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药经济中医药行业

在南方雨雪冰冻灾区中医人撑起一方蓝天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黔南州中医院用柴火为病人煮开水广西柳州市中医院医生为伤病人员治疗黔南州中医院后勤人员扛氧气上楼——南方雨雪冰冻灾区中医医疗机构应急工作采访实录本报特派记者2月7日飞赴贵阳开始南方冰冻灾区采访行程,5天时间里,辗转黔、桂、湘、赣等省区,先后到达贵州省贵阳中医学院一附院、二附院,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点击显示 收起

黔南州中医院用柴火为病人煮开水
 广西柳州市中医院医生为伤病人员治疗
 黔南州中医院后勤人员扛氧气上楼

  ——南方雨雪冰冻灾区中医医疗机构应急工作采访实录

  本报特派记者2月7日飞赴贵阳开始南方冰冻灾区采访行程,5天时间里,辗转黔、桂、湘、赣等省区,先后到达贵州省贵阳中医学院一附院、二附院,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医院、独山各族自治县中医院;广西自治区柳州市中医院、桂林市中医院、龙胜县和平乡卫生院;湖南省郴州市中医院、资兴市中医院;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南昌市洪都中医院等单位,了解中医医疗机构在这次数十年一遇的冰雪灾害中开展应急工作的情况。

  记者出发时,气象部门刚刚宣布解除三级橙色气象警报,抗冰救灾最为紧张的时刻虽然已经过去,但在采访行程中,天空始终还布满阴霾,实地走访的所见所闻,仍让我们对这次灾害的严酷感同身受。同时,中医医疗机构迎难而上抗击冰雪的奋勇表现,也让我们为之震撼,为之感动,为之骄傲。中医人在抗灾救灾工作中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也为百姓安危撑起了一方蓝天。

  一、医疗环境遭受冰灾突袭

  南方今年冬天的雨雪天气来得早,起初并未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但是持续的低温雨雪终于导致凝冻发生,一场数十年不遇的灾害似乎是在悄然中突兀而至。

  记者在黔南州政府所在地都匀市看到,尽管雪天已过数日,市区一些背阴处的冰层仍厚达5厘米以上。而在曾连下了三天暴雪的湖南郴州,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当时积雪厚达二三十厘米,在当地,我们注意到路边的许多树木枝干被冰雪压断,折断处茬口触目惊心,在郊区,本来高高挺立的电力铁塔竟拦腰倒塌,铁骨架的上半截散乱地垂到地面。

  贵阳中医学院一附院副院长田民回忆,1月中旬,他从成都开会回来,就感觉同往年比天气特别冷。随着凝冻形成,灾害袭来,供电、供水、道路等设施受损,医院断电、断水事件接连发生,供热也明显不足,医院医疗保障秩序面临严峻考验。

  断电对医院正常医疗工作带来显而易见的威胁。“最长的一次停电从早上上班停到下午两点”,田民告诉记者,“加上电压不稳,价值上百万元的医疗设备受损”,“一次停电时遇到急诊,为一位肛周脓肿患者施术,只好打着手电筒在科室治疗室紧急处理”。

  同样的事件发生在多家医院。湖南省资兴市中医院副院长文巨辉告诉记者,电力中断时,该院妇产科正在为一位患有高血压的高龄产妇准备剖腹产手术,已经打了麻药,无奈赶紧联系郴州市内医院,却被告知那边也没电,最后还是靠手电筒照明,由妇产科老主任罗秋香亲自上阵坚持做完手术,力保母子平安。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办公室主任舒伟告诉记者,该院曾两度断电,其中一次手术中突然断电,急得工作人员直接拨打了市长热线。

  断电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不能或不敢使用,医院的氧气制造和供应、处方划价信息系统等也深受其害。黔南州中医院紧急到贵阳等地调运氧气,该院党委书记杨建平还介绍,甚至受困于银行无电,医院购买发电机的资金无法及时到位。郴州市中医院党委书记黄玫生告诉记者,受断电影响,该院对住院患者实施紧急转院,断电几天内住院人数从200多人降到70多人,有的科室如妇产科出现零住院。因信息系统无法工作,该院药房一度只能接受中药饮片处方。

