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药经济人物

科学青年创业记

来源:环球企业家
摘要:“让科学流行起来,这就是我的梦想……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有志同道合的人加入,也有人选择离梦想而去,但我认为只有真正的梦想,才拥有绝对的凝聚力,值得一生去坚持。”这是科学松鼠会创始人姬十三2月21日在798艺术区演讲的开场白。兴趣点看着科学松鼠会从无到有、一路走来的小姬,描述她第一次见到姬十三的情形:“十......

点击显示 收起

  “让科学流行起来,这就是我的梦想……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有志同道合的人加入,也有人选择离梦想而去,但我认为只有真正的梦想,才拥有绝对的凝聚力,值得一生去坚持。”这是科学松鼠会创始人姬十三2月21日在798艺术区演讲的开场白。



  兴趣点



  看着科学松鼠会从无到有、一路走来的小姬,描述她第一次见到姬十三的情形:“十三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嘉宾,原来我看他写的文章,印象中以为他是一个大叔,看到他的时候很诧异,他给我的感觉很少年,跟想象中的差距很大。”小姬很小就喜欢科幻,中学又学理科,看了不少科普类的读物,经常在《科幻世界》的封二上看到姬十三的文章,便记下了这个名字。2007年,她带着圆梦的心情,去成都参加《科幻世界》的笔友会,结识了这个日后对她的生命产生巨大影响的人。她说:“因为我们都姓姬,很多人以为我们是兄妹,后来我们变成了兄妹,有一种亲人般的感觉。”



  在她眼中,姬十三从来都是个特别的人。他在浙江舟山如同世外桃源的海岛上长大,长年沐浴在海风中,似乎注定与自然科学结下不解之缘。中科大毕业后,他一口气在复旦念完神经生物学博士。博士毕业之后到北上之前,有近半年时间,姬十三都在想该做些什么。小姬撺掇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其闲在家里,不如出来走走。”就这样在2008年,他来到了北京。虽然有不少朋友问他:“十三这个ID是怎样来的?”他总是一笑而过,或许这个数字隐含了某种纪念、某种决心。



  那年春天,北京的风很大、朋友很少,曾一度让姬十三觉得北京很糟糕。但他很快在博闻网(How  stuff  works)找到了一份科学作者的工作,还与一些志趣相投的科学写作者们搭建了一个名叫“科学松鼠会”的群博。2008年4月28日群博正式上线,博主们第一次见面,特意留下一张纪念照。这个十多人的群博,人气不断提升,高峰时期拥有四五十名博主。



  姬十三说:“我当时已经写了三四年科学文章,已经是国内比较知名的科学写作者,能很快把这个圈子里的科学写作者聚集到身边来。”大多数时候,这群有着科学背景年轻人是在一起吃吃喝喝、聊天,谈论各种有关科学的话题。心血来潮的时候,半夜去山顶看星星,结果被雨浇得很狼狈。这些只会发生在纯真时代的趣事,让这群步入社会的科学青年,在彼此身上找到了对科学共同的热爱,获得了温暖彼此的友情。



  博友们思想活泼,个性鲜明,但十三却觉得“要有活动”。第一次活动是在10月的某天,在一个叫奇遇花园的咖啡馆,小姬放了两个关于“宇宙尺度”的短片《十的次方》和《宇宙之旅》,邀请了一位研究宇宙学的“松鼠”做阐释。放完片子之后,大家随意地问问题。小姬说:“当天下午阳光特别好,我印象很深,我们把厚重的窗帘拉上,看了关于宇宙的片子,觉得忽然去了很远的地方,可以讨论很遥远的话题。在科学松鼠会之前,我很难碰到人愿意聊聊城市、生活之外的话题。似乎没有人聊科学,没人想去看看这个宇宙,或者脱离地球一厘米。但那天大家问了很多,基点之前有什么,时间是否可以倒流等,当时很感动。”一群人感叹了一番,称之为“一场科学的奇遇”。于是,小姬就成了一个挑选科学话题、“松鼠”、主持现场的策划人。这个活动也由此冠名为:小姬看片会。



