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药经济分析与评论

新一轮跑马圈地是“老大之争”的余波

来源:www.yyjjb.com.cn
摘要:联系荷兰DSM与华北医药集团正在进行的参股合作、中信集团对哈药集团进行的增资参股,人们恍然看到新一轮跑马圈地热潮又起。特别是2002年8月华源集团重组上海医药集团、2003年7月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和中国药材集团公司合并,两大案例催生了中国医药企业的“两条巨鳄”,人们相信最近频频发生的新一轮跑马圈地......

点击显示 收起

《才并鲁抗,又购新华》,醒目的标题,以及随之而来的丰富内容,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文章见《医药经济报》2004年12月15日要闻版)。在世界医药巨头联合兼并热潮未退、中国医药企业纷纷跟进的大背景下,上海医药集团及其母公司华源集团的这一系列石破天惊的动作,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瞩目——兼并青岛国风、控股北京医药、拿下山东鲁抗,如今又对山东新华虎视眈眈并进入实质性操作。联系荷兰DSM与华北医药集团正在进行的参股合作、中信集团对哈药集团进行的增资参股,人们恍然看到新一轮跑马圈地热潮又起。 
     
    葛兰素—史克必成、辉瑞—华纳兰博特、赫斯特—罗纳、阿斯特拉—捷利康等世界医药跨国公司是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实现优势互补,强化核心竞争力的成功范例,给了中国药企把兼并重组进行到底的信心、决心,我国医药兼并大案始于2000年,正好承接了世界药企兼并重组的热度。特别是2002年8月华源集团重组上海医药集团、2003年7月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和中国药材集团公司合并,两大案例催生了中国医药企业的“两条巨鳄”,人们相信最近频频发生的新一轮跑马圈地运动,不过是“两鳄”“老大之争”的余波。余波之后还有什么余震,“老大之争”带给中国医药产业的深层次影响有哪些,人们拭目以待。 
     
    《医药经济报》最近推出的一系列报道,加深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如《医药经济报》2004年11月17日要闻版、2004年11月12日人物版、2004年12月15日要闻版等)。也许,人们有理由担心:两大医药集团,何来如此好的胃口?毕竟,重组后企业、企业文化的融合殊非易事,而企业重组后效益能否尽早体现、企业面貌能否尽早有阶段性改观,是重组成功与否的关键。至于先做强还是先做大,相信两集团早已成竹在胸。据笔者所知,上海医药集团本次出手鲁抗医药、山东新华,在当地干部、职工中并没有遭遇人们想象中的阻力,很多职工表示理解,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也正常进行。 
     
    在医药行业,《医药经济报》与医药企业保持着密切而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信息资源、渠道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报道此类事件,剖析深层信息,更是《医药经济报》的强项。事实上,只有抢在第一时间拿出独家、有特色、鲜活的医药行业新闻的报纸,才能称得起实践“办中国最好的专业报”的理念。尽管报道中的细节有少数出入,如上海医药收购的并不是新华医药集团,2003年该集团的总产值也不是16.09亿元等等,但暇不掩瑜,作为急待了解该信息的读者,我们为《医药经济报》编辑、记者的努力而喝彩。 
     
     
     
    本版言论不代表报社观点 
     
评论版     
     
     
     
    医药经济报2005年 第4期  
     
     
     
   
 
作者: 逄增志 2005-7-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