  医院的供热供水也频频告急。医院的空调因断电无法启用。黔南州中医院所在地都匀市停电长达12天,停电之初,360多位住院患者面临无水无照明和室温降低的窘境危局。郴州中医院外科住院大楼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关键部件全部被冻坏而告报废。因电力不稳水压不足造成的医院高层楼房断水更是普遍现象。

  道路冰滑或泥泞给急救车辆行驶带来事故隐患。贵阳中医学院一附院、黔南州各有一台救护车就在救护途中遇险撞坏。急救人员不得不付出更多辛劳。杨建平提及,黔南州中医院的急救人员就曾经在漆黑的夜晚扛着担架,爬楼梯上到22层楼房施救。

  二、启动应急机制 抗灾秩序井然

  在所到之处,记者了解到,各中医医疗机构面对灾情都立即启动了应急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动员力量,采取积极措施,落实应急预案,努力把灾害对医疗秩序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在抗灾救灾中发挥好医疗保障作用。

  田民介绍,贵阳中医学院一附院在大型设备无法启用的情况下,组织安排患者到二附院进行检查化验,并加强了医疗物资保障,针对临床需要增加了五台吸痰机,应对制氧机故障迅速外借了50个氧气瓶,改变原来采取的药品零库存制度,联系医药供应单位组织了足够20天使用的药品、耗材。医院采取全天供热以缓解热力不足问题,同时调用库存毯子,提供热水袋给老年、重症患者。

  黔南州中医院在断电断水发生当日,把危重病人集中到脑科,集中使用自备电源,组织家属院200多户每家烧两壶开水送到病房以解燃眉之急,随即寻找到水源,购置了煤炭、大型炉灶和铝锅烧水,并为所有患者发放水票。每个病区也添置了炉灶,为患者提供饮水、热饭和代煎药服务。医院除了购置蜡烛,还发动职工利用药瓶、墨水瓶、易拉罐和棉线手套等自制了400多个煤油灯,放置在每条走廊,分发到每间病房。行政后勤人员全力保一线,库房人员从一楼到五楼扛送重达50多公斤的氧气瓶,一天就要二三十趟;清洁人员坚持从蓄水池中抬水上楼保证半小时冲一次厕所,医院通过外借、购买方式,使自备发电能力达到300千瓦,水电班24小时运转保证重点部位用电。杨建平告诉记者:“临床一线都高呼后勤万岁了。”医院还成立青年突击队,组织了党员抗灾誓师大会,力促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郴州市中医院全力保障住院患者的医疗救治和基本生活,雨雪天刚来时,即储备了足够的米、菜、煤,断电后又及时购买大量蜡烛,为病房添置应急灯、火炉等改善照明取暖。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面对灾情,建立了院领导24小时在岗带班制、职能部门应急状态早交班制和夜间总值班协调总查房制,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该院还建立了突发情况下的手术运行机制,由医院统一调度,提高效率,保障质量。

  柳州市中医院和桂林市中医院也启动了应急机制,把工作重点放在支持和援助重灾区方面。柳州市中医院组织内、外科专家组成的应急小分队随时待命。黔南州中医院急购发电设备,打来求援电话,该院积极联系协调有关厂商,并垫付了11.5万元货款,还随车送去了一批面包、火腿等食品,院党委书记郑居湘表示,灾区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持什么。该院还为溶水县良寨乡安全村灾民送去棉被、衣物和捐款。桂林市中医院由党委书记陆安权、院长杨斌主持应急工作,同时组建了由两个副院长领衔的两支急救小分队,执行医疗救助任务,并成立了民兵应急分队,参加修路、破冰工作。该院还为龙胜县和平乡送去了一批冬衣冬被和70袋大米等救援生活物资。龙胜县和平乡卫生院在雪灾形成前多次组织工作队下村巡回诊疗,并给有临产孕妇的家庭发了通知,安排尽早住到县里医院待产。

