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药经济要闻

环保:是责任,更是义务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最基本的一条要求就是环境友好。环境问题不仅是行业的问题,更是国家的问题、民族生存发展的问题。作为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作为某些地区主要的污染源,环境保护,是制药企业不能绕,也绕不过去的一道坎。首先,环境污染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已经影响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不允许视而不见。...

点击显示 收起


  
  构建和谐社会,最基本的一条要求就是环境友好。环境问题不仅是行业的问题,更是国家的问题、民族生存发展的问题。作为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作为某些地区主要的污染源,环境保护,是制药企业不能绕,也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首先,环境污染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已经影响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不允许视而不见。《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指出,“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
  其次,国家治理环境污染的态度之坚决,已经容不得有丝毫的侥幸心理。最近两年,以《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为纲领性文件,国家环境保护部门会同其他部门,不断出台政策,试图从根本上扭转不利局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今年7月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由于我国直接融资还不够发达,以银行贷款为主要形式的间接融资占相当的比重。在我国,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可以用唇齿相依来形容。该意见从加强环保和金融监管部门合作与联动的角度,以“强化环境监管促进信贷安全,以严格信贷管理支持环境保护,加强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经济制约和监督,改变企业环境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状况,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法治意识,促进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力度不可谓不大。而在国家环保总局通报的名单中,就有山西某药厂的名字。
  第三,环境保护指标达标,已经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低水平重复建设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增长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观、信贷和土地“闸门”不足以遏制投资冲动的情况下,利用环保手段来约束投资建设,不失为一种尝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在有关报告中说,今年上半年,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两高”行业专项大检查。对水污染严重和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部分地区实行了“区域限批”,立案查处违法企业8000多家,一批违法违规建设项目被永久关停。
  制药企业需要明确的是,任何企业、任何行业、任何生产方式,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要求,这是现在和今后我国经济生活不可逆转的潮流。企业只有顺应潮流,才能避免被淘汰的命运。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分子,制药企业应该明白,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法人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负责任的企业应尽的职责。同时,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法制环境的不断健全,社会对于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相应地,国家对企业环保需要达到的标准也会越来越“苛刻”。企业只有按照环保要求,亦步亦趋地跟随环保标准,不断提升达标水平,才能不被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所淘汰。就像石药、华药等企业已经做到的,“这些大企业以前就很注重环保设施建设,也有能力消化成本,因此只需要逐渐追加投入即可达到新标准,对企业影响并不大”。
  要求制药企业做到环保达标,是正常的要求。而倾听制药企业的呼声,也是十分必要的。环保达标,势必会增加企业的投入,增加成本;而成本的增加,必然反映在产品价格上。如果达标企业因为价格原因,败在环保没有达标、但价格却相对低廉的企业手下,这显然有失公平,也不是环保风暴的初衷。因此,创造公平的法制环境,加大执法力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改变“企业环境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状况,就显得十分必要;否则,会适得其反。
  环境建设关乎包括制药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和个人的未来。制药企业在肩负起自己职责的同时,国家也应该配套诸如对达标企业税收优惠、鼓励技改等措施,使企业心甘情愿地为环境改善做出努力。
   (刘玉平)
作者: 佚名 2007-9-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