  ID为“桔子棒小帮主”的刘旸,也是这个时期加入科学松鼠会的博主。她北大毕业后,去了美国芝加哥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她曾给美国颇有声望的《科学美国人》杂志做过翻译。在一次为《新知客》杂志写文章时,偶然听说了姬十三和科学松鼠会,很快就加入进来。桔子是网站上人气最高的作者之一,也是个幽默风趣、活力四射的女孩。为了把2010年底第五期果壳时间的现场,做得更有新年气氛,她请来北大合唱团的校友们,在活动间隙献唱。校友们如今遍布金融、法律、行政行业,都说桔子是个传奇人物。晚上9点还要坐车一个多小时赶去密云,只为第二天清早去攀冰。前合唱团成员们在台上唱得意犹未尽,用葫芦娃、蓝精灵、花仙子、难忘今宵的歌曲串烧欢送她。男高音、男低音混合着难得一见的男中音,真让人感觉到生活的美好。



  如果说小姬将科学松鼠会的出现视为偶然,那么姬十三则看到了它一步步走来的必然,他说:“我觉得很多人愿意加入进来,是因为科学传播这件事情很特别,也很有趣。在国外有大量做科学传播的人,但在国内你想做这样的事情,很难找到施展拳脚的空间和平台。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这是我们的吸引力之一。”“松鼠们”的出现,也宣告了知识分子一种崭新的价值观。他们有高学历,不乏名校毕业,留学归来者众,但他们却不再像前辈们那样,把职业发展寄托于知名企业、大公司,将个人成就等同于职位的高低。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求知欲,他们热爱科学,也爱自由,他们要用年轻的双手搅动巨大的能量。



  公益心



  “小姬看片会”,作为科学松鼠会线下活动的起点就这样延续着,持续积累着人气和做活动的经验。2009年4月,姬十三从博闻网辞职,全力投入将科学松鼠会做成公益机构的努力,希望用做公益的方式来进行科学传播。这是姬十三第一次让小姬感到“震撼”,她说:“他那时候在博闻网,写写科学文章,月收入过万,工作很轻松的。但凡是个胸无大志的文艺男,估计就会止步于此了。”这次辞职,让她看到了姬十三“温和、害羞、含蓄”之外,敢想敢做的“一股狠劲”。



  科学松鼠会注册为NGO的过程漫长而曲折,但线下活动的形式却在一天天成熟、丰富起来。第一个突破是兴业全球(340006,基金吧)基金赞助的“科学嘉年华”。借鉴纽约科学节、爱丁堡科学节的经验,科学松鼠会把“科学嘉年华”打造成一个持续一周、内容丰富的科学狂欢。如今看来,它更像个科学与音乐、科学与青年碰撞出来的节日。键盘手为科学家的演讲秀增彩;音乐人与理论物理学家同台竞技;科学家们第一次从象牙塔中走出来,与文化界、艺术圈以及各种领域的人们碰撞;面对面地分享前沿研究,“科学家”从一个颇有幻想色彩的词,变回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如此摸索得来的经验,成为松鼠会今天的一个宗旨“跨界”,也成为高端科学家讲坛“果壳时间”的前身。



  田晨就是在“果壳时间”正式出现的前期,加入进来的重要成员。她在互联网行业有12年的广告策划经验,完整地经历了Web1.0的“门户时代”、Web2.0的“SNS时代”;较为小众的搜索引擎营销她接触过,甚至连颇为专业的游戏植入式广告(IGA)都有了解。这个完全可以做着行活儿、轻松拿到高薪的资深广告人,调侃说自己是个“跟钱有仇的人”。她先后处在搜狐的创业期,雅虎中国的创业期,千橡互动的创业期。甚至优酷在上市前,都曾找到她,许诺给她期权,她都放弃了。她说:“我一直都不是为了期权工作的人。当然,我很喜欢做互动营销策划,但是互联网文化是娱乐的,甚至是快餐式的,因此,互联网广告营销行业也会比较浮躁,久而久之,就会对工作有一点厌倦,甚至会怀疑这份工作的意义,也就无法对不再热爱的东西继续下去。也许是年龄大了,会越来越喜欢更为隽永的东西。”



  她的父亲是一名科学家,家庭的耳濡目染,让她对科学有一份天然的亲近。2001年前后,她开始看一些理论物理的科普书籍,越看不懂越想看,看得废寝忘食。从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看到量子学,她说:“这些理论全都诞生于20世纪,在全世界的炮火中,物理学家们开创了那么辉煌的年代,创造了那么多奇迹,你会觉得心潮澎湃,觉得这一群人特别了不起。”她留着短发,眼神清澈,身材瘦小纤细,有种强烈的感染力。她想用办学校的方式做公益。她设想中的学校,邀请各个学科的老师来讲课,没有考试的压力,不以升级、拿证为目标,为那些被应试教育折磨过,在大学又没有抓紧时间学习的成年人准备,“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她认认真真写了份办学校的计划书,却发现没有足够的财力与人力去执行。而一直关注的科学松鼠会,正在做的高端科学家讲坛“果壳时间”,不正契合了心中办学校的理想吗?



