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药经济分析与评论

企业群+出口基地=药城?

来源:医药网
摘要:在泰州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十大医药出口基地之一的背景下,日前泰州市政府举办了高峰论坛,热论“发展泰州医药产业、打造中国第一医药城”。8月27日,“做大做强医药产业,打造中国(泰州)医药城高峰论坛”正式拉开帷幕。泰州,这个地处江苏中部的小城,因为这场盛会而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国医药界的焦点,几近沸腾。这一天......

点击显示 收起

    在泰州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十大医药出口基地之一的背景下,日前泰州市政府举办了高峰论坛,热论“发展泰州医药产业、打造中国第一医药城”。

 

    8月27日,“做大做强医药产业,打造中国(泰州)医药城高峰论坛”正式拉开帷幕。泰州,这个地处江苏中部的小城,因为这场盛会而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国医药界的焦点,几近沸腾。这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相关人士参加了论坛活动,围绕“发展泰州医药产业、打造中国第一医药城”展开热烈的讨论。泰州——中国第一医药城的目标与规划逐渐明朗,呼之欲出。

 

    产业基础

 

    “泰州应该从提高医药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出发,确定泰州医药产业战略方向,努力组建有实力的‘国家队’。”江苏省副省长吴瑞林在本次论坛中明确表示。

 

    无疑,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区域产业优势的支撑。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颢瀚看来,一个城市将某一产业作为其主导方向来发展,需要满足3个条件——该产业在这个城市的基础;该产业本身的成长性和发展潜力;这个城市在发展这个产业上有没有相对独特的优势。

 

    论坛的主办方之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对于当前国际国内医药经济现状趋势作了详尽的描述,认为医药行业的潜力不容置疑。

 

    对照其他两个条件,泰州打造中国医药城的意图并非痴人说梦,泰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据介绍,作为江苏医药领域的翘楚,泰州医药产业经济总量连续3年、经济效益连续7年居全省第一位。泰州市市长毛伟明对于目前“江苏医药行业四分天下泰州有其一,全国制药行业百强企业泰州有其四”的局面相当自豪。

 

    “其四”是指植根于泰州、2004年全国医药界100强中分列第一、四十、七十八、八十八位的扬子江药业集团、济川医药集团、江山制药有限公司、苏中药业集团4家企业。

 

    此外,泰州还呈现出医药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的态势——扬子江药业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医药行业的“第一集团”,江山制药重点发展原料药,苏中制药重点发展中成药制剂,济川制药重点发展西药制剂。

 

    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泰州共有持证药品生产企业21家,药包材生产企业29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03家,药品批发企业14家,药品零售企业700多家。全市医药产业现有职工1.5万人,固定资产近40亿元,有药品、医疗器械、药品包装材料等4大类1000多个批准文号,常年生产500多种产品。2004年,泰州规模以上医药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5.1亿元,利税18.59亿元,利润11.29亿元,分别占泰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11.94%、21.47%和43.18%,在全省医药行业中分别占23.89%、23.63%和25.39%。

 

    出口基地效应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商务部不久前批准泰州为全国首批十大医药出口基地之一。

 

    对医药出口基地的“追捧”源自2004年9月23日国家商务部下达的《关于开展认定“国家医药出口基地(第一批)”工作的通知》,拟通过认定国家医药出口基地的方式,对有较强出口竞争实力的重点地区进行扶持,优化医药产品出口结构,促进我国医药产品出口。该通知的出台,在当时反响强烈,不少城市都进行了申报,希望能搭上这辆“享受政策优惠”的顺风车,但该“入场券”的数量却相当有限。

 

    泰州之所以能顺利通过审批,是因为其医药产品出口已初具规模。目前泰州市以药品出口生产为主的企业有10家,2004年医药原料、制剂、医用辅料等出口额超过10亿元。

 

    “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医药出口基地,将加快泰州医药产业进军国际市场,为拓展市场空间带来机遇。”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副院长顾海告诉记者。他认为,企业“大集团小公司”的发展模式有利于降低其在市场的风险,而扬子江药业在这一方面很有代表性。

 

    尽管国家对于出口基地实行的优惠政策尚未正式出台,但泰州已经对此展开了无尽的想象。泰州市经贸委经济运行处处长林扬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表示,希望能充分利用出口基地的优势,促进泰州本地企业的出口贸易,并吸引更多的外地企业参与,将基地打造为一个第三方平台。

 

    打破瓶颈

 

    相当规模和水平的产业基础,出口基地的机遇,以及大型企业的聚集等有利因素,使与会人士对泰州医药城的前景多表乐观。

 

    但不可否认,泰州依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彭澎博士认为:“医药城的集聚效应还存在问题。首先,现有的企业地理位置比较分散,企业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产业链构成还不明显。此外,泰州要建立全国最大的药品集散地,可能会面临交通不便的问题。”

 

    彭澎建议,“泰州市政府应着力建设公共平台,做单个企业做不到的,例如会展服务等,才会有吸引力和实际意义。”

 

    “企业的知名度应该带动整个泰州的影响力,突出推广‘中国(泰州)医药城’的品牌。”

 

    “此外,泰州民间资本充裕,不需要引进太多资金。但要走向国际化,企业必须考虑资本运作,政府应该鼓励并购,建立战略联盟。”

 

    长期从事区域和产业经济研究的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更加直接,他细数了泰州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泰州目前的工业化尚处较低水平,因此,包括医药制药业在内的主要产业,均靠‘汗水’赚钱,通过资源投入实现产业扩张。”

 

    “泰州目前自主创新的能力与条件均未成熟。目前的泰州医药企业流行的是一种保证一定质量前提下的低成本营销模式,这种模式无法适应自主创新的要求。同时,泰州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人员多数为本地‘洗脚上田’的农民,基本素质难以满足自主创新的要求。另外,泰州市相对偏僻,引进高级人才的难度较大。”

 

    “此外,政府力量过于强大,强大的政府势必影响市场力量的培育,影响市场对投资风险的承接与管理。”

 

    不可否认,地理位置、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国际化等都将成为未来泰州医药城必须面对的挑战。

 

(转载自《医药经济报》)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