  黔南州中医院后勤人员挑水清扫卫生
湖南郴州中医院派出医疗巡回车在京珠高速上巡诊给滞留人员送医送药
  三、救死扶伤一线挽狂澜

  在冰雪灾区,在骨伤患者数量骤然大幅增加的那些日子里,各医院骨伤科门诊、病房的紧张气氛直接让人们感受到了冰冻之灾的淫威,而医院也成为抗灾救灾的一个重要战场。

  贵阳中医学院一附院针对灾区病患的特点,开设了凝冻外伤应急门诊,由中、西医骨科医师坐诊,门诊免收挂号费,放射费减半,全天24小时开放。同时,承诺对城区附近伤患者免费接诊。在道路状况好转后,该院于2月5日组织医疗队,奔赴重灾区都匀市甘塘镇卫生院救治患者。

  黔南州中医院收治的摔伤骨折患者一下子增加了几倍,骨伤科两个病区共有150张病床,春节前却住得满满当当。杨建平介绍,该院院长胡建山是著名骨科专家,该院骨伤科是国家重点专科,当时道路不通,县乡患者送不上来,不然收治压力会更大。医院组织精干力量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胡建山本人一直工作到年三十晚上,当天还亲自主刀为一位91岁的老翁做了手术。该院血透室也经历了严峻考验,这里担负着几十个患者的治疗任务,但由于断电断水,治疗难以为继。医院紧急组织人力到超市采购了大量瓶装水,一名患者需用300瓶水,而治疗一次需花费4个小时,血透室三个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救治患者,连续数日工作到下半夜。为救急,许多已经过时的器械派上了用场,脚踏呼吸机、消毒锅都在断电期间发挥了作用。

  独山县中医院1月12日就开始接收到因灾受伤患者。从那时起,他们也担负起医疗巡诊任务,到几十公里外为滞留在高速路上的旅客服务送医送药,并救护20多人到医院免费治疗。该院三部救护车半个月时间出动100多次,共为患者减免医药费用12万元。1月29日,从远离县城70公里的深山乡镇打来求助电话,称当地停电无法为一高龄产妇进行剖腹产,当时的路况非常危险,但是救护车还是上路了,直走到第二天凌晨3点才到村,中午12点方赶回医院。

  资兴市停电停水5天,市中医院当机立断第二天即购买了发电机,成为市属医院首家恢复正常医疗的医院。该院针对因灾致病受伤患者还开通绿色通道。

  在柳州中医院,加大了对基层灾区救治工作的支持力度,该院骨科主任欧兆强就曾衔命奔赴120公里外的溶安县为伤者做手术。桂林市中医院冒险开展跨省救援。一天,湖南省道县人民医院因停电,电话直接打到该院请求派车接收一车祸颅脑损伤患者。电话打来时已经是晚上9点,但该院领导急患者之所急,拍板出车,由小车队长跟车前往,连夜赶路,第二天早上7时安全救护患者回到桂林,这一个来回400公里,其中一段10公里泥泞路面他们走了一个小时。

  郴州市中医院启动自备发电机保障住院患者医疗,并在得到上级划拨的400千瓦发电设备后,基本恢复了医疗秩序。该院组织了巡回医疗队到107国道、京珠高速等处为滞留旅客服务,每天他们都熬制几大桶姜汤随车带去,广受旅客欢迎。该院副院长秦佩娟每次都亲自带队巡诊,早六点出发,返回到家往往已经半夜。在连续7天的巡诊中,有156位滞留旅客被接回该院得到救治。

  南昌市1月25日遭遇冰雪袭击。当天,享有“伤不到洪都不行”美誉的洪都中医院做了应急动员,全力以赴救治骨伤患者。该院骨科门诊量短时间内增加了4倍,医院压力陡增,黄安安院长提出要“无条件收治患者”,为应对伤患就诊高峰,该院加强门急诊力量,实行双岗制,同时8个骨科门诊全天候开放;在骨科三个病区160多张病床的基础上,该院调用内科病床、各科室主任办公室以及走廊加床新增病床70张。

  该院特别加强了中医正骨科力量,把技术精湛的医生全部调到一线,并由名老中医正骨专家监督检验。改变手术工作机制,由医院统一协调安排,手术医生随时待命,4个手术室连台运转,每天完成24台骨伤手术。

