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药经济分析与评论

从“大医”郭春园说到医风医德

来源:www.yyjjb.com.cn
摘要:对于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院长郭春园先生的生平事迹,笔者通过传媒早前的报道略知些许,并为之动容。文中字里行间溢出的郭春园先生的人格魅力、高贵品质、高尚医德,无不感人至深,催人泪下。61岁放弃退休生活率弟子南下创办深圳首家骨伤科医院。在郭春园先生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代老知识分子爱国、爱民的深邃情愫,感......

点击显示 收起

对于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院长郭春园先生的生平事迹,笔者通过传媒早前的报道略知些许,并为之动容。近日,阅读《医药经济报》长篇追记《寻找“大医”郭春园》一文,被再次深深地震撼。文中字里行间溢出的郭春园先生的人格魅力、高贵品质、高尚医德,无不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中华中医大师孙思逊在他的《大医精诚》专著中这样描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研茧,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郭春园堪当“大医”之谓。 
     
    郭春园是中华传统中医学正骨四大流派之一——郭氏正骨第五代嫡系传人。他18岁继承祖先从事职业中医正骨专科临床;26岁因郭氏正骨普济众生得到刘邓大军特别庇护;59岁两度切肤蘸血表露衷肠加入中国共产党;61岁放弃退休生活率弟子南下创办深圳首家骨伤科医院;71岁毫无保留地将祖传13个正骨秘方及从医60年的凝血专著《平乐郭氏正骨八法》、《世医正骨从新》捐献给国家;80岁高龄仍坚持躺在病榻上为患者“看片问诊”;82岁身患癌症于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钟爱一生的事业,吐露“很惭愧,我不能再做贡献了”的肺腑之言。 
     
    在郭春园先生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代老知识分子爱国、爱民的深邃情愫,感触到的是一代老中医专家精益求精、一心为患者的高尚医德,体味到的是一个耄耋老者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的品格内涵。 
     
    其实,在急剧转型的现实社会生活中,像郭春园这样的“大医”并非偶见,医疗系统中类似的“大医”委实不少。2003年初那场SARS疫情突如其来之时,广州、北京等重疫区的专家、医护人员那种不顾个人安危,日以继夜地抢救危重SARS患者,甚至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情景,那种尊重科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找寻病源,确认病症,因病施治,不惧权威的态度,迄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搏。正是在那场与人类从未经历过的SARS疫情的搏斗中,我们周围涌现出了像钟南山那样的“大医”,涌现出一批把生的希望留给病人,把死的噩梦留给自己的“大医”,他们的行为受到世人的景仰、崇敬和传颂。 
     
    不过,我们还应该十分清醒地正视,随着国内经济社会转型,在医疗系统中,救死扶伤、祛病济世的良好医德正在被部分医院和一些医护人员所淡忘、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医院利用其在辖区内的垄断地位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轮空期”,假借改革之名,抬高医疗收费,片面追求局部或小团体的经济利益;一些医生在小团体利益甚至个人利益的引诱下,利用手中的问诊权和处方权,置医生应有的医德于不顾,肆意从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和药品中非法渔利,中饱私囊。显然,这种作法不仅使医院长期以来形成的信誉渐渐褪色,而且还使医护人员恪守的基本医德蒙羞,更与郭春园那样的“大医”人格、品质、医德格格不入。 
     
    目前,医疗体制改革正处在酝酿探索阶段,改革的目的是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是要平衡国家、医药企业、医院以及患者等各方面的责任与利益关系。我们不愿意看到药品价格体系改革与医疗体制改革互不关联地进行,而愿意看到将与医疗体制改革相关的各方面的配套改革,如药品价格体系、医疗保障制度、医院引入民营资本或外资资本等同步推进。割裂或单方面的改革,无法达到改革的目的。而在医疗体制配套改革以及建立医院新的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应该大力倡导并加强医院信誉和医生医德的培养、训练及重建。因为老百姓迫切希望看到更多的像郭春园那样的德艺双馨的“大医”。 
     
     
     
    本版言论不代表报社立场 
     
评论版     
     
     
     
    医药经济报2005年 第72期  
     
     
     
   
 
作者: 白玉 2005-7-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