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药经济分析与评论

种业新政:重组大幕开启

来源:科学时报
摘要:2月22日,一份决定未来10年中国种业方向的政策《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获得通过。《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

点击显示 收起

2月22日,一份决定未来10年中国种业方向的政策《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获得通过。

  

《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全面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

  

华泰联合证券2月23日的报告分析,该《意见》主要的精神在于鼓励和保护创新;整合种业企业及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其目标是快速提高我国种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以确保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出台这个《意见》的目的就是要把我国种业做强、做大,其目标是现代种业。”曾参加该《意见》起草准备工作的国家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夏敬源表示。

  

备受外界关注的则是有关具体操作的表述:必须坚持自主创新,改革体制机制,完善法律法规,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快速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

  

上述表述被观察家们解读为今后“种业改革”的路径。隆平高科一位人士认为,重新洗牌、规范运作、研发改革是主要的关键词。

  

内局谋变

  

据上述隆平高科人士透露,该《意见》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调研,隆平高科高层领导曾多次参与研讨。

  

该人士说,目前我国种业现状突出问题是:缺乏竞争力、无序竞争、不公平竞争。“如果国家不改变这种现状,中国的种业也没法发展。”

  

首先,我国种业缺乏竞争力,急需做强、做大。

  

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持证种子企业有8700多家,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的仅有200多家,种业前10强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仅有约13%。

  

“国家出台这个《意见》的目的就是重新洗牌,重新洗牌的目的就是要削掉大部分小公司,因为数量太多了不利于做强、做大。”他说。

  

其次,我国种业无序竞争状态堪忧,需要规范运作。面对8700多家种业企业并存的局面,监管部门显得鞭长莫及。一些小公司没有自主研发就套牌生产,无序竞争屡见不鲜。因此,我国种业急需规范运作。

  

第三,不公平竞争严重,研发机制需改革。“现在问题是很多公共研究院所拿着国家的钱去做育种,而每人都图一个小利益。像隆平高科这样的上市公司只能靠自己努力挣钱然后去研发,这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

  

“长期这样下去,中国种业也无法做大做强。”该隆平高科人士说。

  

外资逼迫

  

夏敬源在第三届生物技术与农业峰会上透露,2010年,我国种业市场总量达1125亿公斤,居世界第二位。种子市场的价值500亿元,潜在价值为900亿元。

  

我国种业市场巨大潜力和商机早为外资所察觉。杜邦、孟山都、先正达、利马格兰为首的4家大型跨国种业巨头自上世纪80年代陆续在中国设立办事处,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种业市场改革,这4巨头已逐渐在中国的棉花、蔬菜、玉米等领域拥有越来越多的种植面积,占据了中国种业市场的半壁江山。

  

今年2月10日,隆平高科发布《关于公司大股东股权结构变更的提示性公告》,称Vilmorin  Hong  Kong  Limited(以下简称“VHK”)决定将其持有隆平高科第一大股东新大新威迈的46.5%股权全部转让给新大新威迈控股股东湖南新大新股份有限公司。

  

同时,VHK和隆平高科将共同投资2亿元成立新的合资公司从事玉米等种业开发,其中隆平高科出资1.2亿元,持股60%。

  

VHK的实际控制人正是世界排名第四的综合类种业公司法国利马格兰集团。2007年,VHK正是通过股权受让持有隆平高科大股东新大新威迈46.5%的股权进入中国市场。

  

在蔬菜种子领域,被誉为“中国第一菜园”的山东寿光,外资种子占到当地近90%的市场份额。

  

上述隆平高科人士认为,外部压力也是此次《意见》出台的一个重要背景。

  

对此,中国种子协会玉米分会会长、秋乐种业总经理李继军就曾公开表示,国际种业巨头的激烈竞争,中国有必要引导和扶持种企进行重组整合,加速构建中国种业航母的步伐。

  

谨防揠苗助长

  

华泰联合证券23日的报告分析称,农业部正在修订《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而《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修订稿已完成公开征求意见,届时种业生产及经营准入门槛将大幅提高,直接利好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中国种业的兼并重组将进入实质性阶段。

  

去年12月13日,农业部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根据该征求意见稿,我国将大幅提高种业生产及经营准入门槛:“申请杂交稻、杂交玉米种子生产许可证的,注册资本不少于3000万元,固定资产不少于1000万元。”

  

2月14日,农业部网站发布的《第三十批企业名单》显示,获得《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中,注册资本最高的达到6000万元。

  

“国家是想重点支持隆平高科、中种(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这样大的企业,收购、关闭一些小的企业。”上述隆平高科人士说。

  

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教授认为,中国种业目前的现状,没有十年、二十几年的工夫难有大的改观。

  

“我对中国的种业是个悲观派。”  郑风田说,由于受限于体制,我国目前的育种水平低下,蔬菜瓜果种子基本沦陷,另一方面,大田作物受制于种子补贴,对目前的种子市场的发展与种子企业的壮大都十分不利。

  

“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片面想做大做强种子企业,最后的结果反倒是帮了倒忙,只能是大而不强。”

  

郑风田表示,种子公司不是靠短期能够壮大起来的,因为育种的周期十分慢长。不了解这个规律,大种子公司难以成长起来。

  

此外,郑风田认为,中国大田种子只有走公益性的育种之路,不宜轻言市场化。好的途径是加大国家对科研育种机构的支持,让这些科研机构多育一些好品种,然后免费低价卖给农民,整体改进我国的粮食安全水平。

  

“因为在我国农民从种粮中获得的收益很有限,等于在为国家提供低价的粮食安全,在这种格局难以改变的情况下,种子公司如果单纯考虑效益,农民就会买不起好种子,对国家的粮食安全不利。”郑风田说。
作者: 2011-2-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