克会试图直接说服这些供应商的下游客户。“我们告诉可口可乐等企业,如果使用我们产品用做包装材料,可以体现他们的低碳概念,彰显社会责任”。如今,NATURE  WORKS利用这一策略已经成功说服了可口可乐、资生堂、NEC、Toyota、Nike、Addidas等公司。



  “调查显示,76%的消费者愿意支付更多的钱去购买真正获得许可的环保产品。”马克强调说。



  在华遭遇政策优惠真空



  即便是前景美好,  NATURE  WORKS要在中国建厂仍然面临诸多的政策困境。



  “目前中国并没有对我们的生物塑料进口提供任何优惠。”马克抱怨说,这样下来,包括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的税率影响,他们的产品从美国到中国的进口成本增加了大约30%左右。



  正是考虑到这种价格差异,在中国也有一些企业仅仅在出口的产品中使用生物塑料来包装产品。



  马克说,NATURE  WORKS在其他国家享受到了政策优惠。如在美国,如果他们在美国建设第二家工厂,“政府将会提供一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据了解,在美国有一项针对生物塑料产业方面的生产税优惠,该政策的有效期有十五年的生效时间。



  荷兰有一项非常积极的包装税,使用生物塑料的税收将远远低于传统塑料,不过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种政策仅仅实施了一年就取消了,这让生物塑料企业失望”。



  让马克津津乐道的还有一些消极性的强化措施,比如很多城市都已经部分禁止使用传统塑料袋,推荐使用一些生物聚合物的塑料袋。美国西雅图禁止使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几乎全部使用的都是以NATUREWORKS公司提供原料的泡沫塑料。



        全球第一种可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原料100%来自可再生资源而非石油”的生物塑料正试图分享中国低碳经济的大蛋糕。近日,全球最大商业化量产聚乳酸生物塑料(PLA)的N  atureWorks的高层们造访中国相关部门官员,推进聚乳酸生物塑料(PLA  )在中国建厂的愿望。  

  “可能在未来1-2年的时间内,NatureWorks会在中国建厂,推动中国相关产品的普及。”NatureWorks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克·维尔布鲁根透露,生物塑料是完全的生物基材料,可生物降解,减少消耗47%的化工能源,降低59%的温室气体排放。。  



  欲推生物塑料普及化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在节能减排方面,政府支持力度较大,这对于NatureWorks来说也是切入中国市场的较好时机。”马克对南都记者表示,NatureWorks为嘉吉公司旗下的独资子公司,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生产工厂每年产能可达14万吨,并以IngeoTM品牌进行销售。  

  据马克介绍,与石化产品不同,生物塑料是提取天然植物糖中的碳及其他成分,经过发酵、聚合等过程转化而成。目前IngeoTM生物塑料可应用于生产种类繁多的日常生活终端消费产品,包括服装、家居用品、家用电器等等。IngeoTM品牌产品在全球超过70000个商店货架上销售,可口可乐、资生堂、Canon、NEC等品牌都是其合作对象。  



  拟在华建厂本地化生产  

  NatureW  orks亚太区总监丹索耶表示,在中国公司确立了“生物塑料普及化”市场推广战略,希望进行“上推下拉”产业链战略,来加快市场发展。丹索耶说,目前公司产品主要的应用集中在一次性的食品餐具和包装上,但越来越多的电子,电讯和消费品产业开始研发使用IngeoTM生物塑料。  

  IngeoTM所用原料是玉米,马克表示,公司正研发以农业废料和非粮食类植物纤维为原料。按其规划,在中国的“一次性产品”市场会率先启动。“我们已评估第二个生产工厂的地点,届时年产能将达28万吨。这个工厂可能在中国。”其表示,公司的目标是替代传统塑料的10%-20%,这意味着要建立二三十个工厂,所以今后肯定要在中国设厂。  



“没错,我们需要在中国发展业务,会和中国的品牌合作。”6月3日,全球最大的生物塑料生产商NatureWorks公司总裁马克·维尔布鲁根对本报记者表示,公司将在中国开发一个新的产品,用一到两年的时间推广到零售商。



短时间内NatureWorks将在海外建设年产达到14万吨聚乳酸生产基地,总投资规模在3亿美元左右。对于选择建厂的地点,维尔布鲁根认为,或许亚洲的可能性更大一点,在中国建厂则可以降低进口到中国市场的聚乳酸产品的价格。



该公司已与中国有关主管部门进行了接触,维尔布鲁根透露,得到了希望合作的答复。



“目前中国进口我们的聚乳酸材料还是以普通塑料名义进口。”他抱怨,这样包括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的税率影响,从美国到中国的进口成本增加了大约30%左右。他说,“同样的聚乳酸塑料价格在美国已经基本与传统石化产品价格相当。”



不过,一直以来在中国发展生物燃料材料产业都需要面对与民争粮的话题考验。此前一度热门的乙醇汽油,也因涉嫌与民争粮而被发改委于2006年暂停项目审批。



聚乳酸塑料的原料正是玉米。聚乳酸是一种生物降解材料,使用可再生的植物资源(如玉米)所提出的淀粉原料制成,可广泛替代传统塑料产品。



维尔布鲁根对本报记者表示,把粮食供应困难和短缺归咎于生物材料生产商并不准确。根据2007年的数据,该公司年产14万吨聚乳酸的玉米用量,还不到美国全年玉米产量的0.2%,更少于全球玉米产量的0.05%。2007年美国玉米产量为3.32亿吨,照此计算,NatureWorks公司一年14万吨产能的消耗的玉米量尚不到100万吨。



不过维尔布鲁根也认识到,用玉米或者木薯生产聚乳酸塑料并非长久之计,他表示,未来公司将会采用纤维素比如秸秆之类的废弃农作物作为原料,需要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加以技术消化才能商业化生产。
作者: 2010-6-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