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环球

印度制药业:供应与外包 中印争食上游

来源:www.cpia.org.cn
摘要:越来越多中国本土药厂都在积极改善生产设备以达到发达国家的监管水平。而大量印度公司已拥有大型生产设施,并获得欧美发达国家认证。过去10年,中国和印度医药市场经历着快速增长,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两个新兴市场,众多跨国制药公司趋之若鹜。同样,近几年中印两国本土制药公司的研发能力、生产技能和合规性也......

点击显示 收起

越来越多中国本土药厂都在积极改善生产设备以达到发达国家的监管水平。而大量印度公司已拥有大型生产设施,并获得欧美发达国家认证。

过去10年,中国和印度医药市场经历着快速增长,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两个新兴市场,众多跨国制药公司趋之若鹜。同样,近几年中印两国本土制药公司的研发能力、生产技能和合规性也得到了极大提升,达到国际制药领域接受的水平。这些特性,再加上较低的成本,中印两国的原料药产品和研发外包服务与其他新兴市场相比,更具竞争优势。

然而,尽管中印制药业之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在许多药品生产相关领域,这两个国家仍然存在巨大的差异。跨国性采购/外包公司试图了解这些差异,通过不同的合作方式实现利益最大化。

最新一期《生命科学领袖》(LifeScienceLeader)杂志对中国和印度医药制造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对每个国家200家主要制药公司的成长和发展研究,揭示了两国药企在市场规模、成本结构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化,并分析了跨国公司在两国采取的不同策略。

整体比较:中印不分伯仲

在许多方面,中国和印度非常相似。两国地处亚洲,人口众多,都属于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这两个国家在许多行业中,大多数工人的工资较低。

一般来说,中国的工业基础设施比印度更好,在过去20年里,中国政府对此进行了巨额投资。中国的物流服务,也比印度发展得更好,成本更低廉。这些优势对外国公司而言最具吸引力。

印度的信息技术(IT)比中国发达,这一点在制药行业尤为重要,IT在数据管理、生物信息学和临床试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中国同行相比,大多数印度公司的经营理念和文化更接近西方企业。这使得印度企业与西方伙伴谈判时更容易,易于达成商业交易。

中国在生物医药、分子生物学及其他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人才储备更加完善。但由于起步较早,印度制药企业比中国更具实力和规模。印度目前在国际市场已有相当数量竞争规模的企业,中国制药公司至今难以望其项背。

目前,印度制药产业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比中国高25%~30%。这一现状令中国更具大宗物资采购或长期外包大型制造业项目的吸引力。

原料药:急需提高技术含量

与中国原料药发展路径不同,大多数印度制药公司在一开始就进军简单剂型,逐渐转移到新的或复杂的药物输送系统,再发展原料药。这种模式被称为“逆向工程”,由此造成了印度原料药的短缺。印度制药业的原料药只有70%是国产化,其余都是从他国进口,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印度制药公司采购中国原料药已有多年历史。

在全球医药制造业,中国已成为最大的原料药供应商。在全球市场2000种原料药中,中国可生产近1600种。印度制药业仅能生产约400种。然而,中国原料药制造商的研发能力仍有待提高,他们大多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生产。

中国制造的原料药主要集中在抗生素领域。而肿瘤、心脏病、糖尿病和热带疾病治疗领域的原料药主要由印度制药公司生产。

原料药是中国制药相关产品远销海外最大的一类。中国目前有约1000家原料药制造商,2011年原料药出口总值达220亿美元,占所有中国制药相关产品出口总值的49%左右。从2005~2011年,中国制药业成功保持了1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印度国产原料药出口总值只有约67亿美元,从2007~2011年,印度制药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

作者: 2012-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