  田晨主动约见了姬十三,相谈甚欢,觉得仅仅用文字传播科学不够给力,要探索更多的传播方式。他们不约而同想到借鉴美国的TED大会,将“果壳时间”做成一个科学家高端演讲秀。TED是一个公益组织,有20年的历史。2000年,克里斯.安德森从它的设计师理查德.威曼手中买下,把这个技术性的大会,变得更加开放、多元。他们的演讲者包括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探险家、宗教领袖、慈善家等,每一期大会将人数控制在1000人。因为6000美元的票价和前沿知识的分享,在2008年演讲视频在网络上向公众开放前,它曾被视为一个精英俱乐部。除了现场售票之外,TED成立了一个基金会,美国著名的跨国公司几乎都与之合作过。



  与“果壳时间”并行的另一个项目是“科学松鼠会”。2011年1月,哈赛中心成功注册为民政部下公益性非营利性组织之后,它旗下已经集合了包括果壳时间、科学松鼠会、科学互助、科学支教在内的四个项目。其中,前两个项目已经展开,后两个正在酝酿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科学松鼠会”的项目使命,它从群博延伸而来,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一个不只存在于线上的科学青年俱乐部。姬十三说,科学松鼠会除了在网站上呈现严肃认真的科学讨论内容以外,背后还为这群人和整个科学传播事业做了很多活动和服务。在这个项目中,姬十三和评议小组扮演着发掘、筛选和培养科学写作者的“编委会”。这个俱乐部,如同“门萨”俱乐部那样,有着苛刻的门槛和考核方法:申请成为科学松鼠会写作者的人,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相当数量的科学文章。每篇文章都要经过“评议小组”审核,从专业性、正确性和文字水平多方面来评估。由于评议小组成员都是科学专业背景,任何错误都难逃他们法眼,由此保证网站上科学文章的水准。通过了考核,才能成为“松鼠”,才能在Songshuhui.net网站上发表科学文章。这个科学青年俱乐部,也因此一直保持着有限的规模,共有120名“松鼠”。



  这些“松鼠”,曾以“科学松鼠会”的集体署名在多家传统媒体上写专栏。逐渐积攒下来的作品也结集出版,已经推出的科普读物有《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等。他们用诙谐风趣的文字写科学,将艰深化为浅近,尽管因此而受到专业人士的诟病,却让更多人对科学产生了兴趣。科学松鼠会,更是一个培养、磨炼科学写作者的熔炉,它加速了国内科学作者职业化的趋势。姬十三说:“以前科学写作者的科学文章,要么没有媒体可以发表,要么稿费很低。现在我们当中一些好的作者,完全以科学写作为生了。”科学松鼠会计划在2011年招募更多科学作者,把科普培训从线上拓展到线下。



  跨界行



  TED在中国香港的追随者是MED大会,make  a  difference的简称,它突出创意,强调“创不同”。作为内地的TED,“果壳时间”正在摸索一条自己的道路。姬十三给它的定位是:面向2535岁的城市青年,让科学流行起来。每期邀请四位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用讲故事的方式,站在舞台上讲述他们的前沿研究,让科学变得好玩有趣。表现形式上要有“剧场”感,大胆采用多种道具、视频、多媒体,让现场与讲述相得益彰。打破各学科之间的界限,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让科学家在分享的过程中,成为在公众当中有知名度的学术明星。



  让科学家愿意站在舞台上的秘诀是什么?答案是,让高端演讲秀没有门槛。果壳时间有两名“科学星探”:桔子和米兜。他们的工作周期是两个月,其中前一个半月,科学星探要走访1015位科学家,了解他们的研究课题、思想、谈吐、气质。在众多的研究领域当中,找出一个符合“向未来问好”、比较前沿的演讲主题。科学星探的工作重点,在于把科学家们提供的论证性的文字大纲,转变成适合听众吸收的、讲故事的方式。基于相似的科学体系和逻辑框架,科学星探能够完成与演讲嘉宾的“对话”,从而为最终的演讲秀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