  放射科主任邓秋云带领6位同事担负每天600人次的拍片任务,任劳任怨,吃住在办公室,24小时连轴转。手术室7位麻醉师、11位护士也是从早到晚难得出手术室。

  该院副院长黄科棣告诉记者,该院共收治受灾骨伤患者1400多人,收治量占到南昌市总数的一半。

  四、中医药显身手建奇功

  中医手法正骨复位、小夹板固定、中药内服外敷以及针灸、火罐和理疗技术的广泛运用,是各医院开展的骨伤等冰冻灾区常见伤患救治工作带给记者的强烈感受。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再次得到了集中体现。

  在我们采访的第一站,贵阳中医学院一附院副院长田民介绍说,该院充分运用了传统的中医正骨复位技术,小夹板使用率达到80%,在该院医疗队到都匀市乡镇巡诊时,中医骨科陈久毅主任在甘塘镇利用小夹板技术,为一位因延误治疗多日导致骨愈合畸形的患者解除了后顾之忧。该院骨伤一病区副主任李玉龙说,即使经手术治疗的,在术后使用中药外敷,皮肤创面大的,利用中药湿敷,都有很好的疗效。该院传统骨科制剂“植龙膏”,可有效消痛止痛。

  在黔南州中医院,骨伤一病区副主任曾文卿说,该院据协议方用蜂蜜调制的“接骨散”,可以很好地促进骨骼生长,加上传统的中药熏蒸疗法消肿止痛,促进康复,可显著缩短病程。我们在病房走访了解到,一位腰椎压迫性骨折患者,经中药熏蒸疗法,并使用药渣贴敷,10天之内已经能够自主翻身;另一位闭合性股骨胫骨折的70岁老年人,因无法手术从外院特意转到这里使用“接骨散”治疗。

  独山县中医院的黄中湖院长,以中医正骨理论为指导,结合导针技术,施行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取得了显著临床效果,伤者同时服用中药接骨片,在创面敷药,可消肿止痛,促进血肿机化、吸收,加快骨痂生长,促进了康复。

  在郴州中医院,我们了解到这里的中医治疗骨伤使用率达到100%,配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中药有“骨科1、2号”,系出自医院多年的协议处方。

  中医骨科临床重镇———南昌洪都中医院非手术疗法治疗骨伤更是名声远扬。骨伤科主任张文仲说,该院在建院之初,就特别强调挖掘整理中医骨科特色技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奠定了在国内骨科的学科地位,那时候每天有1000个病人就诊,其中三四百人来看骨科,每天忙得医生写病历都写不完。该院后来也走了一段弯路,中医特色一度淡化,但近年来医院领导班子提出了“小医院、大中医”的发展理念,特别抓了中医特色技术的运用推广,并派员到河南洛阳、广东佛山、山东文登等地考察学习,建立了人才培养制度和科研激励机制,中医正骨等传统疗法在洪都中医院重放异彩。

  记者在这里了解到,中医手法正骨复位、小夹板固定疗法,每位患者仅需花费147元。有的患者携带大笔现金治伤,缴费时却十分惊讶,连称是“不幸中的万幸”。舒伟主任告诉记者,其实洪都中医院吸引来如此多的患者,就是因为这里的疗效好、费用又极低。

  在来院患者中,有500多位不必手术,也无须正骨的,在这里进行中药外洗,中药自制剂内服外敷,以及接受推拿按摩等特色治疗,人均门诊支出170元。该院的“伤药膏”、“金黄膏”等敷药分别具有活血化瘀、消除热痛红肿的疗效,加上他们总结出一套中医特色明显、效果突出的功能康复锻炼方法,能有效促进肿胀消退,减少肌肉萎缩的程度,防止关节僵硬粘连和加速骨愈合过程。该院病房原来以手术为主,现在也在更多地结合药物治疗、物理疗法。

  中医药在这次抗灾救治患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令人感念,令人振奋,令人豪情满怀。(本报记者 任壮 巨锋/报道 巨锋 田民 唐云 谭新运 王文莉/摄影)

作者: 任壮 巨锋 作者: 2008-2-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