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企业观察

南繁育种为中国粮食生产建奇功

来源:新华网
摘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南繁育种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就有全国部分省市科研单位的研究工作者来到海南南部地区进行种子繁育、加代等工作。在半个多世纪的南繁历史中,几代南繁人在海南这块热土上辛勤耕耘,不仅创建了中国农业的“绿色硅谷”,还孕育出催人奋进的“南繁精神”。......

点击显示 收起

        每年9月至来年5月,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50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高等院校、民营科技企业的数千名农业专家、学者都会带着他们宝贵的育种材料,汇集海南进行农作物种子繁殖、制种、加代等南繁科研或生产活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南繁育种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农作物“南繁”,是指利用南方温暖的气候条件,把夏季在北方种植一代的农作物育种材料,冬季移至南方再种植一代或两代,这样南方、北方交替种植,就可加速世代繁殖,加快品种培育速度。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就有全国部分省市科研单位的研究工作者来到海南南部地区进行种子繁育、加代等工作。



  记者从农业部南繁工作管理办公室获悉,自1959年以来,在全国已推广的5000多个农作物品种中,90%左右的品种都经过了“南繁”选育,主要农作物的生产用种完成了6至7次的更新换代,每次品种更新的增产幅度都在10%以上。来南繁的人数累计超过30万人次,南繁面积累计300多万亩,生产水稻、玉米、小麦、高粱、油料、棉花、烟草、麻类、蔬菜、瓜果等28种农作物优良亲本种子近6亿公斤,每年“南繁”可直接创造经济价值2亿多元。



  上世纪60年代,山西省农科院在南繁基地培育出第一个杂交高粱组合——晋杂5号;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在南繁基地培育出第一个杂交玉米组合——新双1号;1973年,袁隆平在南繁基地成功实现了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1976年以来成果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的30多年间,全国杂交稻累计增产4000亿公斤;“玉米大王”李登海通过南繁培育出掖单系列高产优质玉米品种10多个,推广面积最大时占全国玉米面积的3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繁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许建告诉记者,“好种出壮苗,壮苗结硕果”,良种对增产增收的贡献率可达36%以上,且成本最低。据他介绍,以新疆为例,由于地处温带和寒温带,大多数作物一年只有一个生育期,一个新品种选育周期需要8至10年,甚至更长。而通过南繁加代育种一年可以完成2至3个世代的选育,使育种进程加快2.5至3倍。



  海南省南繁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吴一江说,南繁不仅为粮食增产立下汗马功劳,而且在保证粮食安全上也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在国内种子生产受灾减产时,可通过南繁补给种子缺口,保证生产育种需要。



  在半个多世纪的南繁历史中,几代南繁人在海南这块热土上辛勤耕耘,不仅创建了中国农业的“绿色硅谷”,还孕育出催人奋进的“南繁精神”。“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启发,中国“转基因抗虫棉”创始人、棉花育种专家郭三堆,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西瓜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等农业顶尖人才在南繁基地一待就是半年之久,进行艰苦卓绝的科研攻关,洒下了辛劳的汗水。


作者: 2011-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