  当嘉宾的时间和演讲主题都确定后,科学星探会与每一位嘉宾沟通演讲提纲,同时设计和会务组的同学也会加入进来。他们非常注重细节,会帮助每一位嘉宾完成全新的形象策划,邀请专业摄影师拍摄酷酷的定装照,用在网站的嘉宾介绍、各种宣传品,甚至印在书签形状的入场券上。剩下的两个星期最为繁忙,嘉宾的PPT制作,视频、多媒体设计,道具,等等,每个成员都身兼数职地忙开了。当一切准备就绪,嘉宾会在“果壳时间”的正式演讲前,到现场从头到尾排练一遍。田晨说:“我们希望科学家再次站到舞台上,也会有明星的感觉,让大家眼前一亮哇,原来科学家也是很有魅力的!”



  从2010年5月起,“果壳时间”两个月一期,连续进行了五期。最初两期,科学星探的邀请被一些人接受,被大量的人拒绝。田晨说:“这是中国科普分享的一个现状,很多做科研的人,并没有一个有效的机制激励他们、打动他们。而且我们是公益活动,纯粹是免费的,没有酬劳。对于学术能力高的学者,他们需要参加的学术会议非常之多,会觉得占用时间。”



  但一些有想法的科学家愿意站到这个舞台,他们欣喜地发现,有了一个面对公众的机会,感受到了分享带来的喜悦,看到了微博上网友的实时反馈,在与公众的连接中体验到了关注和信赖。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很多科学家都换上了摄影师的定妆照,作为微博头像。姬十三说:“我们就是尽量降低科学家的心理门槛,帮助他把所有环节都做好。演讲的素材、PPT、现场的布置、方式、互动、包括提供足够有传播力的观众,当这些做好之后,大部分学者还是愿意来的。”他说,果壳时间已经在科学界实现了跨界,但未来还要变得更加综合,要向TED那样让科学家与艺术家、文化名人、音乐家等等各个领域碰撞,玩转跨界。



  果壳时间降低内容门槛,让前沿科学也能被受众听懂。但要成为果壳时间的观众,却并非没有门槛。最受欢迎的是城市青年、白领,姬十三的理由是:“他们已经离开学校,还没有家庭压力,有大量的时间来发展业余爱好。科学是他们可以选择的一种方式。即使不懂科学也没关系,可以让科学成为一个话题,让科学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这群人是他眼中“足够有传播力的人群”。不同于“小姬看片会”的随意报名、先到先得,“果壳时间”会对网络申请的观众进行筛选,尽量在各行各业中保持一个均衡。这也是果壳时间努力的方向,唤起成年人对科学的好奇心,改变科普只属于青少年的现状。他理想中的状态,是让每个人都能“身处果壳,心怀宇宙”。但在目前,“谈理想十分奢侈,但只要一步步往前走,就足够好”。



  几年下来,小姬觉得姬十三“越来越有老板范儿了”。曾经搜索他的关键词,是“十三+闷骚”,如今这个熟悉的朋友却越来越有CEO的感觉。他愿意与各种人交往,善于在倾听之后,做出有效的回应。小姬说:“他的书柜里以前都是文艺的书。注册公司之后,我发现他特别喜欢在包里带各种商业管理类的书、投资类的书。作为一个文艺青年,当时我还很鄙视他的推荐。后来他的变化很大,在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融资问题上,都显示了他看完这些书之后产生了巨大的能量。”像是为了预言科学松鼠会必将取得成功,小姬说:“虽然他现在是一个老板,但是他的笑容还是很含蓄、很害羞,跟普通创业者还是不一样,当然我认为这个时代是应该容许这样的创业者存在的。让他这样的人成就事业,才说明环境在变得更包容。”



  作为一个相对成熟的产品,果壳时间有很好的商业价值。但所有人都不希望用品牌植入的方式,让这样一个公益项目变味儿。姬十三要确保他的商业项目和公益机构之间分得清清楚楚,2010年11月,科学松鼠会对组织架构进行全面升级,将科学松鼠会、果壳时间、科技互助等项目,统筹到公益性非营利性机构哈赛科技传播中心;同时,姬十三也扮演起互联网创业者的角色,成立以果壳网和果壳阅读为主要产品的果壳传媒。果壳传媒获得了挚信资本百万美元级别风险投资。“缺钱、缺人、缺时间”的挑战仍然存在,只是急迫程度有所不同。如何让果壳传媒实现正循环,依然是放在他面前的课题。
作者: 2011-4-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